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县试的考场一般就设在县衙大堂前的甬道两侧,因为这里地方够宽敞,而且两边都是墙,搭考棚方便。
这会儿甬道两侧已经搭满了一步见方的小考棚,左边就是天字一号,右边就是地字一号,每边都只有十多个考棚,倒也不用费力去找寻。
杨聪直接走到左边最前面那个考棚,抬眼看了一下挂着的编号牌子,随即便侧身走了进去,打眼四顾起来。
这考棚,还真是简陋啊,两边都是木板,上面还是木板,高还不到八尺,抬手就能摸着,这读书人和公子哥不都喜欢用竹骨纸扇吗,他为什么带把芭蕉叶做的扇子呢,这种扇子可是穷人家用的。
这当然也是为了省麻烦,纸扇,谁知道你内面有没有写字,要是撕开了检查,人家可不会给你沾回去。
他这忙活了一阵,其他考生也陆陆续续进来了,过了大约半个时辰,三十多个考棚便坐满了。
这甬道两边虽然坐满了人,却没有一丝交谈声,大家都在默默的准备着自己的东西,就算相熟的人坐隔壁,也没人傻乎乎的去打招呼,要知道交头接耳那也是作弊,谁知道这会儿交头接耳算不算作弊,要碰上督考官心情不好,只要他一句话,你这辈子书可就白读了。
这时候,督考官终于和县令刘守良一起走回了县衙大堂,他们貌似还召集了几个官员一起检查了一下试卷的漆封,这才当众打开,一一附上答卷纸和稿纸。
卯时到,督考官一声令下,那两个检查考生的衙役便飞快的拿着两叠卷纸飞快的跑到两排考棚前面,刷刷刷几下就发完了。
紧接着,县令刘守良便朗声喝道:“开考。”
杨聪见所有考生都动了,这才慢条斯理的拿起试卷看起来。
这试贴诗倒没什么,反正无外乎政务、农务、军务等相关内容,他准备了十来首,随便找首相近的改改便成,倒是这八股文的题目让他眉头略微皱了一下。
这八股文的题目是“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如果光看这三句,简直让人摸不着头脑。
当然,杨聪并不是摸不着头脑,他知道,这句话截选自《中庸.第三十二章》,原文整句是,“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苟不固聪明圣知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结合前后文的意思,这句话就是夸孔子诚挚仁厚,如潭水般深厚,如天空般浩荡。
这题目的意思就是让人写篇颂扬孔子的文章。
这题目出的,写篇八股文颂扬孔子,他还真没试过。
不过,也没多大关系,严格按八股文的要求来写便成。
他琢磨了一阵,便提笔在草稿纸上写起来,由于是正式的科举考试,他写的还是相当认真的,并没有如同往常那般稀里哗啦一顿胡写,再加上这些天他一直在之乎者也,这草稿写出来竟然隐隐已经有那么点圣人之言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