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谋锦 > 第197章:又成乱局

第197章:又成乱局

“难道睿亲王想让圣上复立太子?”

杨志恒的话同样让杨羽柔也吓了一跳。

这谈何容易?

“爹爹,您不是说太子因为这巫蛊案是最为帝王们忌讳的吗,再无翻身”。

在太子被废那日,杨志恒回府后很高兴,就和女儿说了说,历代因为行巫蛊事被废掉的太子和圈禁的皇子们。

“如果有一个人能改变这种情况,肯定是睿亲王”。

杨志恒的口吻里有着满满的佩服和欣赏。

他犹记得当年那个才六岁的男孩,用圣人的语集,把他都驳的哑口无言。

后来传出他和睿亲王斗文败退的话,他也没有反驳。

因为在他看来,当年的睿亲王聪慧的不可思议,六岁孩子的眼黑亮如星,闪烁着的睿智如星辰天空一样的渊博。

像徐徐升起的朝阳。

他也怀疑过长大后的睿亲王是为了避开太子的光芒,才有意收敛起自己的才华的。

可是睿亲王偶尔的行事他又看不懂了。

比如西北军,比如锦衣卫。

“爹爹最喜欢的不是国子监里那群听你的讲义,听得最通透的学生吗。

怎么女儿听着爹爹似乎对那位王爷比对自己的得意门生还要显得喜欢呢”。

杨羽柔用帕子捂嘴笑着。

“就是因为这样,爹爹对王爷是真的在心底佩服的“。

有才的人通常会爱才惜才。

读书人往往会敬佩能把书读活的人。

“哦?那位王爷有那么好吗,每年特地从外地赶来的贡生,生员求着拜在爹爹门下的不知凡几,爹爹也是当朝首屈一指的大儒。

可是那位王爷,女儿只听过他行事不拘的名声,如何没有在学子中有才华横溢的名声?”

杨羽柔故意的问道。

“那是人们的偏解,总以为爱玩的人学问也是不好的。

为父要不是曾与他对过文策,也不会知道那位王爷的学问竟然这么深。

何况当时他才只有六岁,民间官场传言当时的情况虽有不符,但最后的评价却是丝毫不错的。”

“是什么?”

杨羽柔争着美目,目光闪闪的问道。

“天纵之才”。

杨志恒很是敬重的说出。

他自认为记忆力是很好的了,读过的诗文,默念几遍就记住了。

可是在他揣摩看来,那位王爷应该是有过目不忘的能力,且能见微知著,于毫末间窥的奥里乾坤,这才能把那些名家圣人的著作读得如此透彻。

他虽能这样揣测一二,并且只要是读书人都知道从字里行间来揣摩整部典义的精髓,可是能做到的又有几人。

他们这些被称为大儒的人,也只是得书山识海的片角心得,又侧重在科举取士的学问研读,只顾着八股经意。

倒是忘记作为一个纯粹的读书人,应该读遍读透圣人的书才对。

“爹爹是不是夸大了?他真有这么厉害?”

杨羽柔撅撅小嘴,脸上神情似喜似疑。

“经史子集无一不精通,就是为父也不敢这么评价自己,可是那位王爷的学识绝不单单只是这些”。

杨志恒却是很认真的评价道。

说完,看着女儿笑了,打趣道:

“柔柔,这一口一个他,他是谁?”

“爹爹,你···。

我不跟你说了。”

杨羽柔捏着帕子,挡着脸,小跑了出去。

留下杨志恒在书房里心情舒畅的笑。

*

(咱的男主上能打怪兽,下能捉猛兽,动一下胳膊肘,统一宇宙。

哦呵呵呵呵呵······

某傻缺作者痴汉笑,双眼泛桃心,陷入歪歪中不能自拔。)

*

出了燕京雄阔的城门,一行骑着良驹,穿着精良的男人朝西南的方向奔去。

等出了西关隘口,这几十人才放慢了马速。

“先生,本王的七弟真的掌握了那次在西南我们策划挑起兵争的证据了吗?”

