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南所乘的电梯在133层停了一回,其他人都下去了,只剩下他和田思。楼层数急速向上跳动,眼看就要静默一路,他突然开了口:
“潘教授,是什么样的人?”
田思的心绪,还被狂暴的魔鬼鱼勾住一半,还有一些是在居茂勋那边。闻言愣神了几秒钟,直到电梯停下,金属门打开,才如梦初醒。
正想开口,罗南已经当先迈出门去,她只能匆匆跟上,彻底被带了节奏,仿佛秘书接受老板的垂询。
按下心中古怪的感觉,田思回应道:“潘文潘教授是世界第一流的设计理论大家,我们设计院的名头,至少有一半都是她撑起来的。”
田思很清楚,罗南真正关心的是什么,稍顿,就继续往下讲:“清文学姐在设计院时,受潘教授亲炙。我请教了几位留校的师哥师姐,他们都说,当年潘教授是把清文学姐当女儿一样疼爱的。不讲学术的话,她也是个很和蔼的老太太,如果你上门,她一定会非常高兴。”
罗南郑重道:“我一定登门拜访。”
“那好啊,我可以帮你介绍。”
不管田思这番话中,蕴含了多少心思,罗南都不介意,而是认真记下了潘文教授的联系方式。
二人穿过步廊,进入露天观景台。这里已经是七百米高度,平江区的建筑普遍较矮,除了后面的云都主楼,放眼望去,一片开阔。田思说这里可以看到学院的湿地丛林,想来不假。
眼下黄昏已至,天气转寒,高空的强风呼啸而来,平台边沿的防护玻璃,都嗡嗡作响。而风声之下,还有水响。
“中央水晶柱的法,是在美学哲学领域、对东方古典‘天人合一’哲学的新阐释。而实践思路,则与借用太阳能、水力、风能等自然能源的绿色建筑一脉相承。”
罗南皱了下眉头,田思当即加重语气:“可在我看来,清文学姐的核心思想,应该是希望通过人类创造的有秩序的建筑格局,对宏大自然系统进行有效影响,而这种影响方式涉及的层面,绝非传统意义上的绿色建筑可比……对此,潘教授有所谓‘天地眼’的评价,玄之又玄。”
田思说得很空泛,她对“耦合设计”理论还远没有研究透彻,只是挑前人好听的评价,安抚罗南而已。
对此,罗南心知肚明。他抿着嘴,没有回应,他大概有一点想法,但没有确定,也不想对田思说出来。
正是这份似明非明的感悟,刺激了罗南的心脏,让他迫不及待地要将仅有的迷障撕下。无论答案是什么,对他来说,都具有无以伦比的价值!
他又往前迈了一步,鼻尖都要抵在平台防护玻璃内壁上,努力遥望远方。可惜,缩减的这一步,与十多公里的距离相比,毫无意义。眼前所见,仍然只是大略的轮廓。属于“齿轮”的元素,依然不见踪影。
他的视野已经扩张到极限,分辨的精度却还差了一截。至于精神层面,也只是在虚空中勉强前探,差得还很远。
如此一来,目光所视、精神所感,两个领域、两个层面,都寻觅不到确切的目标,自个儿倒是绞缠得厉害,徒乱人心。
罗南用额头碰撞玻璃,想平缓一下情绪。便在此时,手环上有通讯接入,持续震动。他想关掉,而在进行操作之前,瞥去一眼,入目的名字让他愣了下。
章莹莹。
罗南差点忘记,他手里还是有一个协会同道号码的,也是因为和这位好久没联系了。据说章莹莹也是去闭关,还有望让“白虹”更进一层。
要说罗南现在,着实没有和章莹莹打交道的心情,可在灵波网维护之际,人家专门换了渠道联系,怕是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