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的话,也就不会有中考之分了,还要中考这一个形式来做什么呢?都是一样的高中,不管成绩好到像是林越一样的,还是差到成绩像是孟竹一样的,都在同一所高中里面。这样子难道不好吗?这不就反而让这些学生们少经历了一场分别之苦嘛?可为什么教育局不会这样子安排呢?
那当然是因为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实在是太想当然了,真实的情况比这样子的想法要复杂许许多多,这些幼稚的想法就像是小孩子嘴巴里面的棉花糖,吃过算过,甜过算过了,完全不值得进行考究。因为根本就经不起考究。
之所以有中考这一个形式,许多时候是因为要将成绩进行一次分类,将成绩好的归于一类,再将成绩一般的归于一类,然后将成绩差的再归为一类,进行若干的分类之后,也就同时几乎确立了学校的高低。一般来说,成绩好的学生对应的学校的教学水平也要号上许许多多,反之亦然,成绩差的学生对应的学校的教学水平一般来说就是比较差的。不仅是教学水平比较差,学校里面的风气也一样属于下层,实在是不敢恭维了。
☆、第0275章骨肉相连
因为在一起的都是一些文化课的成绩薄弱之人,所以基本上都是一些不爱学习的人,这些人里面的很大一部分,已经学会了抽烟、喝酒、打架,就像是一个小混子团体一样。所以这一所第二实验中学,里面的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一直以来都是学校的痛楚。
因为不入行的人看待一所学校的好坏,主要是从学习成绩,也就是文化课方面来进行衡量。所以说,一所学校的文化课成绩的好坏非常重要,无论是对学校来说,还是对外行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学校一直以来都把中心放在文化课的建设上面,换走了不少的艺术课老师,转入了也来越多的文化课老师。当时有些东西就像是根深蒂固了一样,根深蒂固在了学生们的心中。
因为这所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从一些艺术小学升上来的,所以面对突入起来的改变,对学校贸然增加文化课的比重,降低艺术课的比重,实在是适应不过来。就好像是从小大大生活在南方的人,因为某些情况,然后到了北方生存,面对截然不同的环境,无论是饮食方面,还是文化方面,甚至日常的起居都会感到非常的不适应。
面对第二实验中学,这种在学生们眼里面看起来就是大改革一样的举动,实在是不讨好。甚至出现了一种说法,是由重文轻武这个词语“衍生”出来的,叫做重视文化课程,轻视艺术课程。有时候,同学们做出过激的行为也是难的。因为从小到大,都习惯了学习音乐,学习歌曲,学习绘画,学习钢琴,学习一些看起来比较文雅的琴棋书画,这些东西学生们都习惯了,有一天却突然减少了他们的时间。
这就像是做惯了某一种司空见惯的事情,或者说不只只是见惯了,而且已经做惯了的事情,已经潜移默化的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