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周打开酒瓶,师偃连忙递上一盒酒具。这套酒具也是赵武家中所产,酒瓶的形状是个直上直下的圆瓶(类似茅台酒瓶),酒杯的形状则是一种四棱杯,但这种均匀垂直的杯壁在当时很少见,尤其是几只酒杯,上面烧着蓝铜矿制作的釉,因为技术不过关,蓝色的铜彩显得一缕一缕的,但反而使杯子有了一种灵动的感觉。
孙周从酒瓶中倒出几杯酒——赵氏酿的酒是过滤酒,所以酒液非常清澈。孙周端起了杯子,自嘲的笑了笑:“我听说楚国的子反因为一袋子酒误了事,被迫自杀,不知道我今天会不会因酒误事。”
众人不敢回答。
孙周轻轻抿了一口酒,满意的点点头,将其他几杯酒推到三人面前,轻轻说:“今日我们不妨做脱冠之会,各位随意点。”
赵武放下拘束,摘下帽子放到一边,端起酒杯,冲孙周亮了亮,而后也学着孙周那样文雅的轻轻一抿,将酒杯又轻轻放了回去。
孙周笑了:“既然是脱冠之会,武子与我年纪相差不大,咱何必像大人一样做出一副老成样。”
赵武笑了,立刻随意的盘起腿来,回身招呼手下:“去军营拿个小炭炉来,再拿一些我们制作的肉脯与咸菜,快点,我们这里等着下酒。”
受到赵武动作的感染,齐策与师偃也将帽子脱下——所谓脱冠之会,意思就是把帽子摘了,不要讲官职品级,散开头发,无拘无束的平等交往。
赵武一边喝酒,一边心里感慨:这春秋人怎么成熟的如此快?面前这位孙周公子只有十三岁,却长得一双老人的眼睛,他双眼里透出唯有老年人才有的稳重,反观自己,虽然平时竭力装深沉,可总忍不住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比如对面的周子要求举行脱冠之会,他居然不加推辞就接受了,而且立刻付诸行动……
今天,赵武来见孙周公子是齐策的建议,齐策接到门卫的传信后,他便给赵武分析:现任国君在这场战争中一无所获,竟然打起了臣子的主意,如果国君如此继续下去的话,恐怕国内的怨气就会很大——晋国是卿大夫执政的国家,卿大夫们不止一次做出了弑君行为,其中也包括赵武的祖父赵盾。所以,如果国君真触怒了整个卿大夫阶层,晋国的大臣动起手来,是毫无心理负担的。
现在,问题就是由谁先发动。
一旦现任国君不思悔改,那么接下来四大家族之间又是一场血淋淋的搏杀,其后谁来继承国君的位置,这就是个问题。而孙周离晋国最近,没准这小孩子私下里跟卿大夫们都有沟通,所以,赵武应该接受这小孩的邀请,顺便回拜一下对方。
否则的话,对方致意了,自己做出拒人千里的姿态,反而对家族发展不利。
孙周慢慢的饮完一杯酒,放下酒杯询问:“我听说,有传闻你击杀了潘党,其他的话不要说了(勿论其余),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孙周说的这话很有艺术,重点在“勿论其余”。
如果赵武击杀了“天下第二”的潘党,这是一件大功。
鄢陵之战上将近三十万人决战,晋国虽然战胜了,但绝世猛将魏锜阵亡了。除了魏锜射伤楚王外,晋国其他值得炫耀的战功,都似乎与赵武有关,比如公子伐的被俘,更有潘党的被击杀。
如此的功臣不加奖赏,自己的国君还吞没了对方三千多名战俘,这件事传扬出去,不仅晋国国君将成为列国的耻辱,连晋国的卿大夫都将成为整个封建阶层的公敌——因为,在国君违反“有功必赏”的基本原则情况下,整个晋国的卿大夫阶层竟然没有一句劝阻的话,反而自己抽身回国,留下这位功臣继续战斗,这是何等的笑话。
故此,当赵武击杀潘党的传闻传至晋国后,所有人的脸色都古怪起来了。国君首先想到自己当初接受赵武的献俘,立刻匆匆躲入帐后,都来不及听赵武汇报他追击的情景,自己也觉得丢人现眼,而卿大夫们想起自己急急忙忙的赶回国内,留下一个小孩子待在鄢陵战场,而且这位小孩还是刚立下了大战功的小孩,也觉得无面目谈论此事。
所以,潘党被击杀的传闻虽然传遍列国,晋大夫们却在回避此事,他们不愿谈论,不愿解释。
但是,他们都是贵族,贵族不能像流氓一样撒谎抵赖,所以当别国人问起这件事时,他们也不能否认,只好躲躲闪闪的回避这一问题。结果就是:晋国之外的人都在谈论此事,当他们向晋国求证的时候,晋国无论卿大夫与国君,都用一句类似于“今日阳光灿烂”,或者“今年的收成很不错”这样的话来回答。
孙周公子是从周室里听到一些传闻,他向郤至求证,但郤至自己也感到这事做得丢人,因为他居然吞了赵武的俘虏公子伐,今后人们要谈起赵武击杀潘党,不免要说公子伐也是他俘虏的,他俩都是赵武在追杀楚军的途中,一块解决的……
如此一来,骄傲的郤至也成了列国笑柄,所以,他不愿谈论这个问题。
再加上,当时国君吞了赵武的俘虏的时候,郤至不仅不替赵武争取奖励,反而转手又从国君那里勒索了八百名俘虏,以补偿自己的损失……整件事这样叙述起来,郤至自己也成了封建秩序的破坏者,他把他自己变成了自己阶层的仇敌!
