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玩宝大师 > 第174章 朱三松不够,再加吴昌硕

第174章 朱三松不够,再加吴昌硕

这意思是不想让人看到朱三松的款儿啊!算有朋友见到这件臂搁,也不知道是谁的作品。这样的珍品,连吴昌硕也是好不容易才得手,所以才如此藏私。同时,他藏也只能藏一辈子,又留下了线索给后来人。

老缶,是吴昌硕的别号之一,他的别号很多,老缶算是较有名的一个。

吴昌硕生在晚清,生命的最后的十几年活在民国。他的名头不用说了,书画家,篆刻家,西泠印社首任社长,集诗书画印四位一体,不仅是人画最后的高峰,也是石鼓篆书第一人!

这银边套里面的石鼓篆书,功力之深湛,令人叹为观止,想必是他自己刻的。当然,这应该是平刻之后,才又找人做成了银边套。

吴昌硕是清末民初书画界旗帜性的人物,而且指点提携过大量后辈,如:齐白石、潘天寿、陈半丁、赵云壑、沙孟海······

朱三松“一气成”的竹臂搁,吴昌硕錾刻后制成的“藏私”银边。

吴昌硕刻过印章,刻过紫砂壶,谁听说过他刻过银?!

这件臂搁,加这套银边,那可不止三百万了,五百万也舍不得出手啊!

虽然本来余耀也没打算出手。

余耀打开保险箱,小心翼翼将两件银边套平放,又将竹臂搁担在面。

锁保险箱,余耀点了一支烟,抽了几口,心情还是有点儿激动。

这真是撞大运了!

这么一件东西,也不知道是怎么流出来的,而且后来接盘的人,也一直没有拆过银边;如此一来,既不知道是朱三松的作品,也不知道是吴昌硕的珍藏。

余耀虽然自叹撞大运,但归根到底,还是实力使然。

首先是眼力。看出是明末清初的竹臂搁,看出是一件精品,已然需要较高的眼力,但若只看布局和刻工,断定是大师作品,难度还是很大的。

还需要魄力。没有款儿,即便看出来,想拍下,也得考虑行价。这件竹臂搁如果没有余耀后来发现的这些,行价过吧?”

“不仅听说过,还见过呢!”

胡占山他确实见过。在那次窜货场,胡占山也参加了,还出手了一件乾隆官窑青花鹿头尊,沈重远也对他介绍过,胡占山是江州有名的瓷器藏家,重点是清三代官窑。

“你怎么找他的?出了多少?”余耀接着问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