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宫里不处置我,我的命便不是她的!”
听着久别重逢的女儿言语中与外家这般生分,王夫人一时怔住了,讷讷道:“你不依靠你舅舅们,又能靠哪个呢?宝玉还那么小。再说你舅母们要给你说亲事,女子嫁人的厉害,你还不懂得。”
元春身上许多隐秘处都疼痛难忍,面上却露出丝冷笑:“我便是死,也不嫁他们挑的人!他们要给我找个世间难寻的恶丈夫,且还有的挑拣。我说了我姓贾不姓王,太太只当王凤姐有体面,我今儿便透个话儿,大房的琏儿在御前的体面,十个八个王凤姐也赶不上。琏儿这回回来又要高升,我好歹是他嫡亲的姊姊,他如何忍心由着人搓磨我?那王凤姐,可是弃了他的攀龙附凤之辈!”
什么甄太妃的允诺,元春根本没放在心上,她最大的倚仗便是这个飞黄腾达的堂弟。横竖只要做不得人上人,这世间于她就再也没了好姻缘,何不勉力一试。
王夫人听元春将贾琏说的这般有本事,心里虽怄的难受,终究也没再说什么,重新梳洗过后便安排元春在厢房歇息,又请了大夫进府为元春诊治。
元春身上暗伤不少,神倒还好,可两日后甄太妃身边的太监过来一传话,元春当天夜里就病的起不来身了。
第100章忠君
贾甄两家虽一向说是彼此的老亲,年节往来也还算亲近,追本溯源其实是先荣国公贾源战乱时于甄家祖上有活命之恩,后甄家入仕,又同是金陵人氏,这才一拍即合,图个守望相助,不过皆是个利字。等到贾赦贾政兄弟这一代,甄应嘉兄妹一在地方一在内宫,显赫一时,早就不把贾家放在眼里,不过随手虚应一二而已。
甄氏从入宫获封贤妃尊位到如今以太妃之位享太后分例,前后二十余载,从未对贾家有任何另眼相待,年节赏赐的单子里也从来没有贾家这一户人家,甄家与贾家所谓的老亲情谊,全靠远在金陵的甄老太太及后来嫁入京中的甄家女孩儿支应,其人傲慢可见一斑。这一回甄太妃身边的大太监出宫传懿旨,还是她身边有体面的奴才们头一回登贾家的门。
贾母一得着消息,就命人快步去将阖府太太奶奶并姑娘们都叫了过来,连称病躲在荣禧堂内的王夫人母女都没落下,还想另派人去东府那边请蓉儿媳妇甄氏过来相陪。不论往日如何,甄太妃都是如今后宫女眷中最尊崇的一个,贾母私心揣测着,也只有甄太妃才能保住元春那个糊涂的孽障,才能让贾家受淑妃娘娘的报复。
自从王家舅太太们匆匆离了荣国府,贾母辗转从下人口中逼问出元春出宫之事的始末,她便再没有一时一刻能稳住心神,不去想随之而来的泼天大祸。贾母也曾经想要直接将元春送入家庙之中,或是想法子急病而逝,可元春又是王家的外甥,连淑妃那样从小杀伐决断的性子都留了她一命,遣她回家,一日没有王家的明话儿,她就一日不好动手,只得煎熬着干耗了几日,听任王夫人母女欺瞒贾政,安享富贵尊荣。
当年元春入宫就是走的太妃的路子,眼下甄太妃肯遣人过来说话,贾母便觉得是元春和这府中上上下下的活路,是太妃有意搭救晚辈的一点慈心,因此将赖大家的等管家媳妇支使的团团乱转,阖府很是郑重体面的恭听了太妃娘娘的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