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二郎怔了一下,他想不出柴孚说的那些跟烧火有什么关系,一时说不出话来。
耿新又道:“从学识字,到学如何做事,事事都要考较,如果不过关,便有许多难处。铁监里做事的人,是分等级的。进来了才知道,我们这些初来没有通过一次考较的,只是试用,叫什么借名。只有过了识字关,过了自己做的那一行当的考试,才算真的有了饭碗,叫做正名。”
权二郎好奇心起,问道:“有什么区别?”
“区别可大了!只有正名,才能真正有资格做事,借名的只能打下手。发的钱粮,正名的比借名的高一级不说,还有各种赏赐,日常补贴,借名全都没有资格。这可差得多了!”
这其实就是实习工制度,经过了培训,才能真正上岗。铁监的待遇定得这么高,不可能调来了就享受到。所有的纤夫,只有通过了考核,才能算铁监的正式员工,不然就只是临时工。工资低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不能享受铁监的待遇,也没有升迁的机会。转正倒也容易,积极学习,过了考试就行。
耿新和柴孚是权二郎以前在厢军里认识的朋友,他们命好,被分到了铁监。这些日子,铁监里好吃好喝,生活条件让来的纤夫欣喜不已。但恼人的是,除了每日里给后来的人建造房舍,修建冶炉,还要每天里学习。学还不算,经常考试,不断地把人分流。有那些脑子好的,很快就学会了认字,再去学具体的行业知识,等级噌噌地升了上去。半个月时间,士卒中就有。权二郎就是这样的人,自小好吃恶劳,时时感叹命运不公,吊儿郎当什么都不用心做,只想着机会来了一步登天。
过几日内库拨下来的钱就到了,铁监特意提前发了半月的工钱,让最先来的这批人出来散心,同时采买些日常用品。来了半个月,除了干活,每天还要学习,他们憋得难受。
以澧河为界,北岸渡口这里聚集了许多店铺,热闹非常。三千户人家,不要说叶县城,就连汝州城都没有这种人口规模。许多人都看到了商机,附近数州都有人来这里做生意。要不是有不得在治下置办产业的禁令,杜中宵家里还想在这里开店呢。可惜这半个月,最有消费能力的人都在铁监做活,只有女人孩子时时来逛,店铺望眼欲穿。今日终于等来了,这一带极其热闹,不知不觉就成了集市。
又聊了一会,耿新和柴孚告别权二郎,一起闲逛。今日尽情放松一番,再次有空,不知哪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