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夜雨闻铃断肠声 > 分卷阅读180

分卷阅读180

銮铃一曲歌毕,便把场子交给花飞卿和玉婀,她悄然离开了妙音琵琶。剩下会有玉婀的歌曲,笛子,舞蹈表演,还算丰富多。她会等玉婀再表演俩节目后离开。

却是不远处站着的一个华衣随从,瞧见她,震惊了半响,忽而快步向深处的一间包厢走去。

那包厢里外远远近近,不动声色分布着不同的随从,都是目光敏锐,反应迅速。那随从在房门外通报了声,即刻有人上前传话。

屋子很大,侍奉的人不多,都屏息凝神侯在一旁。在座的是两位中年男子,一个面容温和,另一个亦是温和,却又不怒自威,蓦然让人不敢平视。只见那温和的男子为那威严的男子斟了一杯,又给自己斟了一杯,笑道:“难得逃出来一次,还不尽兴?”

那威严的男子笑了笑,也不客气,端起酒饮尽,却是望着斟酒的男子担忧道:“朕倒是无妨,只是朕看王兄的气色不好,还是少饮些为妙。”

作者有话要说:

有啥不满地方尽管吐糟留评,呵呵,某微海纳百川都容之。

就这吧,希望大家明天还来看……………………

☆、第一百三十四章

那温和的男子朗笑,也一口把酒饮尽,乐呵呵道:“人生在世,若不能饮酒了,还有甚趣味?”

方今天下,还有谁能当得起一个“朕”字?

这不怒自威的温和男子,自是大唐的天子玄宗了。而能和他同桌对饮的,便是和他关系融洽的长兄,宁王李宪。这宁王早年曾是太子,后玄宗即位为帝,他倒也殊无异议,多年来沉溺诗书酒乐,过的逍遥自在,很是安分。玄宗对宁王也颇多信赖,每每出宫,便是到宁王府上。不过,喝酒说话,宁王很乐意奉陪。有时商量国事,宁王却并不关心。

当下,宁王不等玄宗说话,又问:“今日到底是为何逃出宫?为何听了那琵琶,要命人出去打探?若是想见那弹琵琶的人,直接招进来倒也无妨。”

“这弹琵琶的是何人?”听宁王问,玄宗不再回避。宁王闻言放下酒壶,一笑道:“圣上问这个倒是问对了这‘清歌公子’也不知来自何处,近半年在长安城的风头很盛,虽是男子,却远远胜过女子。”

“男子?”玄宗略一顿。

“不错,八面玲珑,是个口碑极佳的妙人儿。”宁王不以为意地又去斟酒。却是侯在一旁的高力士瞧见那侍卫进来有事要秉,悄悄走过去。

那侍卫在高力士耳畔低语几句,就见高力士的面色亦是微微一变。

宁王刚把酒杯斟满,余光瞥见这副情形,又朗朗一笑:“臣出去走走,透透气儿,这酒吃多了,闷得慌。”

玄宗便也不阻拦,直到宁王走远,高力士凝着眉头,低声道:“皇上,这弹琵琶的果然是都夏王妃。而那玉婀姑娘和王妃长得果真相似,却不是王妃。”

玄宗淡淡应了声,并不惊讶,今日看到密探送进来那画像,他便觉得那画上人和銮铃十分像。见高力士神色为难,才出声道:“还有何事?可是也看见了墨儿?”

“倒未瞧见小王爷,只是……”高力士迟疑一阵,忽而噗通跪下了,“只是,都夏王妃似是并未有身孕。”

却说宁王出了雅间,也不愿去看那大厅里的喧闹,便信步往后院儿走。他并未刻意往哪里去,却仿佛有意无意要寻觅什么。这花满楼他不常来,这往后院儿走的路他走得也不多,走起来却驾轻就熟。

扪心自问,他也说不清他魂牵梦萦到底来了多少次。

只是恍惚的刹那,抬头便是一轮皓月,夜风徐徐地拂过,让他微醉的心头蓦然清醒,却又愈发迷醉,多少年了,十五年?哦,他还是十五年前曾来过这里。

周围的花香仿佛也没有变化。

正漫无目的地走着,小径前方的花木深处忽而闪出一个人来。宁王身后那些侍卫原本都是远远跟着,此刻却都悄然涌上前,只是宁王看清那人,手一抬把他们止住。

宁王脚下步子只是一缓,便又快速往前,但终是在那人十步开外停下。那人默然望了他片刻,只道:“你随我来。”

宁王并不迟疑,回头朝那些侍卫吩咐了句:“你们不许跟着。”才随那人几经萦绕,来到一处阔敞的屋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