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了呀,林家也就两桩喜事,一是嫁女,二是外孙满月。严格说起来,对于他们这样的人家来说,血脉延续比成婚更重要。家门总算延续下来了,可喜可贺,宫中贵妃都赐下长命锁一类给孩子的赏赐。还有于氏王妃也同楚王送了东西过来,他们原本想亲自来的,可是前几日木哥儿病了,这对夫妻被困在府里。
小夫妻抱着孩子一出来,就被老少女眷们围住,都夸孩子长得好。然后又交给贾琰抱出去,给外头的长辈同辈男人们看看,好话听了一车。考完了会试,如今等着发榜殿试的孙钊甚至说:这孩子将来必为宅相!林世伯门楣生光!
内室的史太君拉着两个孙女的手:“如今玉儿有了儿子,你们也都成婚了,之后也有孩子,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迎春、探春都是一笑,这种场合不管是大太太还是二太太都只有安坐的份儿,唯独小姑娘惜春看见两个姐姐,似有话说。
再热闹也有散场的时候,满月礼当晚,就又剩下,如今是一家五口人了。贾敏对他们道:“今日满月礼各家送的礼物,我都替你们好了,单子也列好了,玉儿到时候别忘了。说起来,明明是小儿满月,却家家送了重礼,今日里头楚家大奶奶来了,我听说外头楚家小三爷也来了?”
贾琰应声道:“是,外头楚敬严也来了,他和应勉都刚考完试,借着这个机会出来散散。再说这两个人一个已经成婚了,一个也快要成婚,都说要来凑凑咱们家非哥儿的喜气。”
提到非哥儿,贾敏就将旁的事情丢在脑后,专一夸孩子今儿人见人爱,如果不是林海拦着,她大概能回味一晚上。而贾琰同黛玉相视一笑,也告退回房,又特地去侧间看了看孩子,已经睡着了。这孩子的奶娘也是挑细选出来的,还有一个是外头寻来的专门看小儿身体不适的,算是半个大夫。
这样三个人照顾,这孩子必定是万无一失,年轻父母放心的回房。一个月没怎么见面,两个人也有许多话说。贾琰小心的扶着黛玉躺在床上,完全不许丫鬟动手,将她们都打发出去,黛玉看着他像对待瓷器一样,她笑道:“也不必这么小心翼翼的,放心啊,你也快过来,感觉很久没见着你了似的。”
贾琰嘿嘿的笑,有些不好意思,若是不在京城也就罢了,他人在京师却忙的没工夫和媳妇多说两句话……不过现在好了,总算暂时能闲下来一段时间。黛玉靠在软枕上提起了三房堂叔遇害的事情,她道:“之前告诉了爹娘,他们说今年清明还要让人祭扫的,你写信了吧?”
这事贾琰怎么会忘,那也是他舅舅,“放心罢,一早写信回去了,老沈的回信也到了,派人到那河边去祭扫。这我都记着呢,对了,大妞听说你生了,还特地给孩子缝了个小肚兜,上面画的是老虎,正好是咱们儿子的属相。”
问过了大妞最近神愈发好起来,黛玉这才放心,她原想和贾琰商量一下什么时候带着孩子搬回家。贾琰却道:“林府旁边的那处宅子,就是原来兵部尚书家的那个,因为老尚书要致休回乡,打算卖出去。我想打听一下,要是合适就把那个宅子买下来。”
黛玉眼睛一亮,那宅子紧挨着林府,若是能买下来,一家人住着两边打通了都可以。这也是贾琰的想法,老人家愈发年迈,女儿女婿最好都留在身边照顾要更好些。他的意思,若是黛玉没有异议,他就打算亲自上门问问了。
“我当然没意见,”黛玉笑得很开心:“过去咱们俩,家里人口不多,住在现在宅子里当然没说的。可是如今有了咱们儿子,我记得那府中也有园子,孩子可以在里头学步,长大一些也能跑的开。”
贾琰搂着她笑道:“更要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