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地主家的狗腿子 > 第二一一章钱粮账册

第二一一章钱粮账册

而这笔徭役的征银由官府出面,不经过当地乡绅里长之手,杜绝了这个环节上的贪墨。

张居正改革后,丈量土地、一条鞭法推行之下,那些瞒报的大户,才得以显现了出来,才使得国库充盈,而为了督促官员们,张居正才不得已出了考成法,用来督促这班懈怠政务多年的官员们干活。

在张居正过世后,他的改革也停了下来,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国库留下的银子不过是张居士时积累下的,万历三大征下来,国库又开始吃紧,皇帝是不能打自己脸的,遇到辽东战事只能是加派辽响。

许多地方的百姓苦不堪言,因而才放弃户籍成群结队的离开原籍四处游荡,人都跑了,地方官府也就根本没法管理,更谈不上造册交税了。

透过白露的那本账册,可以清楚的看见,一个利益集团利用手中的职权,攀附在大明这棵大树上贪婪的吸食着大明的枝叶,正在将这个帝国的气数一点一点榨干。

此次的四川永宁土司叛乱,便可通过那本账册清楚的看到,四川永宁的土司奢崇明起兵叛乱,朝廷调集四川、湖广、贵州三省的大军进行剿灭,这些平叛大军的军费从户部的太仓库运出京城时只剩下了八成,军费还未运到四川布政司这笔军费只剩下了五成不到。

户部拨出的十五万两响银作为此次平叛四川土司的军费,这十五万两银子在户部的流水账上并没有什么问题,即使是仔细瞧也瞧不出什么端倪,可被白露归入表格后,问题一下子就出来了。

四川永宁土司叛乱军情紧急,户部拨出的十五万两银子作为军费,这十五万两银子到地方上采购军粮,京城的米价为一两二钱一斗米,一石等于十斗,也就是说一石米需要十二两银子,十万两银子大约能买一万两千多石米。

可问题就在于,军情紧急,刻不容缓,必须马上集结部队平叛,军队不能都开到了京城买好了粮食在出发,而是带上部分口粮,在拿着户部拨出的军饷到地方上采办粮食。

而地方上的米价却并非是一两二钱一斗米,户部拨出的这十五万两银子也是按照地方上的价格去采办的,四川此时正在战乱,米价必定上涨,诺按照户部给的预算购买,可就落不到什么好处了。

于是,这批军饷并非是在地方上购买的,而是从杭州府采办的,因为杭州府粮食多,米价也就低,这样一来,同样的粮食却能从中剩下不少的军饷,省下的这笔军饷当然不可能上交户部,也不会犒赏军士。

这件事实在是巧合,若是白露不去那一趟杭州府,还不知道这些事,账册上的所写的购买地并非是杭州府,而当时白露在杭州府见有人大肆采购粮食,还以为是奸商想要屯粮,误以为是什么商机,便派人打听,这才得知了此事,便多留了个心眼。

当时四川永宁叛乱已起多时,朝廷怎么会还在杭州府采办军粮,因此回了京城便让谭老三去了一趟户部,将账册拿来比对一下,这一对,便于杭州府的购粮账册对上了,只不过采购军粮的地点是在杭州府,户部的流水账上是在四川成都府购买而已。

军情如此紧急,叛军都已然杀到城下,既然还有人盯上这笔本不该动的军饷,想必当时辽阳城的援兵迟迟未到,也与这军饷中的门道不无关系。

白露便将此种厉害关系都写入账册之中,这便是一个契机,哪怕是如此的微不足道,白露也要一试。

舍近求远,军粮一再耽搁,前来会剿的大军也因此而耽搁,奢崇明的叛军已经兵临成都府之下,仅凭成都府的守军,是绝对守不住叛军的攻势。

兵贵神速,可按日子算来,这会儿从杭州府购买的军粮还在路上,成都府的守军如何受得住土司的攻势,几日后成都府必将失陷,到时白露的这份账册所体现的厉害便能立竿见影。

孙承宗是白露目前唯一能找到与皇帝说上话的人,虽然魏公公也能说上话,可魏公公到底思想觉悟不够高,不是跟皇帝大人说自家的椅子坏了就是桌子缺了几个角,是让皇帝大人一展身手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