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春秋小领主 > 第 174 部分阅读

第 174 部分阅读

马上武士摇了摇头,回答:“大人,这是我赵氏的规矩,我赵氏军营里修建了专门的厕所,士兵禁止随地大小便,只能在厕所里方便,而厕所则每天淘洗,淘出的粪便加水稀释后。倾入农田,这是赵氏一贯的规矩,至于为什么,我也不懂,只是家主向来如此规定。”

晏婴本想说一句:原来赵氏的粮食都是粪浇灌的,但想了想,觉得这话有侮辱赵氏的成分,他把话题一跳。转而问;“那么,这样浇灌的田地,粮食是否长的更好?”

那武士躬身回答:“不错,自我赵氏推行这项政策以来,城市的粪便都浇到城郭的田地里,城郭的粮食产量,比那些不浇灌粪便的农田多了三成以上,有的甚至达到了六七成。而且以往农田需要休耕,晋国粪便灌溉以后,土地肥沃了许多,原先两年一休耕,现在已经可以推到五年一休耕。”

晏婴吃了一惊:“收成增长了三成以上,那么晋国怎么还有饥荒?”

晋国武士恭敬的回答:“这种耕作方法只有我赵氏在推行,不过,大旱之年过后,我国许多家族学习赵氏整治农田,现在,农田灌溉粪水。已经成了常识,今年我们的粮产量已经赶上了平常,若再有一年。我们的粮产量一定能超过往年。”

晏婴长叹一声,默默无语的走回了兵车。

与真实的历史不一样,齐国现在被赵武强行割去了三分之一国土,现在齐国人的国家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山东半岛。失去了黄河南岸肥沃的耕地后,齐国地力紧张,不得不开发大量的荒地,这些荒地都是生地。亩产量一时上不去,而晏婴主管齐国的农事,所以他才特别关心晋国的垦荒事务,这次南下他也算是大开眼界。

晏婴看到的景象不属于春秋,它其实是属于明清时代的精耕细作技术。这一技术跨越了两千年,在这种精耕细作的技术指导下,农田的亩产量由春秋时代的亩产百余斤,一下子跨越到亩产三四百斤的程度,晏婴虽然是春秋著名的智者,但在这两千年后的技术下,也只剩下满腔的钦佩了。

齐**队继续行进,晏婴这次只带来了兵车一百五十乘,仅仅是郑**队的一半还不到,他没打算让齐**队参战,这些齐国兵押运着数量庞大的粮草,因为不是前去战斗。所以齐国兵的态度很悠闲,晏婴要走他们就跟着走,晏婴要停车,他们正好休息。

又走过一个较大的村镇,晏婴知道这种村镇往往是旅指挥部,他在村落里拜会了军中旅长,那旅长直抱歉,因为事务繁忙,抽不出沿途护送的人手。对此。晏婴非常理解:“行了,这又不是你。引地,你矛需履行封建职责,护送我专出封镜,再说我烈标苫问队。干嘛要人护送”哦,我对这里的农田非常感兴趣,不如你给我抽调两三名口齿伶俐的向导,让我边走边看。”

旅长爽快的答应了,晏婴心情急切,领了三名向导后,他也没有在旅部停留,直接动身赶往下一个村落。

这旅长送别晏婴的时候,指点着前方介绍:“大人,我们旅部没有足够的旅舍,前方是师部,大人可以在师部停留一晚上,那里有足够的空房间,可以住下你们所有的人。这里离元帅本部已经不远了,也就三天的路程。”

晏婴拱手:“多谢好意,我今天走走停停,也许到不了师部,就在半路住下吧。不过我们是军队,带了行军帐篷

走出了旅部,晏婴发觉旅部左右农田种着说不出来的花朵,他指着那片农田询问向导:“那里是什么。我怎么看着不像是五谷?”

向导躬身回答:“大人,那里是菜田,我们大军驻扎于此,如果全靠从野地里采摘自然生长的野菜。远远不够吃,所以师部附近种的全是菜田,用于供应全师吃菜。”

晏婴又问:“我知道这或许是菜。但你们种的菜我从来没见过,那是什么品种?”

