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春秋小领主 > 第 156 部分阅读

第 156 部分阅读

此二人如果现在仍在楚国,我们会重用吗?”

子木茫然的回答:“是啊,你说的都对。”

声子:“现在还有更严重的呢!伍举是申公子牟的女婿,申公畏罪出逃,楚国的国臣都说是伍举送他出逃的,伍举害怕被获罪,出奔到郑国,每每引领南望楚国,说:“也许我会被赦免吧!,如此拳拳爱国之心,楚国上下也不以为意。现在伍举他已经在晋国了。晋国赵武正在四处搜寻人才,打算把一个县赐给伍举,让他的职位与叔向并列。到时候,如果伍举一心危害楚国,岂不是绝大的祸患吗?”

听到这里,子木也箬千惊恐不已,赶紧向楚康王建议,增加伍举的禳上爵,召其回国。

不久,声子派椒鸣(伍举的儿子、伍奢之弟)替楚国迎回了伍举伍举是刚刚进入晋国,就被楚国人接回去的。此时季札已经经过了鲁国,进入卫国。

手札是吴国人,很少接辕中原文明,他是个音乐爱好者,在鲁国的时候曾请求鲁国人演奏了全套的中原音乐。季札非常知道礼节,一举一动充满贵族风度,他对音乐的评价…主要是《诗经》当中的音乐…被鲁国人郑重其事的记录下来,并留下了“叹为观止”这个词,李札这段评价是中国最早的音乐鉴赏资料,也是诗经音乐的评价典范。

李札经过徐国的时候,他佩戴的青铜剑非常漂亮…吴国人在冶炼青铜上面的技巧向来高超,即使现代人见到出土的越王剑,也被它的美丽震惊的目瞪口呆。徐国国君见到季札腰上佩的宝剑,非常欣赏,但因为当时的贵族身配宝剑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而李札是出使晋国的使者,使者身上无剑,恐怕会受到晋国的轻视,所以徐国国君不敢开口向季札讨要。

季札是个非常有眼色的人,他看到徐国国君的神色,心里已经答应将宝剑赠送给徐国国君,但他因为出使的任务没有完成,还需要这柄宝剑证明他的身份,所以他嘴上什么也没说。

等到他出使任务结束,返回徐国的时候,徐国国君已经去世号,季札去徐国国君的墓上拜祭,并把随身佩戴的宝剑挂在徐国国君墓边的树木上,说:“我是来兑现承诺的,当初我虽然没有口头答应徐国国君,但我心里已经答应了。”…由此,中国留下了“心许”这个词。

季札赠送徐国国君宝剑的事情是后话,此时季札已经到了孙林父的领地戚,这片领地目前归属不明,说它是卫国的领土也罢,说它是晋国的领土也成。季札欣赏完卫国的音乐,特地来到戚地,是欣赏位于戚地的黄河大桥的,他在桥的南岸驿馆住下,夜里睡不着觉,走到黄河边上欣赏着夜色中的大桥。

黄河大桥如今日夜通行的人不断,朦胧的月光之下,桥面上打着火把赶路的人络绎不绝,火把在桥上汇成一条长龙,仿佛天上的星河坠落人间。河水的波涛声,风声,两岸的林涛声汇集成一篇美妙的乐章,这是天籁之音,让李札听的入神。

忽然之间,岸边有钟声传来,季札感到很奇怪,侧耳倾听片刻,感慨说:“奇怪啊,我听这钟声飘飘渺渺,像是呜咽不断的垂死挣扎声,这声音不详啊。预示着当地领主要受刀兵之害

正文 第二百零七章 吴国公子中原游

稍停,季札又说:“我听说孙林父获罪于君,恐惧担心还来不及。怎么还有心做乐呐?此时此刻我住在这里,犹如燕子将巢**建于帷幕之下(随时会因为帷幕的移动而坠落)。停留不得啊?”

说罢,季札赶紧召集从人,随即离开戚邑而不住宿,”

事后,孙林父听到了季札的这段议论,终生再也不听琴瑟。这就是“燕巢帷幕,危在旦夕”的来历。

其实,从音乐声中听出危亡的预兆,过于玄幻了。实际情况是:当时卫献公还被晋国拘捕,孙林父所处的地位非常微妙,而整个卫国群龙无首,而赵武在卫国进行大肆杀戮后,卫国上下存在着一种怨恨心理。季札是个讲究礼节与规矩的人。处身在戚地这个尴尬的领土上,他回程当中又要经过卫国,所以他借此表明自己的态度:我尊重君权神圣。认可戚地地位尴尬,拒绝去拜访当地的领主,

戚地很大,他距离帝丘八十里,但戚地以西的所有领土,名义上都归于戚地,所以季札虽然没在黄河南岸留宿。实际上他留宿于黄河北岸。第二天他住宿的地方依旧属于戚地,第三天也是”,

%,nbsp;nbsp;万

季札无愧于吴国的形象大使,他一路走来。留下一路的赞议。而他在戚地最终的表态,使得他的声誉上升到巍峰,各国君主都对他尊重君权,不认可孙林父的叛逆行为而心有戚戚焉,所以季札返回吴国的路途可谓一路绿灯,包括吴国的敌对国楚国,也特别放行了这位使者。

季札进入晋国的时候,韩起抵达了周王室。现在的周王朝已经沦丧得可以,连鲁国这样的中小国家都很少派人前来请安。突然间晋国突然来人,周灵王不禁有点忐忑,派人询问韩起的来意,弗起的回答彬彬有礼:“晋国的士(列国的卿于周为士)韩起,前来向周王的宰旅(下级官员)进献贡品。没有其他事。”

