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没有想到,今天是谢府的大日子,竟然有人敢来闹事。
状元可是全州第一名,一个状元最少要连闯童试、乡试、省试、殿试几大关。一旦状元及第,就会名震全州。状元不仅意味着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光宗耀祖,还会成为天下读书人学习的榜样,绝对是重量级的人物。能在几十万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技压群芳,可谓人中翘楚,自然是禀赋异常,才华冠盖天下。
更不要说,谢宝珍才华横溢,以后说不定是要当大官的。
他虽然不修行,但是想认识他的人很多,甚至有许多人,想把自家晚辈,许配给他。考状元并非易事,要经过童生、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个阶段。殿试通常由皇帝钦命大臣主持。第一名则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合格者皆为进士。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许多的文人都把考状元作为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径。
谢宝珍虽然借助状元的名号,他只是去随意考考,然后就中了。
考状元真的不容易,首先,你至少得出生在一个中产之家。只有家境尚可才有余钱、余粮供孩子读书,如果真的饔飧不继,全家挨饿不说,没钱给先生也没人愿教你啊;除非你运气不是一般的好,遇到了一个好的私塾,一个好的启蒙老师,再加上自己刻苦用功,那么你就可以踏上科举考试的漫漫征程了。
这些事情,谢宝珍当然是不用愁的,以他的身份,他只需懂些诗词歌赋游玩赏乐便可。但是他能考取状元,还是让很多人吃惊的。因为跟他差不多大的,要么无心读书,只想修行。
要么整天喝酒取乐,根本就不管别的事。
想要巴结谢家的,不知有多少人。就算不巴结他们的,也看在梅晋老剑仙的面子,过来喝杯酒。陡然出现这种事情,大家都很惊讶。
一条真龙,盘旋在谢府外面。在她身边,是一个拿着刀客的年轻人。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剑客,神色冰冷。刚才的动静,就是那条真龙弄出来的一条尾巴,狠狠的甩在谢府周围,因为太迅速,所以没人反应过来。
听到那个年轻人的话,大家都惊呆了,什么抛妻弃子,什么杀害好友,这说的是谢福缘吗?而且这年轻人,名为谢宝树,跟那谢宝珍的名字,为何如此相像?
还有,世间的真龙,不是都躲回潜龙渊了嘛?
为什么还有这一条真龙,看上去十分恐怖。
宾客还没反应过来,但是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动作。已经有人飞上上空,来到谢宝树面前,怒道:“福缘剑仙,岂是你说的那种人?你不要胡言乱语,不然我定放过你。”
说话之人,正是之前重伤的吕锦程。
他跟谢福缘是兄弟,而且跟谢
宝树打过不少交道,现在站出来,自然是不能让谢宝树胡说的。
东醒狮州是九州上最风流的州郡之一,风流二字,谢福缘也是在其中。东醒狮州有一种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精神面貌、言谈举止,他们用自己的言行、诗文等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具体表现为个体生命意识的张扬,由注重传统儒家教化下的道德风范,开始向崇尚人物外貌、精神气质的生命情态转变。
醒狮州的剑客以尺牍见长而以韵相胜,缘当时人物以清简为尚,以虚旷为怀,或假手于翰墨,或品析于锋杪,殚精竭虑,沉酣斯道,又缘二晋人物,丰神疏逸,姿致萧朗,俗好清谈,以超脱之情游戏笔墨,于是风流相扇,艺文益精,落笔散藻,自然可观,故虽非名法之家,然其书亦楚楚可观,从而蕴酝出晋人书[以韵胜,以度高的时代书风。
像谢宝珍这种,能读书的,在这里很抢手。
他们觉得,冰雪州那些地方,连书院都没有几座的,都是蛮夷。
梅晋大剑仙当年有个女儿,年方二八,。生得人有人才,貌有貌相,梅晋爱如掌上明珠。他在女儿的请求下,来找谢福缘。谢福缘当时受了伤,在东边的床上露出肚皮躺着,神色自若,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
丝毫没有因为梅晋大剑仙,是一个天仙境大剑仙,就卑躬屈膝。
梅晋见了,微微一笑,对女儿说道:“你觉得是他,那就是他了。
后来见此人豁达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这也是“东床快婿”的典故来源。谢福缘在东醒狮州的名气,还是很足的。
一次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打开窗户,命令仆人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吕锦程。
当时吕锦程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吕锦程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谢福缘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他呢?”
