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心动不如行动
“瞧你那点出息!吃饭了没有?没吃一会中午我给你买一份臊子面。”
李桂香乐了,自己这个儿子呀,还是秀气了一些。别看她平时吼来吼去的,心里还是最疼胡杨。
“我吃过了,刚吃完不久。妈,我帮你卖菜吧。”
菜摊上的品种不是很多,现在的菜价都是以角为单位的,菜品远没有二十一世纪那么丰富。
胡杨说着就准备往菜摊里面钻,却被李桂香一把给推了出来。
“这里不用你,你回去歇着吧。要不,你一会儿上街把衣服买了?我给你留了两百块钱在衣柜里,你去买一件外衣,一条裤子,再买一双回力鞋估计也够。”
李桂香以为胡杨是为了买衣服的事,这眼看着要换季了,却不能亏待了自己的儿子。
胡杨犹豫了片刻,还是鼓起勇气说道:“谢谢妈!不过,我来倒不是为了买衣服的事情。我想做笔生意,需要点钱。”
出乎胡杨的预料,李桂香听到此话并没有暴跳如雷,而是站在那里皱着眉头想了好一会儿。
这其实是胡杨自己想多了,住在三道湾的人,这些年下来,一多半都成了个体户。
比如他另一个发小马健,初中毕业就开始在街上摆摊卖凉面,现在人家已经是家里的了,下家都找好了,个把月就能回本。”
菜市场里明显不是说话的地儿,这母子俩都说的比较含糊。
李桂香有点为难。也不是说这些钱就一定凑不上,五千块可不是小数目。虽说这年月万元户没那么值钱了,可在一个月平均工资只有两百元左右的城市里,五千块还真不算少。
“五千块不好凑......这样吧,晚上回去我张罗一下,拿两千块给你和同学做生意。”
李桂香知道儿子去年高考发挥失常,一直也在为他的前途担忧。但他要是想做生意的话,可以慢慢锻炼一下,这也未尝不是一条出路。
九十年代,是个躁动的年代。
下海,在这一两年成为了一种现象。无数人从机关单位、国有企业,义无反顾的冲进了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当然,伴随着下海的热度,还有一个新名词,叫做停薪留职。保留你国企或者机关单位人员的身份,停发工资,自己去闯吧。万一发现自己快淹死了,还可以上岸,再回到原单位上班。算是给下海的人留了一条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