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老朱在为朱友康上学的事,烦心上愁的时候,听来一则蓬州中学招生这样的大好消息,心里着实亮堂了许多。
老朱知道,儿子只所以不想去上学,并不是因为儿子不愿意学习,而是中丘公社的初中办的太糟糕,不仅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差,更重要的是还要经常去劳动,一个礼拜也上不了三天的课。
老朱认为,这次蓬州中学招生,相信友康也会积极去努力争取的。
因为,蓬州中学是蓬州县最高学府,那里有各学科,二是只和人家在一起吃过几次饭,说话不是太方便。
中丘村的何树坤在县城工作多年,他应该也知道这个信息,因为他家里也有孩子上初中这样的情况,而且应该知道的更详细一些,文化教育不分家嘛。去找何树坤感觉也不妥当,人家前几天刚救了自己的儿子,也是第一次认识,所不同的是,他和姐夫梁鸿信是多年的朋友关系。
现在主要是从侧面了解一下招生信息,至于友康是上高中还是初中,回到家另说。
为了儿子,老朱听到这个招生信息,就像是屁股底下放着一只刺猬,一点也坐不下去。大脑里不停地翻腾着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和有利的关系。
在反复比较这些关系之后,他确定先去找何树坤了解一些信息,何树坤的女儿也正在上初中,说不定何树坤知道这个信息后,也愿意让女儿何海云到蓬州中学上学呢。
老朱想,先找何树坤,回头等友康上什么学定下来之后,再和张树宝一起去找马建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