周灵王感动得无以复加,对人说:“哎呀,非氏将来必定在晋国昌盛起来,他的辞令保持着原先的传统。”

此时,程郑也抵达了秦国,中行吴抵达了齐国,晋国的外交也全面开发一这个时代不愧是名臣璀璨的时代,列国的名臣没有、没有电话相互沟通,他们不约而同的派出使者进行外交活动,一时之间,中原大使臣来往的车辆。

这一年也是难得的和平年份,春四月,外交使臣来回沟通,由晋平公主盟,宋平公、鲁襄公、卫萏公、郑简公、曹武公、苕犁比公、都悼公、滕成公、杞文公、小郜穆公、齐景公、许悼公(公子黄),等十三国国君在重丘(齐地,今山东省聊城县东南,今山东省德州市东北)结盟,这次盟会标志着赵武时代正式来临,也标志着春秋末最璀璨的政治时代到来了。

赵武没理会吴国结盟的事情。这要是范臼在世,听说吴国使臣来到晋国,也非拉着吴国使臣结盟不可。因为这是非常长面子的事情,多增加一个结盟国家不说,吴国的出现也意味着晋国可以对楚国实行南北夹过,然而,赵武却不一样。

赵武是个非常讲究实惠的人。这次结盟的国家都走向晋国纳贡的附庸国,而吴国却不是,赵武不愿意让吴国的出现破坏他的计划所以在盟会上,虽然他也收到了吴国使臣季札抵达的消息,但却装作没在意。任由季札继续前往新田城。

季札进入晋国的时候,他并没有察觉自己已经进入晋国境内,这是因为黄河北岸的许国简直与晋国完全相城市的基础建设完全一致、领地管理方式完全一致、道路交通的布局完全一致,甚至官员服装的款式都没有啥大区别。

季札是个非常严谨的人,吴王曾经认为他贤能,能带领吴国抗衡楚国。所以三次把国君的位置让给季札继承,但季札都推迟了。这位古板的季札在鲁国的时候,都不愿意听那些亡国的音乐,认为国家已经不存在了,国君都没有祭祀了,再听他们国家的音乐毫无意义。所以季札进入许国的时候,是非常不屑的,他没有向许国官员投递信函,只是把许国当作荒野,沿途都没有跟官府接触,直接向新田城进发。

季札之前曾在黄河北岸穿越了郜国,他对新搬迁的都国采取了同样的态度,季札是完全有理由这么做的一无论真实的历史还是现在赵武所在的时空,许悼公、郗悼公都是这两国最后一位君主,此后两个国家的君主都是民间人士私下里推举的。被列国所不承认。因此,从礼制上说这两个国家现在已经名存实亡了一nbsp;nbsp;与它们同样境遇的还有笃国。所以季札没工夫理这样两位愧儡。

这一天,路过一座城邑,季札被路边广场上一件新鲜事吸引了。这座路边广场平常是做蹴鞠场使用的。一大片空地上竖立着两个球门,一名身体强壮的高大汉子两手绑在球门上,身体成一个“大”字,在球门的一侧整齐的排列着一队乡民,与乡民队伍对应的一侧川泛一此路过的闲汉,以及城市里面的商nbsp;nbsp;一名军官模样的汉子手持着宝剑站在球门边,他侧对着绑在球门上的刑徒,大声宣布:“解城邑“里长,放在练时处置不当,致使预备役士兵麦在实箭刮练中身亡,依律处以公开鞭刑,我现在宣布,行刑”。

话音网落江一名晒着黑黑的汉子光着膀子走上场来,他手里拿着盘成一圈皮鞭,在隆隆的鼓声中,行刑人摊开了长鞭,那名手持宝剑的武士向空中举起箭杆。以显示他的权威。而后在细碎的鼓声中,厉声记

喊声中,行刑人挥起了鞭子,鞭梢在空中盘旋一圈,啪的一声抽打在刑徒身上,鞭梢落在他脊背上,刑徒脊背上顿时出现一道血痕,皮开肉绽。鲜血飞溅。

在连续不断的碎鼓声中,单调的记数声重复着:三、四、五”。

每一鞭子抽落在刑徒身上,刑徒崩紧了浑身的肌肉,浑身剧烈颤抖。但整个行刑过程中,他一声未吭。等到行刑结束,持剑者解开了刑徒绑紧的双手,刑徒立刻瘫倒,马队武士抬过来担架,一名巫师手捧着一只羊皮水袋,将水袋里头的液体倾倒在刑徒背上,空气中顿时飘起浓烈的烈性酒味,刚才行刑的时候,显得很坚强的刑徒这时发出厉声惨叫。而持剑也垂下了剑柄,态度和蔼的安慰:“忍着点。让巫师替你包扎伤口

这名刑徒马上被安置在担架上,厢兵们抬着他匆匆而去,,

季札看到这一切,显得很纳闷,那名刑徒明明在受刑,却骄傲的像一位将军。而行刑结束后,执行刑律的持剑者对刑徒的态度非常尊重,这一切让人看不懂。

季札吩咐从人:“拿我的信符去给那位持剑者,请他过来

持剑者查阅了季札的信函,赶紧将宝剑配在腰上,而后手按着宝剑一溜小跑的跑过来,向季札行礼:“赵地解城邑郡守向吴国使臣致敬

春秋末的吴国是拥有双重身份的。他们与楚国恩仇多年,楚国国君是称王的,所以吴国国君认为自己也必须称王,才能取得与楚国相等的地位。才能符合他与楚国打的不相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