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影响学生以后的发展有这样一些情况,一是学生个人成绩,大家知道,高中在一年级之后是分文理科的,而县中和一中师资力量在文理方面是存在差异的,县中理科有优势,一中文科有优势,我们在考虑学生报名时,得结合学生平常成绩表现的文理差异。”
“第二个方面是对我们部分特困生的学费减免和考试名次奖励,对于特困生,不知道班主任了解有多少,其实我也了解不多,但杨校长说他在五一去旅游了一圈,他不是到外地、到景区去旅游,而是到学校初三特困学生家去旅游,部分成绩好、家庭特别贫困的学生,我们必须考虑学生资助问题,这得和高中学校谈,我相信对这部分学生,我们得特别对待。”
“第三个方面,我们开会,是商量如何做得更好,但对于学生报名,我们做的只是将情况介绍给学生,不能去安排学生,学生报名必须遵从学生自愿,大家不能去要求、更不能去改填。”
应该说,李小萍考虑问题已十分成熟了,其他老师也谈不出更多的其他意见,但都得表态,基本上同意李小萍的观点。
大家的眼光都看向杨一民,杨一民说道:“李主任的话很正确,明天就要填正式志愿了,班主任到班再讲解一下,让学生对以后的选择认真做好考虑,不要糊里糊涂地报名。”
会议结束,李小萍走在最后,她将椅子放好,看着杨一民,杨一民问:“李主任,怎么啦?”
李小萍笑了笑,没说话,但眼睛似乎说明了一切,那是一种期待。
杨一民笑道:“李主任,今天你的表现很好,我看你很成熟了。”
第二天下午,杨一民拿到学生报名卡,通过统计,报县中的有六十二名学生,报一中的有五十八名学生,比例很合乎杨一民的想法,但杨一民仔细分析后发现,报县中的好成绩学生悄悄增加了十多个,优生中报县中的比一中多出十来个,这个结果是合乎自己的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