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务挺五十出头的年纪,虎背熊腰极其高大且强壮,一身凛然煞气不怒自威。看到他,薛绍就本能的想到了两个字——虎将!
尚在21世纪时,薛绍对于程务挺就不陌生。因为他是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的能够当得起“大将”二字的人。
程务挺是开唐名将程名振之子,名符其实的“将门虎子”。他从小练就了一身出类拔萃的武艺而且精通兵法,十七岁从军跟随父亲征战沙场,战就是追随太宗皇帝李世民征讨高句丽。
那一场战役大唐并未完全平定高句丽,但有一个起身于普通小卒的盖世虎将横空出世,那就是一袭白衣、万军丛中取敌将级的薛仁贵。当时李世民将薛仁贵招至麾前奖励,薛仁贵顿时名动三军。
但是有一个人很不服气,这个人就是程务挺。因为那一场战役中,年仅十七岁、头次上阵的程务挺杀敌不比薛仁贵少,但因为他是在父亲程名振的麾下效力,程名振为人又谨慎谦虚,为免“举人唯亲”瞒报了许多程务挺的战绩。
就在全军上下都对薛仁贵崇拜与歌颂不停的时候,程务挺跑去挑战薛仁贵了。当时已经三十多岁的薛仁贵,当然不会接受一个年仅十七岁的将门虎子的挑战了,打赢打输都没好处。年轻气盛的程务挺不依不挠,结果这事儿闹得连李世民都知道了。李世民固然不会糊涂到让他们两个真的打一架,但他把程务挺的显赫战绩给查了个清楚。
这一下,十七岁的程务挺可就出了名了。李世民亲口赞他“将门虎子、勇冠三军”。
此后,程务挺一直追随他父亲程名振南征北战,然后镇守辽东边疆十几年,常年与高句丽、契丹及突厥等异族作战。他父亲去世后,程务挺子承父业继续镇守大唐东北,战功赫赫威震蛮夷。
太宗征高丽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当年那个挑战薛仁贵的十七岁少年程务挺,现在儿子都做将军了。由于在北方边疆作战多年常年与异族的骑兵打交道,程务挺用三十多年的时间,练就了一手极其出色的骑兵战法,并且青出于蓝。
突厥、奚族与契丹?契丹这些北狄胡人闻程务挺之名而色变,说他麾下的骑兵似“烈火燎原势不可挡”,如同“古之恶来”。
程务挺的“恶来”之名,是敌人叫出来的。要说他是一位“民族英雄”,那也不为过。
……
这一场遭遇战已经基本结束,程务挺下令让军士们清理战场扶救百姓与伤兵,并且下了马亲自将薛绍请到了一边叙话。
这一拨唐军的战斗力之强悍,让薛绍叹为观止。
突厥兵一千多接近两千,唐军也就三千人马。虽说是形成了包围前后夹击而且有薛绍这一支没什么战斗力的“人马”助战,但是一两个时辰居然就把敌军杀了个干净,也未免太夸张了!
薛绍记得 第 228 章 的势力纠缠,底子也相当干净。如果武则天想要培养与拉拢一个军方代言人与强力支持者,程务挺这个人选实在是太合适不过了。
薛绍心想,如果站在程务挺的角度来考虑,自己在边关苦寒之地混了三十多年立下那么多的战功,现在还只是一个四品右领军卫中郎将与检校丰州都督,想要回朝做大官的愿望肯定是相当的迫切。能够得到天后的青睐与栽培,当然是求之不得。
武则天与程务挺,简直就是一拍即合。
从早前武则天的吩咐与现在程务挺的表现来看,他二人还把我当作是居中的“媒介”了。估计,天后肯定对程务挺的儿子程齐之也有过一番交待。
……
战场的打扫与清理不是一时半会儿的功夫。薛绍与程务挺聊了许多除朝堂政治之外的话题。从他口中薛绍了解到,裴行俭的主力大军仍在调拨与整备之中,还没到并州。
三十万大军的征与开拔,不是那么容易的。其中有一半的兵力从关中出,这些兵很多都要临时去征募,粮草的筹措与运输也是一个浩大无比的工程,不是十天八天就能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