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图案,可不是用模子印出来的,而是漆匠们直接用手画出来的。
因此,漆匠都要会画画,这是基本功。
像什么凤凰、老虎、龙、麒麟、等等东西,他们都要会画。
不仅要会画,而且还要画得好,要画得惟妙惟肖,这样,你才有人请,有人请才有事做,有事做手艺才不会荒废。
正因为如此,在这些手艺人中,漆匠最受人尊敬。
不过,漆匠的收入虽然不是很差,可是,跟在集装箱厂打工的收入比起来,就差远了。
所以,等法定年龄一到,杨粮明就立马到乡派出所登记办身份证,然后,在第二年的正月里、也就是1997年的正月初八,跟着舅舅南下珠三角。
只要进了集装箱厂,他就要让父母享清福,不再让他们劳累。
……
“小粮,你想进集装箱厂,容易得很。”
“为什么?”杨粮明赶紧好奇的问。
“你——不知道么?”王胖子吃惊的看着杨粮明。
“我不知道。”杨粮明一脸糊涂。
他村里也有几个人在集装箱厂做事,那个集装箱厂叫大奥箱厂,是在距离荷塘镇几十里之外的大奥镇,那是华夏人自己开办的集装箱厂,听他们说,进去很难,特别难,跟考公务员一样难,所以,他不明白王胖子的意思。
“真的不知道?”
“我是真的不知道。”
“呵呵。”王胖子将脸上的大黑框眼镜取下来,用毛巾擦了擦;“你招姨可以把你介绍进去撒。”
“我招姨可以介绍我进集装箱厂?”
“没错。”王胖子说;“你招姨介绍了这么多老乡进去,难道她还不把你这个外甥介绍进去,不过,她每介绍一个老乡进去,都要收2000块钱的介绍费。”
“我招姨怎么这么厉害?”
“她跟人事部的经理,关系好得很。”王胖子神秘兮兮的道。
“???”
“好了,不说这个了,时间不早了,你先看看这个,然后,咱们早点休息”
说完后,王胖子一边打哈歇,一边小心翼翼的从抽屉里面拿出一本《江们文艺》出来。
这是一本11996年11月份的旧版本,拿出来后,王胖子小心翼翼的将这本《江们文艺》翻开,再指着里面的一首五言诗,问杨粮明;“哥们,你看这首诗作得怎么样?”
“嗯。”杨粮明强忍住不断袭来的困意,朝王胖子指的这首小诗看去。
原来,是一首打油诗,诗名叫《蚊子,你好!》
全诗四句;夏天不得了,处处蚊子咬。夜来巴掌声,不知死多少。
虽然在诗歌方面,杨粮明是个外行人,对诗歌一窍不通,但对这首诗也能一目了然,这分明就是首打油诗来的。
于是,杨粮明想实事求是的给予评价,他想告诉王胖子,这是一首打油诗。
就在杨粮明刚开口时,只见王胖子推了推鼻梁上的大黑框眼镜,然后挺着胸,就像古代大诗人那样负手而立。
“这首诗,是我王诗人作的。”王胖子骄傲的告诉杨粮明。
“是你作的?”杨粮明吓了一大跳。
“没错。”王胖子骄傲的点头。
“……”杨粮明呆如木鸡。
好一会儿,他才回过神来。
“幸好没来得及开口。”杨粮明颇感庆幸的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