这样的事,郤至能说嘛?
所以郤至只能打岔,“顾左右而言他”。
这事要让赵武谈起,孙周又担心赵武肚子里充满了怨气,要狠狠发一顿牢骚。他身份敏感,又不愿背上煽动国内卿大夫的罪名,所以他要特别提醒——“不要谈其他的事”。
赵武轻轻的笑了。
其实这件事,赵武已经与韩起商量了很久,充分考虑了各方因素后,推敲出一个最合理的解释,所以他心中没有抱怨,情绪平静的回答:“这事大家不愿意说,是因为这件事牵扯一个秘密,一个极大的秘密。”
正文 第五十三章 小公子哥的收藏
“哦?”孙周毕竟是娃娃。龙腾小说网提供即使他多么老成,儿童的好奇心还是很浓烈的,他马上问:“我为晋国公子,能知道这个晋国秘密吗?”
赵武一摆手,吩咐随从回军营取东西,而后他继续说:“这件事牵扯到一件秘密武器,那就是‘弩’,韩伯跟我正在研究这件武器,可是这件武器还很不成熟,产量极低,性能也极不稳定——潘党就是被这件武器击杀的,因为我们不愿意提前让这件武器曝光,所以韩伯和我都不愿多谈此事。”
“什么样的武器能够轻松杀死天下第二?”孙周好奇的问。
坐在廊下的潘党平静的听着别人谈论潘党之死,很奇怪,他的情绪没有一点波动,仿佛别人在谈论一个无关紧要的外人。
弩取来了,赵武对着弩弓解释:“这件武器制作极其麻烦,而且有一些部件特别容易出毛病,比如这弩弦,因为拉开弩的力量极大,所以弩弦容易绷断。至今我们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弩弦,来让它能保持稳定。
再比如,勾住弩弦的扳机,我们现在只能用青铜制作,但青铜软,被弩弦拉扯一段时间,就容易变形,会在不经意间松脱弩弦,这样一来,弩弓上挂的箭便能随时射出,甚至伤害到使用人自己……”
赵武定了定神,马上又补充:“最重要的是,一把合格的弩弓射击非常精确,有了这样的武器,一名农夫藏在树后,就可以射杀久经杀场的大将——这才是韩伯不愿这武器曝光的原因。”
孙周拿过弩弓,好奇的打量起来,赵武指点他拉上弓弦,安放了一根弩矢,孙周拿起来瞄了一下,扣动扳机,弩矢嗖的一声飞出,准准的射在孙周选择的目标上。
孙周脸色变了:“果然如此,连我这样的射术都能准确射中目标,更何况稍加训练的士兵,可怕,太可怕了。有了这件武器,人世间哪有养由基。”
赵武指点着弩弓,又解释:“目前,‘养由基’还是有存在的必要的。因为这武器射击频率不高,远远比不上一名熟练的弓箭手。
正是这点特性,让我们很难取舍:如果把弩弓大规模装备军队的话,因为它的射击频率不高,在阻止敌军冲锋上,似乎效率不如弓箭。但它的准确性远远超过了弓箭——这一优点却又令我们难以舍弃。”
孙周轻轻放下弩弓,赞叹了一句:“武子果然仁义啊。”
孙周看了这件跨时代的武器,没有赞赏赵武心灵手巧,反而称赞赵武仁义。是因为:无论怎么说晋国公卿大夫这次做的事情不地道,黑了赵武的功劳不说,事后毫无赏赐。但赵武对公卿大夫的所作所为没有一句抱怨,反而平心静气的说起公卿大夫隐瞒此事的原因。
这一点,放在大处说,他是为了维护晋国君臣的团结,维护晋国对外形象。从小处说,他也是为了保住晋国的秘密件对晋国极为有利的秘密武器。
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国家军事机密。孙周不好再详细讨论。他夸奖一句便把弩弓放到一边,立刻有人赶上前来,把弩弓仔细收藏到一个木盒里……
孙周看着弩弓被收藏起来。他摇着头,感慨说:“谁能想到天下第二的名将,竟然被这么一件小小的武器夺去性命,今后有哪位大将敢让人持有这种武器?……对了,我路过你军营的时候,听到营中喧哗不断,自古以来军营讲究庄严肃穆,我晋国尤其讲究军营整肃,怎么你的军营闹的,像开了锅,沸腾的鼎。”
赵武躬身回答:“那是士兵们在做军中之戏。”
孙周又问:“军中之戏?是蹴鞠吗?昔日周天王曾在军中推行蹴鞠,但也没有这么大的喧哗,你的军中之戏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