魏王明焌还是不太相信,因为那次的事情做的天衣无缝。

但是齐肃跟随他短短几年,立下了许多大功,每次都眼光准辣。

因此他在朝中短短时间内也聚集了一帮效忠他的势力。

他这样一走,只能把这股势力藏入面下。

“是,王爷,我们不能冒险。

如果是小人多虑了,到时候,王爷留下的秦大人等也会向圣上上折子。

王爷依然可以再回来”。

齐肃拿起水囊,喝水。

这一世,他发现因为他帮助魏王的原因,许多事情都加快了。

比如说太子和睿亲王的关系。

他记得前世的时候,直到魏王被皇上判了斩刑的时候,太子的人也没有这么对付过睿亲王。

当然这一世也有一些他的功劳在里面。

他安排了不少人进入了太子府的詹事里。

孟公茂那个老东西,若说在官场上与人斗心眼还有两下子,可是论起这些谋臣幕僚的手段就差多了。

一开始不知道怎么的,进去的人全都消失了。

后来倒是陆陆续续都在太子府稳定了下来。

这些人也影响到了太子对睿亲王的判断。

齐肃不知道,开始的时候,因为卫二和卫三跟在太子的身边,所以他要安排人,当然第一时间就被清理了。

这事情阴差阳错的让孟阁老注意到,就更让他认定睿亲王在太子身边,铲除太子的膊助。

前世的他献策,虽和这一世略有不同,但也是和金人有牵连的事情。

后来就是被睿亲王在一废太子的时候,睿亲王立即调转了矛头,一下就把魏王打入深渊。

他不能不防。

虽然他也认为在他精密的布局下,睿亲王不会找到证据。

可是小心总会不错。

“如果真如先生所料,那我们该怎么办?”

如果被父皇知道他曾经派人假扮过金人,并挑起兵争。

魏王有点不敢想下去。

“王爷,如果真是那样,我们只能在西南巩固下来,以图大业”。

“那岂不是谋反?”

魏王变了脸色,虽然他一直想着那位子,可是他一直的打算是希望父皇能看到他的能力。

他希望能借着朝臣的支持,接受父皇名正言顺的传递。

可是如果真是不得已,他也只能按照父皇当年的路子,以兵锋来争天下了。

“王爷,为了这不得已的一步,下属早已经和吴指挥使筹备了几年。

如今土兴堡和隆莫两大西北重镇,驻扎的两万精兵,已被我们的人掌握住了。

还有大同府源源不断的提供着兵员和银两。

这几年吴指挥使也是一直在修筑防御工事,有了这些兵,王爷也有了一争天下的资本。

就算不能一时争得,也能割下西南一半地。

等真到了那时候,也许我们也可以和金人谈上一谈。”

魏王自然听懂齐肃是暗示和金人联合起来,挑起天下战局。

反正这场夺嫡之战,既已开战,那绝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

否则下场恐怕就像当年父皇的兄弟那样。

明武帝的几个兄弟后来也在大势下,挫败承认了他的皇位。

最后还是被明武帝命御史整理出各个王爷的罪状,全部圈禁而死。

这件事情自然是没人敢提的,明焌自小在宫里,没有母族可以依靠,从小就养成了心机深沉的性格。

这些都是他一点点打探到的。

“先生果然万事料在前面。

对了,你说的大同府本王记得是个贫瘠的戈壁,如何能提供这么多的银子?”