谢福缘这种不讲实务效果、但凭兴之所至的惊俗行为,十分鲜明地体现出当时士人所崇尚的“剑仙风流”的任诞放浪、不拘形迹,有窥一斑而见全豹之。
一顶剑冠,一身素白色、似深衣似襕袍之衣衫,腰上未见蹀躞七事,仅系一结,虽文人气息浓郁却也能知无功名、官职在身。其儒雅非凡,举手投足皆有名士风范,众人皆想与之结交。
对于幼年事迹,谢福缘从不不愿多谈,只言他曾随一位武功高强之人习武。整个童年时代,谢福源都未能承欢父母膝下,冬练三九、夏练
三伏,只为神功早成,以行走江湖之中。
如此苦修,少年时代的谢福源便已武艺非凡,寻常习武之人难撄其锋。
然而跟随师父行走江湖间,终日里恩怨情仇、杀伐不断,多少个午夜他被噩梦惊醒,只以为自己和师父均已身首异处……
这样的日子里,谢福源渐渐磨出了城府,见惯生死之后对世间事均不甚在意,潜移默化间却有了风轻云淡之高人气象。
某日,谢福缘终得机会,别了师父,要逃离这厌倦万分的江湖生活。他只身上路,漫无目的行走,最终落脚于一处偏远小县之中。无他,此处淳朴的风气,让习惯了尔虞我诈、剑影刀光的谢福缘,感到了心的宁静。
然而人欲静却风不止,一入江湖,又岂能轻易脱出?那一日,刘茗遇到了梅夫人,他命中注定的女子。只因习武所学,对医道药理颇有造诣,便于县城内开设医馆一处。平日也不求诊金,遇上穷苦人家更会额外打点,传得美名在外。
那一日,他进山采药,却意外发生重烟倒卧路旁尘埃之中。谢福缘江湖经验丰富,打眼望去便知此乃江湖纷争,少不得有女子仇家正四处追索、要取她性命。
本想撒手不管,奈何胸中总有几分侠义,纠结间也抱起女子,带回城内医馆诊治。
那时候的梅夫人,还是梅姑娘。这就是他们的爱情故事,在东醒狮州,流传极为广泛。大家都说谢福缘,乃是天命之人,福源深厚,真是不愧他的名字。
除此之外,东醒狮州,还流传着许多关于谢福缘的传说。自从盘古以来,岁月倏忽而过。不知某年某月,于何地诞生了一名剑客。此人就是谢福缘,腰间悬一无鞘铁剑,骑一头老驴于江湖上行走,好与人攀谈,也好与人争斗。奇怪的是,攀谈中只讲各处名胜风光,争斗间看不出师承来历。
久而久之,人人只以剑客称之。
江湖多风雨,刀光剑影,你死我活乃是常事。剑客也在江湖,当然避不开江湖的风雨。人人知他好武,骑驴行走时,常有少年子弟抱拳求战。剑客往往哈哈一笑,拔剑便战。行止之间都是高手风范。
大家便当他是高手。
其实他的武功不过二流,稀松平常,并无可观之处。江湖多能人,自然输多赢少。输了的,人家辱骂斥责他,他并不理会。只骑着那头老驴自寻疗伤之处。赢了时,他并不伤人,便也有一两不服气者,伺机偷袭。
最后也只得自寻疗伤之处。有观者因此奚落他,他便笑嘻嘻回答:“这正是本门武功要紧之处哩。”
听者无不大摇其头。
后来,当他名动天下的时候,人们才发现,他是真的厉害,也是真的风流。他最喜欢把剑背在背上,这也是
有讲究的。
把剑挂在腰间,实际上剑是悬垂在腰间的,因此,剑和人体的连接是不紧密的,在这种状态下拔剑,必须是左手握住剑鞘向后抽,右手握住剑柄向前抽,才能将剑拔出来。剑拔出来后,剑鞘在腰间是晃荡的状态,并不方便和人动手,所以还得左手握住剑鞘,右手执剑。
如果你的对手比你差很多,那么,刀剑是放在腰间还是放在后背,怎么拔剑,都不重要,但如果对手的修为和你旗鼓相当,水平相差一线,这种高手对决的状态下,你拔剑的姿势会稍慢,出剑后左手的剑鞘可能还得扔掉,除非你的剑鞘也是金属的,可以当兵器临时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