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界山上,已经不见妖族的身影。
前来攻城的,最多便是地仙三境界的妖物,被温钧和尚的莲花剑阵给绞死。一时间,长城上,无数人惊呼出声!这一位道士和和尚,以前从未出现在两界山。
现在一出手,就惊世骇俗,真的是不简单。
道门除了幽冥真人,还有挑水真人,坐镇后方,让人安心。这一切,都让大唐的修士,对道门有所改观。自从刘看山以后,道门修士,在大唐便比较神秘。
修行这两个字听起来有些玄乎。要说修行,其实行住坐卧皆修行。
今大多之人不明白何为修行?只是盲目的跟随。不知信仰与修行为何物,只知空念几句经文,行几件善事,便以为能得福报,更有那等痴迷之人,终日静坐家中以为日日叩拜烧香便可得了正果!岂不知善事不行,岂有功德?若无功德,岂可成道矣?
三丰真人天口篇有云:“玄学以功德为体,金丹为用,而后可以成仙”所谓修行第一步变要明自身之根骨,如何去修行,只有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修道方法,也才方入了正道,道有三千,总可以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去修行,若只知盲目跟风,恐一生不可得正道!
修行也非必须有宗教信仰才称为修行,千百年来,儒家“修齐治平”是一种修行,道家“独善其身”是一种修行,释家“普度众生”也是一种修行。其实,人人都在修行,即使不落佛、道之列,也逃不过儒家的谆谆教导。
其实无论有没有宗教信仰,修行都是必须的,宗教中的很多理念来源于人间的纲常伦理,并将其扩大发挥,即成为人之行为准则,比如孝道,《孝经》本为儒家经典,但其理念依然被道家与佛家拿来劝善,对人间伦理道德规范等无疑起了重要作用。
因此,诸如此类的修行,在于日常生活当中,因此,未必非得将其归类并以不同的名称区别待之,则大可不必。其实道教的修行种类繁多,只有区区几种。
第一类,修仙。
即古代的神仙家,源于春秋时期的方仙道。此类修行专以方术、方技等道术为主,因此修此道者,亦称方士。其研究领域包括天文、医学、神仙、占卜、相术、堪舆等技艺,古时此道亦宣传辟谷、服食、祭祀可以长生成仙的人。据《史记·封禅书》载:最早的方士是周灵王时候的苌弘,据称他会阴阳之学,明鬼神之事。
这种方仙道和今天的道门有所不同,因其本身并没有一个组织。方仙道的名称出自司马迁的《史记》:“为方仙道,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在秦始皇和汉武帝时期较为兴盛。因此,此类方仙道的修炼世间少见,一般隐居山林,与世隔绝,还有得法脉传承而隐遁
潜修之人,不过,很难得见。
然后是,丹道。
丹道即修炼内、外丹,外丹多见于古代,历史上的丹道家较多,如东晋的葛洪等。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及我们对人体的认识,古代服食铅汞之类的外丹术已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进而演变成服食药材等以其保健养生、延年益寿。
此外,道门修士亦修炼内丹,即通过存思、打坐、站桩等方式以打通大小周天,达到天人合一之功效。如今很多道派均有功法传承,尤其是以修炼内丹为主的全真派,均有不少修炼内丹的著作存世。
随后是天师一脉,其实此类应归入第一类之中,不过较为特殊,故分别取出论述。符箓法术等源于道教创始早期的天师道。当时的道教人士以符水治病、驱赶瘟疫、行祭祀之礼,得到广大贫苦百姓的支持,因而符箓、法术便成了天师道最大的特色,用以降妖除魔、替天行道。
除此之外,还有道门经典派,历史上,不同的道派及道教人士均有众多著作传世,统编入《道藏》之中。道书可谓浩如烟海,都是各代道人修道及智慧的结晶。
因此,很多出家住观道士均须修习经典,熟悉经韵,学习法事科仪,以便能为信众禳灾祈福等。科仪是道教文化之瑰宝,是道士必修的功课。当然,出家道士或居士亦须做早晚功课,且于诸天尊诞辰之日须设斋醮祝贺。此类修行多须清心寡欲、弃绝红尘、晨钟暮鼓,非常人能适应。
然后是红尘修行,所谓红尘修行,即在俗世之中修行。平日需要工作以解决生计问题,然后以修心、修行、行善、布施等为主要修行方式。不过,因有俗务缠身,因此,修行中磨难较大、坎坷较多。但因在红尘中修行需要面对芸芸众生,因此,若修行得法,亦功德无量。
但修行之初,最好皈依道教师父,以得到师门传承,如法脉传承,如此一来,即能在世间弘扬大道、积功累德,又能有玄门法科修持,是修成正果的模式。因为自古以来得道成真者不仅需要修习功法,还要到人间度人,方能圆满。
最后一类,是散修。
所谓散修,多无玄门正宗法脉传承,而以民间常见的以玄术为人祈福消灾之类。这些修行者多文化不高,因大病初愈后突然得到某种能力,宣称得神仙指引或请神灵附体为人查病解灾等为主。这些散修之人大多也有法脉传承,但其应归属于隐派。
其实,无论选择何派修行,都需道心坚定,勇于担当,并不遗余力,勤加修习,方能成就道业。泱泱华夏,必有真心修行者的容身之处,只要足够虔诚,必能感通天地,应于神灵,不愁不成正果。
道家的思想可以说是与汉族文化同时产生的
,道教以“道家学说”为思想体系,认为“道”是宇宙繁衍的根本物质及特性,天地万物都因“道”而生,社会人生都应循“道”而行。
从其宇宙观来看,道教认为,世界分“天、地、人、鬼”四个体系。天,既指大宇宙,又指神仙居所。天界有三十六重天,天门之后有琼楼玉宇、山水河流,各类天神居于内,天兵、天将、天女、天童从旁侍奉,其运行遵循“天道”.
地指现实的世界,也包括所谓的地狱,其运行则循于地道;人,则指我们这些人类。道教同时是也一种多神教,沿袭了古人对于日月、星辰、河岳山海以及祖先侍奉的信仰习惯,形成了一个包括天神、地鬼和人、仙等的复杂的神灵系统。
道门的修行方法认为,鬼是人死后离体而出的纯阴之气,指人之所归。人不能修善积德,纯阴之气就无法脱离苦海。道教同时认为,人是“半阴半阳”之体,而天上神仙则是“纯阳之体”,人通过修炼,将自身能量炼为纯阳,死后就是“神”了。
道教徒有两种:一种是出家的,即“道士”。《太霄琅书经》曰:“人行大道,号曰道士。”“身心顺理,为道是从,故称道士。”另一种是所谓的“火居”教徒,相当于佛教的“居士”,可以结婚生子,在家里修行即可。
道教仪式,除了日常的早晚功课,还有大型的功德法事,统称为“斋醮”。“斋”就是齐,祭祀之前,整洁身心;“醮”就是设坛修建祈禳法事。道教斋醮又可区分三类:黄箓、金箓、玉箓。黄箓,专用于超度亡录。
金箓,除了超度外,还包含延寿受生的内容;玉箓,专用于消灾祈福,祈求国泰民安。道场以天为计,有一、三、七、四十九天不等。
道教在修炼法门上又分为南北两宗,有修性、修命不同之说;他们同出一源,由于地区不同,所以分为南北宗。道教的修炼方法分为行气导引、服气、房中术等,符箓派以符咒等来实现一些传说中的神奇功能、丹鼎派则以修炼“内丹”来达到摆脱生死、把握天地运行规律等效果。传说中道术甚为神奇,其效果需要实践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