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3章
沈静冰结束了央视达人秀那边儿的录制之后,基本上在京城就没什么事情了。
但是她来的时候是和卡佳一起,现在卡佳去南方做《说不》的各种活动和采访签售,而李宪又要在京城这边儿呆上一段时间,所以她也就没急着回去。
在李宪出去忙的时候,只是呆在宾馆里头整天整天的看报纸,等电话。
不为了别的,就为了看看有没有人登报接了之前报纸上发的那些关于她的寻亲启事,以及央视那头接没接到什么关于找她的电话或信件。
不过让她感到或许是失望或许是解脱的是,在央视达人秀她的那一期节目播出之后一个星期,她也没等到哪怕是一个电话或信件。
暗下里,沈静冰已经做好了跟李宪回东北,以后彻底不再提寻亲这茬儿的准备。
李宪这几天可就忙活的不行了。
先是徐茂和那头已经通过钞能力和以前做倒爷时候积累下的一些关系,又找了程六的几个朋友,顺顺当当的就把外贸公司的事情办妥。
然后,他便和李宪一起在京城踏上了寻找新北集团京城办事处的地方。
话说现下里京城这头开发的地皮倒是挺多,自打88年之后,国内的房地产行业上行,京城这边跟全国其他的地方一样,都是大搞开发。
可是年那会儿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不仅仅把中国最疯狂的一批地产商人淘汰了一大半,更是连累的整个中华大地之内的地产生意由上行变成了低迷。
具体到京城这边儿,就是很多的烂尾楼。
虽然距离海南房地产泡沫已经过去了三年的时间,在政府的一些调控手段之下,京城的地产生意有回温的趋势,一些烂尾楼也都找到了接盘侠。但是很多的地方还是烂着,丝毫没有重新支棱起来的意思。
要是按照徐茂和的意思,是直接花钱买几层现成的讲究着用,然后以后碰到好的,赶上新北集团资金富裕一些,再买个整栋的大楼或者自己挑个风水宝地再建。
可是。
当李宪真真正正的在京城走了一圈,看到以后那么多黄金地段,在当下还都只是盖了一半儿,或者干脆都已经盖好封的明明白白,这个装修公司自己不准备管,盈亏自负。可是王清河念着自己的班底和最初的工程都是通过李宪在林业局,以及干休所老干部那边儿的关系拿到的,所以一直以来,都执拗的给李宪留了一半儿的股份。
从这边儿说来,现在的邦兴建筑公司,实际上也算是李宪自己的买卖。
这样算的话,搞房地产李宪还真就有资本。
可是徐茂和这么一说,他还真觉得自己想的有些简单了。
他忘了当下里做生意最重要的一点。
关系。
特别是在京城这边儿,就像徐茂和说的,没有点儿过硬的关系,一些程序上的问题还真就不好整下来。
自己要是想涉足房地产,从京城开始还真就不是个什么好主意。
或许,自己应该去找找冯伦或者王石?
正这么想着的时候,忽然他看到了桌面上铺着的一张报纸。
上面已经被辣椒油把油印铅字给污的一团一团,但是上面的一个标题,却依然醒目。
“巨人大厦日前发出消息,将要在下个月于港城拍卖楼花”
时间,是1993年年末。
一张老报纸,任谁都不会多看一眼。
可是李宪却眼睛一亮。
巨人大厦,那不就是史御助那小子建的大楼吗?
1992年的时候,珠海政府搞了个科技奖,用一百万的奖金吸引科技公司去珠海发展。
在这重奖的作用下,一石激起千层浪,让不少科技工作者感到“科技的春天到来了”。
打那个时候起,珠海似乎由此探索出一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道路,一度成为海内外科技工作者的圣地。
说起来,那个时期的珠海就跟二十年后深圳对于中国的地位差不多。
也就是在次年,也就是1993年的时候。卖汉化卡赚了钱的史御助看到了大量所谓科技公司涌入珠海之下隐藏的商机。于是决定开发巨人大厦。
当时珠海市为了扶持巨人集团,先后两次批给其约4万平方米的土地,125元/平方米的低价几乎等于白送。但是史御助这个家伙,在地方“要树立典型”的推动下,将巨人大厦的规划从原定的38层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断“加高”。
最后竟然生生的涨到了70层!
放了“要建全国最高楼宇”的大炮。
要知道70层楼所需建设资金最少就是12个亿,可史御助手里有多少钱?
只有1个亿。
可以说,这个家伙将自己身价性命都当做赌注押在了卖楼花上。
可是,1994年巨人大厦开始卖楼花时,政府看到了海南房产泡沫带来的危害,开始对过热的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卖“楼花”受到限制。
也就是那个时候,史御助才开始火急火燎的进军保健品行业,准备用保健品行业养出一头先进奶牛来,以填补大厦给巨人带来的亏空。
李宪捏着筷子,掐了掐手指头。
现在是九六年中旬了,史御助那个小子保健品做的倒是有点儿成绩。但是想一想,也快要到了挺不住的时候了吧?
要不然,自己想想办法,在保健品这一块蹬他一脚,然后顺便把巨人大厦接过来?
嗯......
李宪一琢磨,觉得这个事儿有可操作的余地。
看着李宪掐着手指头,手里筷子上挂个饺子一个劲儿的跟那儿傻乐,徐茂和挠了挠头。
这娃,怕不是吃着吃着饭,想着自己娶媳妇了吧?
要不然,怎么笑的这么淫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