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一笑,极其自然地接受了太子代替大唐女帝、大楚大王处理朝政的现实,太子已经弱冠成年,而且还有长公主辅佐,大唐大楚人才济济,能有什么处理不了的重大事件呢?
太子之能众多周知,家宝这几年来已经独自处理过众多重大事件,甚至连大楚北方的异动,也是太子为将,领兵横扫,一网打尽,十四岁的太子殿下当时震动大唐大楚两国朝野,天下百姓更为女帝大王的正确选择而钦佩不已。如今太子涉政自然而然,哪里有人会有异议。
长公主辅政,与太子相辅相成。因为受大唐女帝的影响,聪慧端庄的长公主素来对民生极为关心,特别是医药、矿产等方面一直大力提倡和主理,对天下之文事、科举等更是十分关切,说起长公主的功绩,可是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奖长公主不愧是女帝之女,所思所想高瞻远瞩为国为民。
只是,众人十分不解,如此这般貌美如花、才能卓著的长公主,竟是至今未曾择婿。天下间爱慕长公主的俊美男子无数,每年的状元、榜眼、探花,也个个都是年轻英俊,可女帝就是没有赐婚,说起来,这女帝不是很喜欢亲自赐婚吗?听说当年还闹了一场赐婚乌龙......
咳咳,那事暂且不提,大唐女帝想起来就有些委屈,有些羞愧,不许再提啊谁提朕和谁急......不过说到长公主的婚事,大唐女帝自有自己的想法,来自异世界的萨云萝自然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是几个孩子的爹娘,所以对家宝国宝的亲事一直打压。虽然大冰山提了不下几十次,朝臣对太子、公主的婚事,也比他们自己家的儿子闺女的婚事还急,可大唐女帝每次都是顶住所有压力一并驳回,称"朕自有主张"。
按照二十一世纪的想法,这十岁的孩子都还没有发育完全呢,这时婚配那不是残害育苗吗?朕的国宝说什么也不能被残害不是?死冰山个老古董整天提提提说说说,朕就不信掰不过你来!一番努力,大冰山终于意识到自己是拗不过媳妇的,于是乖乖服输。为此,大唐女帝还特地向民间颁布了一项支持十八岁以后成婚的奖励措施,支持鼓励唐楚的少男少女读书习武,经过各项科考进入官府为天下百姓造福。
如今,大唐女帝和大楚大王逍遥去了,留下太子、公主,哦,差点忘了,还有个风流靖王在大唐皇宫。
此时,又是一年的恩科。
都说十年寒窗一朝金榜,看看那些急急奔向榜单处满脸焦急的年轻面孔便知道其中的意思了。
长安街国学馆两边彩旗飘扬,维持秩序的官差身子笔直巍然不动。大红洒金的皇榜贴在国学馆正门处,来自全国各地的、参加恩科考试的考生们挤在众多看热闹的街坊闲人中,拼命向榜单上看去,急切的寻找着自己的名字。
一家欢喜一家愁,榜上有名的喜极而泣,立即飞奔回去报喜,落榜的唉声叹气,转身回去收拾行礼,准备下次恩科继续。
这边正瞧的热闹,那边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传来,众人纷纷侧目看去,原来是送榜的官吏已经披红挂彩的朝着各处高中的士子客栈或者府第报信去了。
众人聚头详谈,热烈的讨论着今年的文武三甲为何方神圣。
今年的武状元不得了,竟然是个大美人......某个素来八卦消息灵通的得意地抖出了消息,说出来说不定大家都还认识呢,谁?就是那位赫赫有名的女将军家的大美人来着,大家有印象没有?小时候说话有些颠三倒四的那个?
有有有,挺眉清目秀的一个小女娃,不知为啥讲话就是颠三倒四......对了,听说还有一个大楚过来的女子也位列三甲之列,不知是真是假?......
听说文采方面的那个探花郎是大楚地区来的一位才子,长的玉树临风风流倜傥,不过呢......咳咳。
咋?说话干嘛大喘气?众人不满地齐齐问道。
听说有些风流,和靖王爷有的一比呢。某八卦正经的点了点头道,那榜眼就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人物了,能猜到是谁不?不等众人回答,某八卦得意的炫耀道,安平王府的那位安平王啊......?
而后提到状元爷,八卦讪讪的摸了摸鼻子,这个不太清楚的说......于是众人讨论来讨论去,才发现今年的状元郎较与往年实在是低调的很,只知道一个名姓,其余竟无人知晓,而早先那些为市井乡间的专业人士看好的几名长安城出身书香名门的才子竟然排在了三甲之外,这实在是令人费解。
礼官手捧大红封子,一路吹吹打打直奔忆风而去,跟着看热闹的人不由个个都愣住,咋?这忆风一个皇商,家里还有人参加恩科考试?他们家......顿时,有记性好的大爷一拍大腿,嗨,没错!风家大小姐和那位有着"天下第一美男"之称的豫王千岁孕有一子,就是那个长的和他爹一样好看的小家伙,掐指一算,说起来今年也该有十七岁了吧?
这位这样一说,众人不由想了起来,顿时感慨万分,这个叹息说当初豫王带着风家小姐离开长安的时候我还是个光棍,这会娃都满地跑了,那个说当初他们走的时候,我儿子还穿开裆裤,这会我儿子的儿子都满地跑了......听说是有了身孕,回南郡养胎,这十几年过去了也不知生的是男是女,要是顺利的话孩子也该有十二岁了吧?正想着,已到忆风门口,众人自动收声,个个伸长脖子想看看出来的是哪位,可是风大小姐的那位小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