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祁看了肖郁一眼,缓缓说道:“这水鬼身上的老剑条,你大江剑宗知道来历吗?”
刘芳洲摇了摇头,他也不知道。
云祁笑道:“古时候,桥梁底下悬挂一柄铁剑,人们一般叫它斩龙剑。这种做法并不是常见的做法,只是源于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以及民间的传说,因此,桥梁悬挂铁剑这种做法只是在一些地区存在。”
“在以前,人们会把河水泛滥一类的自然事故,说成是妖怪在作祟,认为河里是有蛟龙的,这些蛟龙发怒,会产生极大破坏力。而在河上架上桥梁,会惹蛟龙不高兴。它们不高兴,就会兴
风作浪,冲毁桥梁。因此,要在桥梁底部,悬挂一柄铁剑,这柄铁剑可以震慑蛟龙,让这些怪物不敢造次。”
“这种说法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了民间风俗的一部分,因此,人们在建造桥梁的时候,都会考虑悬挂一柄铁剑,虽然不一定每一条河流都有怪物,但这种做法给了人们很大的心理安慰。时间长了,就变成一个地区的风格。
如果从实际运用角度来看,这柄铁剑是水位的一种重要参考,铁剑悬挂的位置,一般都是拱桥的顶点,季节不同,河道会出现丰水期和枯水期,船工会通过铁剑和河面的距离,判断河流深度,确定现在的水流状况,是否存在危险。
这种判断是可以用肉眼进行直观判断的,虽然不如测量那么准确,但效率很高,成本很低。因此,经验丰富的船工都会选择通过铁剑来判断水位,以保证出行安全。所以,无论是民间传说而言,还是从实际的使用而言,这柄小小的铁剑,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说了这么多,云祁老的口,都有些干了。
最后,他看着刘芳洲,说道:“不瞒着你了,这水鬼背上的剑,就是一把斩龙剑。应该是从某座桥上掉下来的,正好插在水鬼身上,又不知为何,这只水鬼来了大江剑宗。这把剑是仙器级别的剑,我这弟子,与剑有缘。不知能否开个价?我北辰剑宗买下来了。”
刘芳洲也有些明白。
剑器,素来有“百兵之君,君子之器”的美誉。剑者,决也,断也。必内而决七情,断凡息,内三宝得以浑化而至于纯阳,此内而剑学之筑基,内壳通而坚实也。
尤当外而决灰心,断声迹,加之以招式变化之奇,以夕朝时习,外三宝得以浑成,而至于柔刚,此外而剑法之暗练,外壳注而灵稳也。至如近世所学之剑,以刀法舞之者,类皆皮毛中皮毛,浮之至浅而至鄙者也。
手挟雷公驱电母,袖中双剑蛟龙舞。道家剑道修行,可分人仙剑,地仙剑,天仙剑。
地仙剑,以气为剑。纯阳真人也就是吕洞宾,得了火龙真人的一套“天遁剑法”,因此被称为剑仙。天遁剑法是一套道门传承,火龙真人师承太极仙翁葛玄一脉,葛玄师承左慈。
天仙剑,以神为剑。《轩辕金鼎文》上有黄帝崆峒问道广成子,鼎湖之畔炼丹剑的记载,以象形制器——木性之曲直,火功之锻炼,土性之浑厚,金质之刚柔,水德之清决,剑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凝天地万民之大势,又以元神合一御剑,才战胜了蚩尤,若只是凡俗兵器,如何能斩得了铜头铁额,刀枪不入的战神兵主。
大唐很多古桥下方都会悬挂一把斩龙剑,一般斩龙剑存在的时间都比较长,
在建桥的时候这把剑就会被悬挂在桥梁下方。
《述异记》记载,鲤百年化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述异记》又载,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虺是龙的幼年期,虬是有角的小龙。
蛟指的是能发洪水的有鳞的龙,因为,在有一种动物叫做蛟龙,相貌长得有点像龙,虽然不能像真龙一样可以腾飞,但却能引来洪水。“蛟”修炼一千年,便会沿长江入东海化龙,而这就是“走蛟”。
所谓“走蛟”就是蛟,也有少数修炼得道的鱼类和龟鳖,沿着江河干流入海的过程,一般“走蛟”都伴随着狂风暴雨、江河暴涨、洪水等拥有巨大破坏力的自然现象。
走蛟时,蛟不会飞天,而是借水奔向东海,这过程中会产生强大的冲击力,造成巨浪、漩涡等,一般有行船恰好碰到走蛟,往往轻则颠覆沉没,重则支离分崩。
因为走蛟会让河水猛涨,河堤垮塌,会毁坏沿河的农田和庄稼。人们辛辛苦苦修的桥,也很容易就被它一下弄垮。于是老百姓在桥下面挂这把斩龙剑,等蛟龙经过桥下时,将它刺伤,让它不能再继续作怪。更有传说如果蛟渡劫时(走蛟)碰到刀剑就会死去。
刘芳洲真是没想到,在自己宗门里,竟然有这么一把剑。他现在正在考虑事情,给吧,毕竟是一把仙器。不给吧,又不好,很是纠结。
这时,景宁走上前,笑着说道:“肖姑娘若是能拿到那老剑条,就当是我大江剑宗送给你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