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许都耐心的等待,然而并没有等来董昭所说的,天下对周仓口诛笔伐群、起而攻之,冀州很宁静,大儒国渊凭借资历和能力,采取怀柔手段很快就安抚住民心。国渊师从郑玄,冀州郑玄弟子无数,国渊得到师兄弟的大力协助,又有徐庶之兵马,因此无人作乱。
兖州、青、司州虽有人不平,但大量崔家的黑材料被曝露出来:某个旁系侵占了谁家的土地,美其名曰帮助减税;某个八十岁老翁娶了十八岁大闺女还自称老当益壮,文林雅事。这些拿不上台面的事,大家心知肚明,一笑了之也就罢了。另外两件事就没那么简单了:一是清河一郡尽在崔氏,所谓提郡太守为崔氏之名试听,得罪了崔氏就做不成官,在崔家发现大量关于往任的信函,言辞卑微极献阿谀之意,常有所托之事敬请放心、事已办妥之语。潜规则拿到桌面上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朝廷的颜面何在,曹操的颜面何在?另一件事更加恶劣,崔琰在自己的文书中竟然有针讽朝政之意,对曹操多有不敬之语,这可就捅了马蜂窝。可以贪一点、腐化一点、甚至跋扈乡野,但是决不能挑战曹操的权威。
原本打算给崔琰追封的谥号被硬生生的拿下,崔林的控诉并没有起到预料的效果,为崔氏鸣不平搞得虎头蛇尾。
崔林很执着,他把主意打到了曹植身上,只因为曹植是崔氏女婿,曹植的发妻就是他与崔琰的侄女。曹植不明就里,在曹操面前多说了几句,曹操震怒,迁怒于崔氏,借由崔氏违背自己的政令衣着太艳不合礼法,将崔氏斩杀!
斩杀崔氏,许都上下无不震惊,有人开始解读曹操的心态:曹操是对崔氏不满吗?崔琰已死,不好再治崔林的罪,故此警告于他?但是这可是曹植的原配,怎么能说杀就杀啊,难道是曹操对曹植不满?这事可就大了,这直接关系到继承人问题。还有一种可能,曹操亲自动手,划清曹植与崔氏的界限,似乎又不像啊,崔林依旧受到重用,并未贬官也未外派。崔氏之死成为一片迷雾,笼罩许都。
心细如发的荀攸、贾诩还有司马懿敏锐的察觉到,曹操的心性开始变得飘忽不定,起起伏伏难以捉摸,而且暴躁的时间越来越长,间隔越来越短,杀人如同儿戏。
崔氏没有获得应有的褒奖,曹休追赠后将军,谥号:壮。曹植为曹休撰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