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顺从地点头,理所当然的道:「若三弟和琏儿真的不幸遇难,儿子作为兄长的自当不让弟弟断绝香火。不过,宝玉是个不成器的,过继给三弟恐怕会让三弟的威名有损,倒不如把珠儿过继给三弟吧!」人死如灯灭,过去的种种恩怨都烟消云散。
而且,贾政和李敛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大仇怨,不过是年少不懂事争夺父母的看重,嫉妒弟弟的出色,长大后性格不合,又文武殊途,不在同一个圈子玩,关系淡薄。但既然弟弟死了,一切都就过去了。
不论贾政是真孝顺还是假正经,但他从来都没有逆过贾代善和史氏的意分毫。从这一点上看来,也难怪从前史氏偏爱次子的。
王氏简直就是要晕厥了!
如果没有爵位、家业可得,她压根儿连把宝玉过继的念头也不会有,更不好说要把她最出色的珠儿过继出去!
她从前不好说处处示好三房,但至少对三房是善意相待的,只盼望小叔子能够拉扯一下她家的珠儿和宝玉。但是李敛是如何回报她的!?不过是吃个丫头的胭脂,居然就把她的宝玉打得躺在床上足足休养了半年才能下地!王氏选择性地忽视宝玉向她堂姐讨胭脂吃一事。宝玉才这么小,他懂得些什么?况且,依王氏所想,能够被她的宝玉吃胭脂是那个小丫头的福气呢!
自从宝玉吃胭脂被打后,王氏对三房的态度立时三百六十度大变。贾家二房那二少爷是个色胚子调戏府上丫头,惹得刚正不阿的冠军将军(当时还未被宣旨封爵)看不过眼,出手「为民除害」。这谣言不单止满府上下风传,更是街知巷闻,无数听到的百姓都不由得举起拇指,大赞冠军将军「大义灭亲」之举。有不少人更是翻出当初宝玉抓周时,抓了些脂粉钗环,其父贾政大怒,断定此子将来乃酒色之徒耳一事。市井之间还传出宝玉曾言:「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惹得无数男子越发鄙夷这个「色鬼」。
李敛重伤宝玉,还「败坏」他的名声,试问王氏这做娘的如何能忍!
王子腾皱眉,他不明白妹妹刚才提到宝玉那刻,贾家老太君明显是动了心的,但为何转眼间态度就会变得如此坚决?
史氏可不管姓王的心里在想什么,她颇为欣慰的拍拍贾政的手,终究是亲儿子亲兄弟。
宝玉衔玉而生是天命所归,乃是家族振兴的大吉之兆。而且宝玉自幼聪颖过人,最有天资。再说,宝玉的相貌生得最像国公爷,是以史氏最宠爱这个孙儿。
本来,在王氏抬出宝玉的时候,史氏是有过一那的动摇,然而,当王氏提起贾代善后,史氏就立即有了决断。
丈夫贾代善虽然是国公之子,但却是从小兵做起,依靠武勇在军中逐渐出头,历尽艰险、出生入死了十几年才不减爵继承荣国公爵。而老三也是年少从军,身经百战,虽然老三没有和她提起过自己在战场上遇过的艰险,但单凭猜想和坊间传言老三作战时每每身先士卒,个中险象自己都能得知一二。而琏儿作为冠军侯世子,才十几岁就得随父出征,在沙场上奋勇杀敌。
纵然史氏读书不多,见识有限,但她也清楚知道冠军侯这一个爵位代表的是什么。
它的继承者不会是夸夸而谈的儒生,也不会是继承祖荫的纨绔子,只能够是不避斧钺、浴血奋战、功盖全军的猛将。
冠军侯爵,不是用黄金与玉石堆砌而成,而是以荆棘和鲜血所铸造的。
这样的一个爵位,宝玉有什么资格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