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列车正穿行在山洞里,眼前骤然昏暗下来,如同夜晚突然降临了。山洞发出巨大的回声,使得车轮和钢轨摩擦出的鸣响格外刺耳和喧嚣。宋琦又回到了现实中,他的内心笼罩着一个巨大的阴影,这并非是眼前的山洞所带来的,压迫着他的这个阴影有质无形,挥之不去,甚至令他感到了一丝绝望。
钱生辉是景城市旅游局的局长,也是宋琦的。”宋琦被僵在了那里,他很想得到一个清晰明确的回答,行或者不行都可以,就怕这种模棱两可的敷衍。来钱生辉的办公室前,宋琦也有过担心,他想:“同事们都说钱生辉是一只‘老狐狸’,因为他对每一个经手的旅游项目都要挑三拣四、寻找毛病,但遮云山和那些项目不同,做好了会提升钱生辉的政绩,不夸张的说:这是一件难得的可以彰显声望的项目。钱生辉再怎么昏聩,也不会拿自己的荣誉当儿戏吧?”想到这一层,宋琦才信心满满的来找钱生辉的。然而,当前的局面和过去如出一辙,令宋琦有些始料未及。他决定把话说得再明白一些:“钱局长,遮云山的资料我已经仔细看过了,条件符合咱们的要求。这个景点对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会有很大的作用。咱们现在不是正在挖掘‘靓丽景区’的形象工程么?眼前这个机会很难得。”
钱生辉默然看了宋琦一眼,他察觉到这个手下有想让自己摊牌的意思,这不禁令他感到很恼火,他原本的打算就是“暂不作为”,等项目负责人来找自己,看能谈出什么结果,到时欲取欲留再作定论。现在,宋琦想让自己立刻就表态,是不是另有企图呢?以他对宋琦的了解,遮云山或许是个好项目,一旦发放了资质认证,这个景点很有希望成为景城市的一张旅游名片。不过,这对他来说又有多大的意义?钱生辉想:自己还有几年就退休了,有机会要捞一把,没有机会创造机会也要捞一把,所谓“雁过拔毛”、“来者不拒”是也。看到宋琦如此卖力的向他推荐这个项目,他觉得一定事出有因:宋琦是不是在私底下拿了人家的好处,才这么不遗余力地推荐这个项目?
一想到这一层,钱生辉更增了恼怒,他最痛恨的就是这种越俎代庖的行为,因为这种行为严重侮辱了他的智商。钱生辉板起了面孔问道:“宋科长,遮云山你实地去过没有?你对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了解多少?你和这个人不会是朋友吧?”看宋琦摇了摇头,钱生辉才继续说:“那就好。现在有多少人在以旅游的名义坑蒙拐骗你知道么?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你仅仅通过简单、片面的调查就打算给他颁发资质认证,你是不是把咱们旅游局当成自家开的杂货店了?”
宋琦被问得张口结舌、无从置辩,他这才发现自己的确有些太草率了,遇到看似简单的事情缺乏审时度势的能力,对钱生辉的故意刁难也准备不足。他只好改口说:“局长说的对,是我欠考虑了,我的工作没有做仔细。那我亲自去遮云山看看,免得以后真出现什么纰漏。你看行么?”钱生辉很满意下属这个态度,语重心长的说:“小宋啊,主观上你并没有错,起码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再好的旅游资源也得要人品和能力俱佳的人去做,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你亲自去考察是可以的,但我希望你以个人的名义去。先前的考察效果不大,你也有一定的责任,而且,这毕竟是花国家的钱,能省则省嘛。”钱生辉说完,一直阴郁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微笑。
宋琦觉得很憋屈,他承认姜还是老的辣!在钱生辉面前,别说自己有私心,就是没有私心,一样会被他放在“透视仪”里来回的审视。自己正大光明的做事,还要蒙受无妄之灾,这让宋琦不禁有些心灰意冷。他虽然很愤怒,但随即想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我支持遮云山这个项目,也不是为了我自己,我是为了景城市的美好未来。随你怎么误解好了。”这样一想,宋琦内心很快平和下来,他依然不失涵养的说:“我可以自费去遮云山,就当旅行散心去了。要不这样?钱局长,我把何伟明叫来,你和他见一面,看看这个人的能力究竟怎样?”
钱生辉答非所问的说:“遮云山能发展成什么样子,你我心里都没有底。那个打算经营开发的人叫什么?哦,何伟明。你去跟他说,搞旅游开发,一时头脑发热是干不好的。而且现在的人,大多都是一心逐利,没几个真正做事业的。你让他把方方面面的困难要考虑到,别出了事让咱们背黑锅。”
宋琦点着头说:“我明白了,先前科室的陆文鹏和刘华去考察时,我也有过交代,让他们看得仔细一些,尽量做到不留隐患。现在我亲自去,一来眼见为实;二来也对后面的工作心里更有底。”
钱生辉呵呵一笑,赞许的说:“对嘛小宋,你是科长,又对这个项目感兴趣,亲自跑一趟才能心中有数。小宋,我不是那种待人苛刻的人,你就当是出去散心,顺便也把工作干了,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儿嘛?”宋琦脸上露出一丝勉强的笑容,又问:“钱局长的意思我懂,那何伟明见还是不见?”
钱生辉想了一下,说:“见一面也无妨,你来安排吧。我的意思是:最好等你从遮云山考察回来了,认为这个项目确实可行的时候再说,否则见他没有必要。”钱生辉的话里,隐含了十足的底气,他考虑宋琦对这个项目抱有厚望,遮云山之行也就是走个过场罢了。自己先拿出森严慎重的姿态,将来周旋的余地才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