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游客撤场了,各组成员就跟夜游神一样从周围休息室、工作间蹿过来迅速的开始忙活工作,要么先去吃饭,要么等游客两点钟进场后再去吃。
作为服务单位,先把游客放在前面,这都是经常的事儿了。
基本上都是国宝级的老师傅们在旁边指点,年轻人上手。
也许因为温和高大的外表,也许因为速写本上的才气,万长生已经迅速被这群年轻人接纳,边忙活,边聊天。
原来好比老荆他们很多年轻时候是皇宫专门搞了个职业学校,就是为了维护整个博物院工作招的人,很多也是好几代都搞这些的手艺人传承。
基本上不对外招聘,这就是个内部圈子。
但近些年这种情况变化很大,越来越多梅师姐这样高的学霸进来换血。
特别是清京美术学院搞了个文物专业以后,很多学生都是从那边过来的,能进皇宫的基本都是佼佼者,不但硕士起步,还要跟师父有眼缘。
让这么多才华横溢的专业人手,像他们师父那样默默的朝九晚五,消磨在这暮气沉沉的皇宫里,好像有点浪费。
因为修补工作真的不需要太大的艺术才华,耐住性子肯学沉淀,才是最重要的。
结果近些年博物院就在这批年轻高手的推动下,开始推出一系列皇宫品牌的文化创意产品。
年销售十几个亿!
年轻高手们手上不停,说起来都很自豪。
当然,领导挺新潮的接受他们这种积极改变,也是蛮有魄力的。
毕竟想想都知道,这种守成为主的文物单位,无过便是功,绝对是领导们常见的态度,没想到这家全国最的了,荆老头传授更多的是流派、风格、传承跟起承转合的细节,陡然一下对万长生开阔了整个篆刻艺术的视野面。
所以这么多要说的东西,哪怕万长生本来下手如飞的,一下午还是只刻了三枚章。
荆老头赞不绝口的同时,只觉得自己这当师父的有点没过瘾,就像打网络游戏上来就拿了个满级号,爽是爽了,可没什么成就感。
特别是准备五天时间,明天万长生又要去戏剧学院,剩下再搞一天就完了,索性给万长生扩大工作面:“后天搞完这一批的章,干脆跟着我去把院里的寿山石给熟悉下,这批名章都是经典。”
万长生只能用好好学来感谢。
直到下班时间往外走,万长生才有机会到指定的皇宫文创用品小卖部给看了一圈。
很惊艳,设计很精巧也很有皇宫味儿,但万长生没买。
因为待会儿要喝酒吃饭,临走的时候再打包呗,先随便看看拍几张照片,发给杜雯和黄敏、付仕亮他们几个琢磨,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和建议。
这边下午和老荆头商量了下,梅师姐把万长生拉进“我在皇宫修文物”的聊天群里,大家听说万长生是从江州来的,吃火锅最出名啊,起哄的说要带他去吃平京的“火锅”……涮羊肉。
万长生觉得都行,但索性把老前辈们一起请了,反正分开座,互不影响。
荆老头笑他是有钱烧包。
万长生说是应该的。
但他逛了圈文创用品店没下手,让差不多一块出来的年轻人们看见,逗乐子问他是钱不够呢,还是不捧场,如果不想加入这个团队,以后出了什么印章的活儿,可别怪抢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