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磨刀 > 第三百零五章 师兄弟坐说三教(中)

第三百零五章 师兄弟坐说三教(中)

这意味着“诚”不仅只相关于个人,更是人与万物相沟通的根源,所谓“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这即是人与万物的共生。

肖皓天似懂非懂,问道:“三教之中,到底哪一家的道,才是正确

的呢?”

挑水真人看着他,说道:“都对,也都不对,你要知道,在修行前,我们都是九州大唐人。”

这话没毛病,大唐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所以很多道门的修士,都是大唐出来的。挑水真人又说道:“三教合一,才是真的大唐应该去做的事情。”

三教合一?肖皓天更不懂了。

挑水真人解释道:“道家的风骨,儒家的仁义,加上佛家的慈悲,这才是大唐人,该学习的样子。”

这就是三教合一。

不管在什么朝代,三家学说一直处于此消彼长,此长彼消,互为依托,共同发展状态中,而后世的仁人君子也无不是在这种思想文化的熏陶中修身立人的。除了政治理念,在社会生活和为人处事方面,三家也是互为补充,相互支撑。

有位高人曾经说过,儒家是粮店,道家是药店,佛家是百杂店。人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就离不开儒家这个“粮店”,因为学而优则仕,还有黄金屋、颜如玉;人有生老病死,又有七情六欲,那就离不开道家这个“药店”;还要有日常用品用具,那就离不开佛家这个“百杂店”。

还有的说,佛家是“净”,道家是“静”,儒家是“敬”,也很精彩。佛家讲的是心净无尘,就像佛祖说的那样“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要的就是空明透彻,不染尘埃。

道家讲的静是宇宙万物的本根,是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心灵虚寂,复返自然,与佛家所说的“净”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儒家的“敬”是针对社会秩序而言的,要对天地君亲师,对各种礼法秩序心怀敬畏,不可亵渎。三家都从生活上说出了各自不同的为人处世的要求和妙用。

当然,归结三家的异同,还可从其他方面下手,比如从“气”方面下手,儒家养正气,道家修大气,佛家化怨气。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孟子说的“我善养我浩然之气”,“养气”就是培养一种正义品质,一种完美人格。

道经说的“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要的就是大境界、大格局、大气度,因为道家追求的是道,而道的同义词就是大,所以道家追求的永远与大相关;佛家说的“去嗔”,就是化解仇恨心和愤怒心,最终落实在一个“和”字上。和尚,正包含以和为尚、追求和平、化解怨气的的含义与追求。

一个讲,一个听,都很认真。

这时候,武当山上,一声怒吼传来:“小雷,你又在教坏你师弟了,快给我滚过来!”

这声音,在两人耳旁,就像炸雷一样。可是,武当山上的其他人,好像没听到一样。

小雷,自然说的是挑水真人,他当年的

道号是神雷真人。此时,他听到这个声音,很是激动。整个武当山上,有谁敢河阳对他说话?自然是自己的师尊,诛仙道君。

挑水真人将手中树枝,递给肖皓天,说道:“小师弟,你在这自己玩吧,我去后山一趟。”

说完,瞬间消失不见。

只留下原地,肖皓天皱着眉头,看着三教的教义。

挑水真人只是一瞬间,便来到了后山,后山有一个山洞,上面贴着各种道门符纸。跳水真人撕下那些符纸,进入山洞中,里面黑漆漆的,直到尽头,才有光亮。

尽头处,是一个祭台,一个披头散发的人,正站在祭台上,看不清他的面容。他的双手,双脚,全都被铁链锁着。这些铁链上,都刻满了道门的符咒。

这人,就是和风真人和挑水真人的师尊,也是天下十二位道君之一的诛仙道君。此时此刻,诛仙道君看着自己的弟子,问道:“你跟皓天说这些东西做什么,我不会教他吗?”

挑水真人微微一笑,说道:“马上要去两界山了,不教他点东西,心里过意不去。”

听到去两界山这件事情,诛仙道君沉默了片刻,说道:“想去就去吧,若是我还年轻的时候,也跟你一起去了。别听那些杂毛的话,你还是大唐的人。”

挑水真人眼眶有些湿润,都说自己的师尊是疯子,到底谁才是疯子?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