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南洋崛起 > 第206章 老狐狸心照不宣

第206章 老狐狸心照不宣

可见其官清廉,刚正不阿。

据《清史稿》记载,在直隶为官期间,获“北直廉吏第一”之评价,上上下下都是赞赏不已。

在这个小团队满天飞的晚清时代,战场中,无数见死不救者,尤以“东南互保

”最为典型,凭什么要让这样的忠臣背战败黑锅?凭什么说他在决定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却总是掉链子?凭什么扣上“清官误国之深,恐怕十个李鸿章都比不上。

”(左宗棠评价李比十个法国将军更坏事)的帽子。

如果说李秉衡无能,为何在清法战争中有卓越表现?

主持龙州西运局不出差错,在那种年代,如此肥差,岂能是清廉所能办到的?管全军后勤,建野战医院,全部都是井井有条,上下都满意。

潘鼎新吃败战被撤职,李秉衡暂为布政使兼护理巡抚(代理巡抚),全权负责指挥广西前线战事。

各地援军汇集到这里,各派将领的地域观念很严重,都是桀骜不驯之辈,互相之间不服从指挥,即便公推出七旬老将冯子材为全军指挥官,这只是权宜之举,真能做到和衷共济吗?

要不是李秉衡在各派将领中间说和,费尽心血辅助老将冯子材,让其专心策划战事,镇南关大捷能不能出现还很难说呢。

从这点可以看出,李秉衡并非没有作战能力,他同样也是一个骁勇善战之士,只是,他更擅长团队作战,有很强的团队意识,在晚清,又这种能力的将领是难能可贵的,问题是晚清的时局就那样,不是他一个人能扭转得了的。

因此,后人对他的评价远比对苏元春的评价更加不近人情,只因他经历的著名战争多吗?后面的两场战争,谁又有可圈可点之处?就这样被世人诟病,很是不公平。

对于苏元春的问话,李秉衡一听就知道他心里的小九九,会心一笑,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盯着苏元春微笑。

李秉衡比苏元春大十四岁,聪慧如他,又是配合默契的好搭档,他倒没啥心思跟他争夺什么利益,再说自己的官阶比他还低,也没必要破坏两人关系,只是用已经看穿的眼神看着苏元春,提醒提醒而已。

苏元春老脸一红,尴尬的对这位老兄轻轻点头,示意自己明白他的意思,最后还露出笑容表示感谢。

三人都是久居官场的人,各种套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一切都不在言语之中,两人私下里的动作又如何能逃得了邓承修的眼睛?邓承修也是明白人,自然知道苏元春的打算。

邓承修虽有“铁笔御史”之称,刚直不阿,不畏权贵,问题是苏元春并没有贪污啊,而且,也没有出卖国家利益,自己总不能凭猜测就断定别人有罪吧,何况,苏元春南下也在职责范围之内,还是勇于承担责任的那种,更是无话可说。

邓承修自然不会傻傻的阻止,所以笑了笑对苏元春说:“苏军门,我此来只为勘界,针对勘定边界一事,我定当要维护国家利益,但勘界一事暂时无法进行,其他的事情不在我

的职责之内,就由子熙老弟和鉴堂兄来做主吧。

李秉衡接话说:“老啰,老啰,老夫知命已过,花甲将至,精力方面和子熙老弟比不了,子熙老弟来决定吧,什么时候去,去多少人,需要老夫如何配合,子熙老弟说了算。

“不过,子熙老弟啊,据我在广州的了解,兰芳这帮人对我们还是蛮友善的,也很大方,此去谅山,能答应他们的事情,尽管答应就是,必定不会吃亏,说不定还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苏元春站起来对两位同僚躬身致谢:“多谢鉴堂兄和铁香兄的指点,东边曾九帅能和兰芳合作,我们广西也能和他们合作,各取所需而已。

至于合作内容,我想曾九帅那边也不会有消息传过来,只要不伤害百姓和朝廷利益,我过去之后定当认真揣测。

李秉衡问:“子熙老弟,你准备什么时候去?”

“鉴堂兄,赶早不赶晚,既然他们一占领谅山就派人来联系,说明他们有某种急切的需求,我早点过去,也是一种态度,雪中送炭好过锦上添花。

我准备带陈焕章那一营官兵随马营长南下。

说实话,我对他们也很好奇,也想尽快了解对方。

“天色已暗,山林中赶夜路可不安全,子熙老弟不再想想?”

“不了,他们说得那么厉害,正好检验检验,我的安全要是出了问题,他们还有什么脸面谈合作?”

“鉴堂兄,我这一走,少则两天,多则四五天,我想去仔细的看看,开开眼界,看看我们之间差距到底有多大?多或许能学点东西回来,家里就摆脱两位老兄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