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蹉跎岁月,空长至十余岁却一事无成,后幸得姑父姑母不弃,传道受业解惑,一日三餐无微不至。若无姑父姑母,绝无我之今日。姑父姑母之于我,于再生父母无异,九死难报此恩。”
即便送了林府再多的礼,前世的债、今生的恩,贾琏都还是觉得还不上,这几句话也字字发自肺腑。
他深深吸了口气,平复了下愈来愈快的心跳声,目光坦荡而坚定的继续说道:“黛玉乃姑父姑母掌上明珠,秉性纯良聪慧,兰心蕙质,我本愚钝,又耽于俗务名利,今若侥幸得姑父姑母以爱女许配,愿以此生性命及身后祭祀立誓,必珍之爱之、敬之重之,有我之一日,便护她一日。”
贾琏说到此处,林海与贾敏的面色俱都慢慢和缓下来,不再似之前那般凝重,连一直对他带着点莫名敌意的林樟都低头不语。林海正要清清喉咙叫他起身,始终神色端肃的贾琏忽而展眉一笑,仿佛终于下定了决心。
“日后不论我与黛玉是否有子嗣承继香火,我都绝不会纳妾蓄婢,若违此誓,便叫我来生不得投人胎。”
此言一出,殿内一时落针可闻,贾琏却没有抬头去看上首的林海夫妻,而是低头呼出一口浊气,只觉心内最后一处也安宁下来。
黛玉心思细腻婉转,容易多思多虑之事,他前生便有所耳闻,今世迎春同黛玉交好,也曾说黛玉“生就一副水晶玲珑心肝,偏又心细如发”。这样敏感多思、常伤春悲秋的脾性,心落在宝玉那样多情又无情的人,总难泪尽而亡。
不论黛玉容不容得下通房姨娘,这世上就没有不为此生嫌隙的夫妻。恩爱知己如林家姑父姑母,早年也曾为子嗣姨娘闹过许多回,贾琏那时虽年幼,却也依稀记得。今日既向姑父姑母允诺一生一世珍爱黛玉,他干脆就将话一次挑明,既是立誓,也是警醒自身。
林海尚未说话,贾敏却先迟疑起来。她落生就是国公嫡女,从小锦衣玉食、万事顺遂,嫁人后也是舒心畅意,唯有子嗣上吃尽了苦头,养了黛玉后难也忧心女儿同自己一般子嗣不顺,这也是她始终对贾琏这个女婿人选心存犹豫的缘由。
贾琏眼瞅着就要到而立之年,一旦娶了妻,必定阖府阖族的眼睛都在他媳妇的肚子上,新妇之难为可想而知。贾敏本还想着日后有机会再同贾琏好生说道,劝他子嗣上莫要太急,却没想到贾琏竟然自己说出没有子嗣也不会纳妾这样的话来,倒让贾敏措手不及。女儿能得一心人,她固然欢喜,可若是荣国府无后,黛玉怕是要被人戳碎了脊梁骨。
贾敏咬了咬牙,还是摇头说道:“你的心意我们都明白,我也会说与玉儿听,可这话你却莫要说了,不然到时候悠悠众口,玉儿哪里承受得住。”
贾琏原就觉得自己方才这个誓言说的有些不尽如己意,听得贾敏这样说,便打算再将自己的心思解释清楚些,便也浅笑着摇了摇头:“姑母此言差矣。出嫁从夫,是我无此心思,与玉儿何干?荣国府里,又有哪个是舒坦日子过得太多了,来管我的屋里事?至于闲言碎语,连圣人也难遭人嚼说,我只管尽我所能,约束下人便是。”
贾琏说自己没有纳妾蓄婢的心思,倒比林海都更可信一些。毕竟满京城里簪缨世家的公子,也只有贾琏到了这老大年纪还连一个屋里人都没有,便是贾敏之前择选的几位公子,才十三四的年纪,也都有了或明或暗的通房丫头。
贾敏听得红了眼眶,这才点头应了声好,林海一时骄傲于为爱女找了个可以托付终身的良配,一时又有些羞恼,觉得让臭小子比了下去,一股郁气顶上喉咙,就呛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