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的吃食主要当然还是酸辣粉,反正整个县城大街小巷里卖酸辣粉的摊子没有几十也有十几个,不用担心有人会和云记食肆联系到一起。
除了酸辣粉,糖葫芦也另外雇人在隔着一段距离的街道上走街串巷地卖,正好秋天的时候漫山遍野的红果子不缺原材料,即便是有其他不少人同样做糖葫芦卖,也够他们用了,点时间找些廉价劳动力去摘一批回来,成本不高,还能赚不少。
县城里人流量比当初的杏林镇要多好几倍,按理说,这生意不说能赚翻了,也应该足够二房三房的人花销。
但狗改不了吃屎,习惯了贪小便宜甚至是已经有了经验的两房人为了能多赚点钱,没多久又升出了想降低成本的念头来。
先是摘回来的山楂个头参差不齐,之后去籽儿的工作做得也不干净,其实这些事情都是两房人花钱让别人做的,但王氏也好,赵氏也罢,都是抠门抠习惯了,什么想让牛干活就得先给牛吃草,都是没有的事儿。
在她们看来,不管她们花了多少钱,只要花钱了,雇来的人就得给她们好好干活,不然就没钱拿!
工钱给的少,又动不动就骂骂咧咧的,还能指望那些人能好好干活?不往那些山楂上吐口吐沫星子估计都是考虑着这些吃食是要卖给别人吃,而其他人都是无辜的。
第两百八十九章:大快人心
别的人卖糖葫芦,多多少少会给点优惠,比如三文钱一串,五文钱两串,一次买吃串多给一串之类。
但云家的两房人是一点便宜都不想给人沾,更没有什么营销概念,三文钱就是三文钱,还不分什么大小串,没几个山楂的同样要三文,两串六文,一文不减!
你要是够实惠,客人们可能也不说什么了,偏偏数量不足,质量也不好,动不动吃着吃着就能咬到没去干净的籽儿,买东西的人也不是傻的,买一次两次都是这样,很快也就没多少人买了。
但两房人不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一边骂客人不识货,一边扭过头又去骂干活的人不用心,扣工钱。
干了活却拿不到工钱,那些被雇佣的人能干么?自然又是好一通吵闹折腾,而后干脆撒手不干。
自觉成了官家夫人的王氏和赵氏能自己动手吗?当然不可能,一边继续骂那些人没有长性,忍耐力不足,一边还要捏着鼻子再去雇人,但只要她们死抠门,又嘴巴总是不干不净动辄责骂的态度,也不过是不断恶性循环罢了。
不只是糖葫芦营生如此,她们还打起了酸辣粉成本的主意。
酸辣粉的味道之所以那么香,最主要无非就是在配料方面,那些调味料除了最基本的盐巴,醋,葱之类,其余还有几种是香料或药材,药材相对还能好一点,只单独抓那么几种数量不多,其实并不算太贵,最贵的还是香料,买个一斤半斤就要十几两银子。
大概她们是想着,左右这些香料放的数量也不多,或许放不放并没有什么区别,酸辣粉吃的不就是酸,不就是辣么?只要这两位最主要的调料不缺了,就差不了事。
她们却不曾想想,什么调味料做菜的时候会大量地放?都是放少许,借味,调味,单单是放一小点,一道菜的味道也会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