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历史深处的民国1·晚清 > 掘墓者载沣

掘墓者载沣

载沣一系列任人唯亲的动作,令军界寒心。朝廷对军队的控制力不升反降,白忙了。

第二只手,抓政权。

自从慈禧老太后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后,由张謇同志挑头,立宪派搞起了各种预备立宪活动,某些心急的同志们连谘议局(省级议会)都筹备好了,时刻准备着迎接“多难兴邦,国富民强,消灭外辱”的新局面。

士绅们如此积极,但载沣的态度就冷淡许多,一切按照老太后规划好的节奏走,只能慢不能快。

这可急坏了立宪派。立宪派本来是打算帮忙清政府而非造反的,他们想推着政府走,想早点把政府推到立宪道路上去。怎么推呢?

请愿,进京请愿。请愿内容还是袁世凯当年被退休之前提过的:速开国会,立即组织责任内阁。

立宪派领袖张謇同志以身作则,以近六十高龄南上北下,足足进出北京三趟。

在他的现身鼓励下,全国人民的立宪热情高涨,数百万士绅、学生、各地督抚还有来自各阶层的普通老百姓,签名游行搞示威,刺指割股写血书,又是请愿又是威胁,场面十分火bào,其火bào程度也就未来的“五四运动”能与之相比。

巨大的压力之下,载沣被迫做出让步。

1910年9月,资政院成立,并承诺两年后开国会。

1911年5月,众人期待已久的责任内阁出炉。

不过人事安排很不让人满意。内阁十三个位置,汉人只有四个。满汉比例失tiáo不说,九个满人之中还有七个皇族(另说五人),这不就是皇族内阁吗?!

瞧瞧人家英国,皇族就不担任内阁成员!而大清朝廷仍将国家权力视为一家一姓之私产,他们不仅不信任汉人,甚至也不信任无血缘关系的满人,而只信任自家那一小撮宗室亲贵!

内阁的民族和血统问题,顿时让满怀希望的立宪派与地方督抚彻底失望,从头顶凉到了脚底。他们原本是要从满人那儿分享更多的权力,没想到想分的没分到,自己有的人家还要夺走。顿时把爱新觉罗王朝恨得牙根痒痒,本来听不进去革命党人排满的宣传,忽然就入耳了,真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载沣政府的倒行逆施,终于把立宪派推到了革命党的一边。虽然立宪派不主张非要推翻清朝不可的革命,但他们也不反对同盟会等组织去这么做。于是,发生革命的地方,立宪派都会积极参与。

1911年春夏之交,载沣终于干了一件靠谱的事情——给大清帝国挖好了一座大大的坟墓。现在就只等那个把没落的清帝国一脚踹进坟墓的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