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磨刀 > 第三百零四章 师兄弟坐说三教(上)

第三百零四章 师兄弟坐说三教(上)

肖皓天捧着自己的胖脸,慢慢回忆,说道:“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挑水真人仔细思量一番,笑道:“好对联,明白世界的本性,明了自己的本心,那就不会纠结了,就能很聪明地应对各种生活,修为就提高了。小师弟能主意到这副对联,说明你有慧根啊。”

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肖皓天说道:“当时是看这对联很长,随意看了一下。”

挑水真人也不在意,拿起树枝,又指向一旁的“道家静心。”

“道经中认为最高明的是“致虚极,守静笃”,就是要回归到虚静的状态,所以,道家“静”的“心”是一种虚静之心、自然之心。这个“自然”不是大自然的意思,这个“自然”就是本然,指的是人本来的那个样子,不虚伪、不做作,与自然界、社会、他人安然相处,自己的身心也和谐一体,不跟自己较劲,人本来的样子就是虚静的。所以道家讲要“静心”,修虚静之心。”

肖皓天摆了摆手,说道:“师兄,这个我懂,道经可不是白读的。”

挑水真人微微一笑,指向最后一个“儒家正心。”

“儒家

许多书里里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叫“三纲领”,归根到底是要“止于至善”。要守住人性中最本真、最大的那个善念。然后逐步展开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经过了止于至善、定、静、安、虑,然后人就能心安理得。那怎么做呢?按照儒家的规程,那就是“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儒家“正”的这个“心”实际上就是仁爱之心。”

肖皓天再问:“师兄,这佛宗我明白,可是儒家只是一个小学派,有什么资格值得如此重视?”

挑水真人瞪了他一眼,说道:“人家学派小,道理却不小。”

顿时,肖皓天不敢再吱声。

挑水真人看着他,说道:“这些道理,现在说了你也不懂,可是你不要小看儒家。现在大唐发达了,有许多书院,开在九州。儒家说不定,马上就要把魔域拉下马,跻身五行之一了。到那个时候,你还觉得是小门小派吗?”

肖皓天一听,还真是这样。

这些年,儒家崛起的速度,简直不要太快。

挑水真人笑道:“说回我要跟讲的,刚才说的三教,修的心不同,大道自然也不同,你来说说,我们道门的道,是什么样子的。”

知道师兄是在考自己,肖皓天仔细思量一番,回答道:“《道经》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人法道,道法自然"。“道”是道门宇宙观的核心,“道法自然”是道君宇宙观的基础。”

“有时指“道”是物质实体,有时指“道”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道门的“道”的物质属性及运行法则都属于自然的范畴,故道门哲学体系“道”的本性是自然。道门之道的含义在保留道的多种多样的同时。更把道作为产生并决定世界万物的最高实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挑水真人点点头,对这位小师弟的表现,很是满意。

肖皓天却没停下来,接着说道:““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知形形之不形乎!道不当名。”“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而万物以形相生。”有形的万物来自无形的道,那就意味着,无形隐含着一切的形,否则它就不可能成为一切有形之物的根源。”

挑水真人很是惊讶,说道:“小师弟,识别三日,真是当刮目相看啊。”

要不是自己修为够高,挑水真人都有些怀疑,自己这位小师弟,是不是被哪个魔头给夺舍了。要

知道,在以前,自己这位小师弟是最讨厌看道经的,

现在讲起来,竟然头头是道,怎么能让自己不惊讶?

肖皓天看着师兄,说道:“师兄,我修为也不错,也想去两界山。”

挑水真人沉默了一下,原来,自己这位小师弟,是为了去两界山啊。他摇了摇头,说道:“小师弟,两界山暂时你还不能去,除非你有一天,大道修成。到时候别说两界山,就是妖族弃常界,你也去得!”

肖皓天知道结果,他只是提一下,见师兄这样,于是接着说道:“道无为:“覆载万物”,并非有意而为,而是无为的。虽然万物秩序井然,似乎都是合乎目的的,却并不是有意识地安排,而是事物“自化”的结果。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万物之本也就是道,无为也就是虚静恬淡寂漠。

“道仿佛是虚无的,但这虚无却包含着最大的有,万物莫不出乎道;道好象是寂静的,却包含着一切运动变化;道没有任何欲求,却拥有一切。因此,万物殊理,道不私,故无名。无名故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挑水真人微微一笑,说道:“小师弟,你这对道的见解,比我还要高了。”

肖皓天站起身,说道:“哪里哪里,师兄才是最厉害的。”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