“王爷有所不知,如今大同府的特产西瓜在塞上卖的很好的,有很多从南闯北的商行都在进货贩卖。

可能是大同的沙土壤吧,其他的地方长出的西瓜并不像大同的那么沙面。

所以只是靠着这个西瓜,吴指挥使就把大同治理的井井有条”。

“也多亏是王爷当年一眼就看重吴指挥使不是常人,果然今天他没有辜负王爷对他的看重”。

大同府都指挥使吴威山当年只是不值一名的武人,被明焌看中,收下为一枚暗棋。

他即使是个再不受宠的皇子,安排一个人进大同府的军卫所做个百户还是能做到的。

这吴威山到了大同后,迅速的把原本杂乱无序的军户们都收拢了起来。

后来又选出了当地的大家豪绅,作为他的爪牙。

霸占了大同府三成以上的土地。

包括孟言茉在大同的庄子。

“哈哈,本王大概这一个优点是比较明显的,不然也不会收到像先生这样的大才”。

魏王听着自己的家底,顿时觉得豪气干云。

“王爷太高抬卑职了”。

齐肃谦虚的低头。

魏王办事果决,心性坚毅,也肯听人忠告。

有了多一世的行军经验,齐肃不会再让魏王还没有展示他的雄韬武略,就被卑鄙的睿亲王给害了性命。

齐肃相信这一世在他的辅佐下,魏王定然能鼎定天下的。

*

燕京城里一处不显眼的小茶馆里,愁眉对坐的两人。

在等待着下属去打探的消息。

这两人正是去求见睿亲王并被拒见的韦川中和鲁科兵。

他们要捞五个人,可是他们还不知道这五个人是谁,关在了哪里?

“大人,早上金吾卫的曹大人从城防京卫营里带走了五个人,移交到了大理寺”。

有一个带毡帽,穿短褐普通打扮的人进到厢房小声的回禀道。

“曹?可是西宁侯府的老三?”。

韦川中惊疑的问道。

西宁候府的人在天子亲兵的三卫八营里都有人脉和子弟,他们怎么会贸然出手?

金吾卫特特的跑到城防营这本来就奇怪,还一抓就是殿下的人?

“正是金吾卫指挥同知曹驰。

属下和我们在京卫营的人打听了,现在几大营都增加了巡视的班次,警戒也提高了两个档次。

像是严防什么一样,”。

打探的下属低头说出自己的疑惑。

韦川中和鲁科兵对视一眼,不会是在防着殿下吧?

“打听出来是因为什么被送进了大理寺吗?”

大理寺都是关押特大重犯的地方。

“说是身份不明,又训练有素,怀疑是敌国奸细”。

韦川中忧虑重重的摆摆手,示意下属退下。

“把人都撒出去,有什么消息,再来报”。

“是,大人”。

那名普通面貌的男子走出了厢房,立即和大堂里的百姓融进了一块。

“殿下用的人,这么可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连户籍路引都没有?”

这燕京城的户籍管控严厉,但是以睿亲王的势力,这点小事情应该难不倒殿下吧。

“我看这事情不简单,你想想,金吾卫出皇城巡防的几率一年能有几次?

还这么巧合,正好抓到殿下的人。

我看是殿下八成是有急事,这才用的这还没安排好身份的人,

西宁侯府什么人脉,九成是打探了线索,这才等着的。

现在又按了个这样的罪名,大理寺的曹咏我记得是西宁候府的旁支吧”。

“你的意思是,是这西宁候府是在和殿下作对?”

“虽然做的不明显,这看起来是这么个意思。

这五个人既然是为殿下着急派出去办事的,想必也是心腹,

押进了大理寺,恐怕是要被逼着吐出点什么才行”。

“这不太符合西宁候府的行事啊”。

“谁说不是呢,这五个人可不好捞啊。”

“殿下要的人,就是进了阎王殿,你也得试上一试啊”。

两人正在想着怎么找人,把这五个人想办法弄出来。

又有人进来回报消息。

“大人,刚才盯着大理寺的人回报,东厂的番子去大理寺提人。

不过被大理寺拒绝了。”

鲁科兵摆手,让人继续去打探。

“这东厂还真是着急,人刚进去。

看来这西宁候府还没有和阉党走在一块,那这么做的话,就是因为齐王府了?”

“不是听说护国公府和西宁候府都没有什么来往吗?”

“所以才奇怪啊。这不能再耽搁了。

你去户部的户籍司,一定要为这几人找到身份。”

“这大理寺只能再拖一天,到时候,东厂必定要提人的,纵使是殿下的人,

也不一定能扛住东厂的酷刑”。

韦川中和鲁科兵分头行事。

“你说这现在是怎么回事啊。我们兵部也乱的成锅粥。

还有东南的那些将领天天和我们的人跟斗眼鸡似的。

殿下也没个旨意给我们。”

“且看着吧,这风云即将搅动啊”。

韦川中看着窗外明亮的春日,无缘的就觉得有风雨突变的感觉。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