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赵导的概念,《醒》的mv需要讲述人的一生,赵导给潘博安排了六段典型的人生阶段:婴儿时期、少年时期、初入社会、结婚生子、孩子长大、老人逝去,分别用来体现不同的情感。
相对应这六个人生阶段,现场的各类道具也十分丰富,应有尽有。
潘博含着奶嘴,对着镜头内的一只手卖萌装乖,可一个万花筒进入画面,就快递到他的手边时,却又被人立刻夺走,摄影机的画面中最终只剩下潘博委屈含泪的神情。
第一阶段的拍摄结束了。
少年时期的剧本是一个熊孩子,潘博又换上了另一套装备:短袖t恤和牛仔背带裤,头顶大草帽,脚上瞪着双长雨靴,手中还提着水桶和鱼竿。
潘博身上的装扮很有特点,可身后是绿色的幕布,他要对着空气表演出一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天真活泼,着实是一大挑战。
他的童年并没有这样丰富有趣的经历,他的时间全部都被家里的农活和见缝插针的学习而挤满。
但是他见过哥哥是怎么玩的,他有那么多种稀奇古怪,他想都想不出来的玩法,每每都看得他瞪目结舌。
潘博回忆着脑海中的画面,将小盒子中的蚯蚓饵料拴在鱼钩上,用力朝外一甩,就站在原地焦急地等待着。
他保持着手中高举着的姿势不变,双脚却不耐烦地一直换来换去,动个没完。手中的鱼竿轻轻一颤,他就着急地将鱼竿甩起来,想要确认鱼钩上是不是钓上一尾活蹦乱跳的大鱼。
但事实让他失望了,鱼不仅没上勾,就连鱼钩上的饵料也被狡猾的鱼儿给咬走了。
他气得一把将鱼竿扔在身后,眼睛又被地上一个东西吸引了,跟在那东西后面横冲直撞,却总是追不上。
赵导看着摄像机里的画面直乐,冲着潘博就竖大拇指。
接下来的拍摄中,赵导原本计划的拍摄安排中出现了许多充满潘博个人特色的桥段,都是潘博在拍摄中灵机一动突发奇想出来的。
少年时期捧着一本书看得入迷却被人突然抽走手中的书;初入社会时在拥挤的公交车上被人摸走身上的钱包……
等到了结婚生子,潘博是彻底没梗了,乖乖地按照赵导既定的结婚典礼、幸福日常和孩子出生三个情节,一个人独自结完了婚,生完了孩子。
潘博看着屏幕里独自捧着一个婴儿娃娃在那摇晃哄娃的场景,身旁的邱嘉怡突然提了一嘴:
“看你抱着孩子的样子,就感觉你是个很温柔的人。”
画面中的潘博穿着衬衫长裤,望向孩子的眼神里含着疼惜。
现实中的潘博微微一笑,没有回答邱嘉怡的话,但是心中却知道自己真正的想法。
什么温柔不温柔,只不过是因为自己没有获得的东西,投影在别的孩子身上罢了。
幸福的场景转瞬即逝,人生总是充满了讽刺和不幸,妻子不幸过世,美满的家庭如今缺了一半,潘博却咬牙同时负担起了父亲与母亲两个角色,孩子一放下来就哭,他就左手抱着孩子,右手继续在书桌上的工作资料上写写画画。
孩子一天天变大,潘博忍住了争吵时想要落在孩子身上的巴掌,感受过得知孩子考上大学后的欣喜,经历了孩子离家后日日守在电话机前的孤寂。
最终他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处于弥留之际时,终于再度从一只画面外的手中拿到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