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辰的设定我才用的是清朝的九十六刻制,这样比较贴合现代人的时间观念。
0:00 子初初刻
0:15 子初一刻
0:30 子初二刻
0:45 子初三刻
1:00 子正初刻
1:15 子正一刻
1:30 子正二刻
1:45 子正三刻
2:00 丑初初刻
。。。。。。
以此类推。
其实,清朝在西方的钟表传入来之后,时辰上的概念已经跟现代的差不多了,比如12:18分,叫做午正一刻三分,午正一刻是12:15,15+3分=18分。
至于长度的设定,我才用的是隋唐的尺度,当然,取整数的,方便计算。
时辰的设定我才用的是清朝的九十六刻制,这样比较贴合现代人的时间观念。
0:00 子初初刻
0:15 子初一刻
0:30 子初二刻
0:45 子初三刻
1:00 子正初刻
1:15 子正一刻
1:30 子正二刻
1:45 子正三刻
2:00 丑初初刻
。。。。。。
以此类推。
其实,清朝在西方的钟表传入来之后,时辰上的概念已经跟现代的差不多了,比如12:18分,叫做午正一刻三分,午正一刻是12:15,15+3分=18分。
至于长度的设定,我才用的是隋唐的尺度,当然,取整数的,方便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