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我在古代有工厂 > 第101章 北宋的黄牛

第101章 北宋的黄牛

第二天。

上午,七点多。

躲在被窝里玩手机的王琛被人从外面叫醒。

不用怀疑是谁,听大嗓门就知道是王云仓。

“王总!”

“干嘛?”

“该起来了。”

“有啥事?”

“您忘记了?今天是你接任静海社行首的大日子。”

“哦,对对对,我这就起来。”

差点忘了大事,前几天李老爷和钱员外他们说过,要自己担任静海社的行首,王琛规划未来发展蓝图差点忘了,经过王云仓提醒,他慢悠悠从床上爬起来,刷了个牙,用冷水洗了把脸,整个人都精神不少。

……

外面。

独自出门。

一路上王琛都刻意地听着包子铺、往来行人等谈论话题,想看看徐江、张青等人有没有把燕窝的消息放出去。

实际上这招相当于后来的软文推广。

在封建时代里,皇帝是唯一活着的“神明”,而这次王琛正是利用皇帝的名号来宣传王记新增商品燕窝。

试想一下,“神明”才能享用的宝贝,如今寻常人有机会接触到,会产生怎样的轰动?

刚开始没听到什么。

一直到路过集市的时候,王琛才偶然间听到一些谈论声。

“王记知道吧?”

“知道啊,里面东西死贵,只有大户人家才买得起,名气可大了。”

“这次王记又出名了!”

“怎么又出名了?”

“昨天我听人说王记不知道从哪里弄到少量燕窝准备卖,燕窝你们知道吧?那可是只有皇帝贵妃们才能享受到的的?”

“待会您接任静海社行首后,咱们就是自己人。”钱员外眼巴巴道:“像这种事没什么不好说的吧?而且我们不会走漏风声。”

“对呀。”

“您别瞒咱们呢。”

潘员外、冯店家等人眼神里都带着一股炙热。

毕竟燕窝是宫廷才能享用到的东西,他们再有钱,都弄不到燕窝,如今听到有机会购买到,怎么能不心动?

“你们呀!”王琛哎了一声,踌躇了会儿,无奈地摇摇头,露出一副不足为外人道之的表情,对外面张望了下,压低声音道:“燕窝有是有,不过不多。”

李老爷瞬间接话道:“分点我,分点我,价钱好商量。”

钱员外也道:“是啊,让我尝尝鲜呢。”

王琛假装不肯,透露出一丁点消息,“我每个月才能从海外弄到五斤,准备留着自己吃,你们知道,这玩意吃了延年益寿,我……“

话没说完,潘员外猴急道:“五斤您一个人一个月也吃不掉啊,我愿意出高价,高价!”

“是啊布洲子。”

“我等从未尝过燕窝什么味呢!”

“拜托了,拜托您分一点给咱们。”

几个有钱的员外、富商们眼神热切。

王琛依旧露出纠结的表情,仿佛显得特别为难。

李老爷动之以理晓之以情道:“布洲子,我听闻燕窝每天吃一丁点就行了,您就算早晚都吃,一个月也不过才吃三五两,剩下的放那边等着发霉吗?依老夫所见,还不如折成现钱,咱们承你这个情,日后有什么事吩咐声,定当赴汤蹈火。”

眼看说到这个地步,王琛才勉为其难道:“行吧,匀你们一点。”

众人大喜。

王琛又补充了句,“不过我有言在先,只有五斤,货不多,我匀谁多一点都不是,这样吧,后天货到,你们谁要的话去王记,先到先得,后面去买不到可别怪我。”

“晓得晓得。”

“实在太感谢你了。”

“我一定让家丁提前去排队。”

李老爷、钱员外他们都喜不胜收,一个个拉着王琛别提多亲热了。

王琛心说哥们儿演技还真不赖,瞅瞅,明明自己想卖燕窝,最后却变成了别人承自己情,求着盼着买燕窝。

谈完事情,王琛在他们安排下沐浴更衣。

随后焚香祭天,宣誓就任静海社第三任行首。

一直忙活到中午,和众人吃过午饭,他才抱着一大堆关于静海社的文书离开,准备回租的院子里慢慢看。

结果刚出了静海社的门槛,他就被人堵住了。

……

县衙。

后花园。

王琛见到了周知县和朱县丞两人。

他一见到两人,便上去打了个招呼,“周知县、伯父。”

正在赏花的周知县扭头看过来,笑道:“咱们的布洲子来了。”

朱县丞也笑容满面道:“侄儿,你可知我们叫你来所谓何事?”

“什么事?”王琛还真不懂。

难道叫自己一起来赏花吟诗作对?

唉,诸位北宋以后的大文豪、诗人们对不住了,哥们儿今天又要大开抄戒了!

待会抄什么好呢?

晏几道的《黄菊开时伤聚散》?又或者唐伯虎的《菊花》?

为啥古人那么喜欢菊花,哥们儿抄袭菊花诗的时候,总是会想到周杰伦的一句歌词“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那场面……啧啧,不要太壮烈啊。

正胡思乱想,周知县抚着长须哈哈大笑,说道:“托你洪福,我和朱县丞择日即将升官了啊!”

王琛“啊”了一声,道:“你俩都升官了?”

朱县丞别提多高兴了,兴奋道:“是啊,上午的时候圣旨到了,朝廷表示咱俩擒拿反贼林远图有功,特地厚赏了呢!”

听到他们升官,王琛有点坐蜡了,如今在通州境内,自己靠着这两位得到了不少好处,要是他们升官调任去其他地方,回头有些事情不太好展开啊,随后他转念一想,凭借自己和朱县丞、周知县的关系,这两位调到哪里,自己把产业开过去不就得了?

对。

好事啊。

王琛关心道:“不知你们两位接下来会调去哪里任职?”

周知县一脸喜悦道:“我调任泰州当知州,你伯父暂时接任静海知县,我听前来宣传圣旨的天使说,楚州通判年事已高,很有可能年底告老还乡,届时你伯父有望调去楚州担任通判一职。”

朱县丞显得很高兴,嘴里却低调道:“不定,不定呢,能执掌一县已是朝廷对朱某厚爱,通判一职不敢想,不敢想。”

一个泰州知州。

一个有可能成为楚州通判。

发了呀。

王琛知道他们俩能够一下子升官那么多,主要是因为“林家谋反”事件,而这件事正是自己策划,周知县和朱县丞如今利益和他捆绑在一起,日后去泰州和楚州发展便利不少啊。

他连连贺喜两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