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檐下,谢宝树吃完了饼,终于体会到什么是“天街小雨润如酥。”可是现在临近冬天,这雨淋在身上,有些冷。谢宝树虽然是体修,不会感冒,但是非常穿着湿哒哒的衣服,很是不舒服。
他们往前走了走,来到最为繁华的西市。长安城是有四个集市的,不过最出名的,当属西
市。
西市内店铺密布,临街而设,铺面的大小不尽相同,大者十米有余,小者仅三米左右。在诸多的商店之中,凡经营同类商品的店铺皆相对集中,并建立标牌,题写行名。
每行之间筑有土墙,划定各行的占地范围。
另外,每条干道的两侧还修有排水的明沟,店铺间的小巷内砖砌的暗沟相通,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
西市四面开门,八个市门恰与干道的两端对接。大街之侧,有许多小曲,也就是小巷,街巷直通,往来十分便利。构成了“棋布栉比,街衢横直”的格局。
西市内有一颗孤零零的大柳树,称“独柳”,是唐代犯人行刑之处。当时在这里公开处决死刑犯,所以又称“弃市”。
西市内的建筑华美。一些大的酒楼和邸店均是楼房,放生池边也起有台阁经楼。
慕容英才看见放生池,很是不屑,说道:"这都是骗那些王宫贵族的,正真慈悲的人,绝对不在表面上慈悲。"
谢宝树点点头,这放生池,实在是虚伪无比。有多少人,嘴里吃斋念佛,却干着杀人的勾当?谢宝树知道,这长安城中,肯定比外面,更加黑暗,只是他现在没看到而已。
自古以来,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
长安城富贵无比,又有这么多权贵,怎么可能是一片光明呢?
不过他现在是来游玩的,根本就不想考虑别的事情,接着逛起了西市。虽然下雨,路上没什么人,但店铺还是很繁荣。西市从唐太宗贞观年间以来,繁华程度已经隐隐凌驾于东市之上。
唐高宗龙朔三年后,高宗听政改在城东北的大明宫,达官贵人为上朝方便,多在朱雀大街以东修建宅舍,因此社会地位较为低下的商贾百姓往往被挤占到朱雀大街以西之地。
这使得西市的商贸活动远超东市,仅固定商户就有四万多户,流动商人更难以计数,尤其是胡商多聚集于此,成为长安城的经济活动中心,号称“金市”。
西市经营的商品品种遍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生活必需品到国外进口的高档奢侈品如丝绸、服装、珠宝首饰、药材、皮货、漆器、竹器、陶瓷、书画、薪炭等应有尽有。
远道而来的贵重香料、金银珠宝、胡风胡俗等传入中原,更给长安的市场增添了几分异国的情调。
因为从太宗那个时候开始,长安城便实行宵夜制度,因此朝廷对市场的开放时间也有具体规定。每天中午以击鼓三百声为开市标志,日落前七刻则击钲三百声,提醒交易的民众闭市,禁止在早晨和傍晚后进行交易。但这一制度后来屡屡被民间突破,夜市屡禁不止。
谢宝树正要找地方住,突然,一把油纸伞伸到他面前来,为他
遮风挡雨。
油纸伞下,是一个唇红齿白的小姑娘,她笑吟吟的看着谢宝树。这小姑娘,看上去不像是富贵人家的孩子,一身衣服却不华贵,却非常干净。
谢宝树愣了一下,问道:“你认识我?”
那小姑娘摇了摇头,说道:“不认识。”
谢宝树又问:“那你为什么要给我撑伞?”
小姑娘说道:“不认识,就不能给你撑伞吗?”
谢宝树笑道:“你就不怕,我是坏人吗?”
小姑娘摇了摇头,说道:“我不认识你吗,可是我认识你背后这把剑。能拥有这把青云剑的人,怎么可能是坏人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