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合适的钢琴演奏者来担任《长夜之歌》的钢琴独奏。像这样的作品音乐会通常不会邀请已经成名的名家来演奏,而是在年轻的师生当中选择能力出色的人,王一夫见秦海鸥如此喜爱这个作品,起初的一闪念,是想向主办方推荐秦海鸥来担任演奏者,可在反复思量之后,他却犹豫了。
王一夫少年成名,此后享誉国际乐坛数十年,他身为天才,不仅见过许多的天才,也与许多的天才竞争或是合作过。自他见到秦海鸥的第一眼起,他就清楚地意识到这个孩子的天赋和能力都远在肖聪之上,未来前途不可限量,很可能会超越自己。可是肖聪也是他倾注心血培养起来的学生。门下同时了这样两个差距显著的弟子,王一夫作为老师,有时不得不为肖聪的前途多做一些打算。
那一年肖聪22岁,秦海鸥17岁。肖聪在不久前刚参加过一次钢琴比赛,却未能获得满意的名次,而秦海鸥只要发挥稳定,就有希望在即将到来的钢琴大赛上夺冠。《长夜之歌》的首演对秦海鸥而言是锦上添花,但对于肖聪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这个作品的光可以对肖聪有限的天赋和能力进行弥补,而获奖作品此后必定会到许多的演出邀请,只要肖聪成功地完成了首演,在接下来的演出中他便是不可替代的独奏人选,这对于扩大他的知名度,帮助他在业界立稳脚跟是非常有益的。
担任《长夜之歌》的钢琴独奏,从技术角度来看,肖聪和秦海鸥都能够胜任,但王一夫知道,秦海鸥无论是乐感还是对音乐的处理都更具天分和灵气,若要综合考虑,秦海鸥无疑是最佳人选。然而这也就意味着肖聪将失去一次宝贵的机会。秦海鸥毕竟才十七岁,将来还有很多时间,也必将展翅高飞,但肖聪刻苦练习多年,发展却一直不太顺畅,至今仍未能成名。王一夫左思右想,心中权衡再三,还是难做决断。但就在这时大赛的主办方又告知他,《长夜之歌》的作曲者孙辰指名要让肖聪来演奏自己的作品。这反倒令王一夫松了口气,便将这消息告诉了自己的两个学生。
秦海鸥年纪尚轻,人又单纯,在老师面前毫无保留,早就表达过自己对《长夜之歌》的喜爱,听到消息后难有些失望,却也发自内心地为肖聪感到高兴。可是他对这个作品实在是爱不释手,于是就将王一夫用于指导他的那份《长夜之歌》的乐谱带在身边,在练习参赛曲目之余,常偷偷地照着谱子在钢琴上摸几下。这件事很快被王一夫发现了。王一夫放心不下,终于与秦海鸥进行了一次长谈,将肖聪的处境与自己的担忧都摆在了秦海鸥的面前。秦海鸥听后十分震惊,他从来没有想过在钢琴的背后还有这样复杂的人情。他对王一夫无比敬重,对肖聪也十分爱戴,听到老师无奈的叹息,毫不犹豫地开口保证:“老师,别的人也许我不能阻止,但我是不会公开演奏《长夜之歌》的,现在不会,将来也永远不会!”
王一夫长叹一口气,摸摸他的头道:“老师有愧。你是个好孩子,将来还会有更多更优秀的作品等着你去演奏。专心准备比赛吧。”
王一夫没有看错。此后不久,《长夜之歌》的首演引起轰动,肖聪因此备受瞩目,从此跻身一流钢琴演奏家之列,《钢琴世界》还特意为此对他进行了专访。三个月后,秦海鸥在钢琴大赛上一举夺魁,成为国际乐坛一颗冉冉升起的耀眼新星。世界各地音乐院校的邀请函像雪片一样飞来,看得他眼睛都花了。获奖归来后他也接受了《钢琴世界》的专访,然后拜别恩师,踏上了留学之路。而肖聪和秦海鸥这对师兄弟在同一年先后登上《钢琴世界》的封面,也一度在业界被传为佳话。
这件事迄今已经过去了近十年。秦海鸥当初对王一夫做出的保证是真心实意的,在这十年中也不曾后悔。现在他听到柳阳的问题想起此事,心中只觉得怀念,没有更多的情绪,便答道:“这首作品师哥已经弹得很好了,如果让我来弹,我肯定弹得不如他的。”
柳阳听完就想反驳,可一看秦海鸥的神色,便又忍住了。既然秦海鸥对肖聪十分尊敬,师兄弟又相处和睦,那她把话说出来,就会有挑拨的嫌疑,更有可能会引起秦海鸥的不快。柳阳想了想,不动声色地换了一个话题,又拿出好些cd放着听。两人喝咖啡吃点心,聊得很愉悦,一上午的时间就这样飞快地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