白悟尘没有拒绝将嬴政死后赵高,胡亥,李斯矫昭赐死了公子扶苏,并立胡亥为太子。是事情说出。
蒙毅听后连喊几声贼子当诛!心中杀气在身上显现,化作阵阵魔焰。
在白悟尘看了秦朝的灭亡主要原因还是在统治者经验不足,其中也包括嬴政在内,秦二世胡亥登基后就开始享乐,并再次加重刑法,延期服役人员的处罚变成了“失期当斩”。
秦国在攻占天下的时候,可以用严刑峻法军事管制。可是,当天下太平时,却不能转变策略,以仁义安抚天下,最终导致灭亡。
其实只要秦朝能够关爱天下百姓,不去抢夺百姓财富,不去大修土木,折腾百姓,那么,天下就不会灭亡。
只要初期好好安抚百姓稳定人心,想来秦朝延续个数百年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大家都说秦朝是bào秦。可是,在任何一则流传到今天的史料中,没有一则提到秦朝有饿死的老百姓。我们回想下秦朝末年那些起义,就可以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陈胜吴广是因为“失期”,即不能在规定期限赶到指定地点,于是要被斩首。既然造反是死,违背期限也是死,那不如选择造反。造反还有一线生机。
刘邦和沛县的那些兄弟本来也是要去咸阳打工,可是同样在途中遇上大雨,不能在指定期限赶到。刘邦说,你们都走吧,我一个人去领死罪。众位兄弟很感动,认刘邦做老大,大家一起在芒砀山落草。
中国绝大多数王朝的灭亡,都是因为百姓穷苦,没有饭吃,实在活不下去了,才奋起反抗。可是,秦朝的bào乱不是因为饥饿。
秦朝的法律是不是很严苛呢?
秦朝有一项规定,朝廷征兵必须从23岁以上男子中征招。当时,男子20就已经加冠,即成年。
为何秦朝不以20岁作为征兵的起点年限呢?因为当时有一种说法,叫做“民三年耕而余一年之食”。
即老百姓三年耕种后,就可以积攒一年的余量。秦朝的法令正是让壮年男子在家耕作三年后,才参军服役,劳作一年。满一年后回乡继续务农。
并且,在这一年间,如果斩获敌人,立下军功,还可以分给田产布匹。秦朝的军队正是因为没有后顾之忧,而且赏赐丰厚,战斗力才远超六国部队。
从这点看,秦朝的法令其实还是很人性化的。
那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呢?
问题主要是秦朝太大了。
以往几千年,虽然中国也出现了夏商周这样的大帝国,但是他们施行的管理方式,菲常松散。
即周天子管理王都附近地区,然后分封诸侯管理各自的一块封国,大夫管理各自的一块封地。
诸侯国的大夫和周天子之间,没有进贡的义务,也没有任命的权限。大家都是一级管理一级。
但是,大秦帝国打破了几千年的规矩,秦始皇雄才大略,他要把天下所有的州县全部掌握在自己一人的手中。
虽然他修建驰道,大大提升了交通的迅捷度,但是,空前的大帝国,还是带来了许多的问题。
比如说,bào民的起义。
陈胜吴广、刘邦等人为何要起义?因为失期。为何会失期?
因为指定期限的官员,只是按照过去的秦国的标准,简单估算达到目的地所需要的时间。
比如说,秦国时代,咸阳的百姓到达函谷关需要五天,五天可走五百里。于是,一些官员就照搬,从某地到另一个,一千里,必须在十天内赶到。
但是,天下之大,许许多多的地方都是以前的秦国官员菲常陌生的。各种地形,比如草地、沼泽;各种天灾,比如大雨、塌方。指定期限的官员并不会去管这些。
大都是中央需要开展什么大型工程,就依照秦国时代的惯例,从各地征tiáo民夫。在大秦帝国的高层看来,已经给了足够的期限,可是,落实到各地百姓处,许多却注定是一条不归路。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大帝国,秦朝,它开创了许多个第一,在许多方面都是对未知世界的尝试。它的成功,是因为制度的成功;它的失败,其实还是因为制度上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