晏婴坐着战车,三名向导骑着马紧贴着他的兵车行动,那向导就在马上,用马鞭指着一片片菜田,一一介绍:“那是豆角田,那是茄子田。那是卷心菜,那是芹菜,还有辣子、西红柿。这些菜都是我们家主躲在深山里避祸的时候,从深山里采集的菜种。原先这些菜种稀罕。种出来的幕一方面要留作种子,另一方面要留给贵族享用,所以外面人很少知道,再说,会种这些菜的菜农也不多。

经过这十几年的培养,会种菜的人越来越多,种子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如今我赵氏的封地原,以及修城附近的庄园,都是专门供应王室以及寡君晋平公的菜园。听说这些菜在新田城以及王都卖得不错,价格很高,那帮菜农都赚大钱了。

这次,东郭离派来几个种菜能手,携带种子南下,就是因为我赵兵这次是战斗主力,他们吃惯了家乡的菜,再吃南方的野菜感觉不适应。家主说了,这次我们是打算在南方常住,就应该让士兵有家的感觉。你瞧,此地土地土壤肥汰,菜长的比我们家乡还好。

不过,这附近也有一些南方菜种植。有些菜农说,打算把一些南方菜挑选一下,回头带一些种子回国。那时候,我们菜的品种将大大丰富。”

晏婴的车右、家臣高昭子高案也是齐国著名人物孔夫子前往齐国求仕时,为了接近齐景公。曾做过高昭子的家臣。他也在替晏婴留心农田事务,晏婴注重的是晋国的耕作方式,高昭子比较注重细节,他指着远处另一块农田,询问:“那处农田种的仿佛不同,那是什么?”

向导瞥了一眼,回答:“那里种的是牧草。还有豆拨,那些豆子也是当牧草种植的,但人也可以吃,另外还可以榨油,据说这些豆子炒着吃,喷喷香,但可惜它们数量较少,当然,主要是战马的胃口太大。除了种子,剩下的豆子全部用来榨油,榨油后剩下的豆拔全让马吃了。连我都还没有机会尝一尝炒豆子呢

正说着。一支长长的车队与齐兵擦肩而过,这支车队由一支骑兵护送,车中运送的都是铁器,车辙很深,晏婴挥手命令自己的兵车停下。他灵活的跳下战车,走到这些货车身边查看一下,护送的晋国骑兵警惕的望着晏婴,向导拿出一个身份牌,冲护送的军官晃了晃,护送的军官立刻摆了摆手,士兵们随即取消了警戒的态度。

晋国的货车走得很慢,不时的还要士兵们上前推一下。晏婴身体矮。他走到战车边,高大的车厢挡住了他的视线,于是晏婴一跳一跳的向车里张望,这动作很滑稽。令押运的晋国士兵憋不住偷乐,于是那名押运军官干脆让货车停下,任由晏婴查看。

“我的命令是要求今晚把东西送达师部,时间足够,请大人尽管观看。”几辆车拉的都是农具,一车铁锹头。一车锄头,还有一些草叉,砍刀、镰刀,晏婴看完这些,好奇的转身问押运军官:“这些东西,是打算分发给当地农夫的吗?”

押运军官恭敬的回答:“不错。这是家冢齐策大人在蔡国新冶炼的农具,但因为蔡国矿场改造不彻底。没有石炭作为助燃剂,冶炼的温度不够,这些铁器钢火并不好,只能做农具。当地人现在还使用木制的农具,偶尔有青铜农具,不过青铜比较软,使用之后容易弯曲,以至于农田效率太低,所以需要给他们重新配置农具。”

说完,那名军官又画蛇添足的补充:“以前已经发了十几车农具了。再有一个月,这里每一家农夫都能拥有一整套农具,明年他们劳作的速度,以及效率,都能大大提高。”

联抱歉,有点事,更新晚了。请见谅!

正文 第二百三十三章 铁壁囚笼锁大江

晏婴这是在感慨齐国,当初吴国公子季札说的话曾在晏婴心中引起强烈的共鸣,而无论是真实的历史还是现在的历史,齐国在挑战晋国并战败之后,沉重的征税负担使得他们不得不猛烈压榨自己的属民,在这种情况下,大贵族们还为了追求奢华的生活,更加无所不用其极的盘录领民一这当中,赵武起了很大的推波助澜作用,比如赵氏发明的许多新生活器具,就使得齐国贵族倾家荡产的去追逐,齐国的百姓因为沉重的压榨而苦不堪言,整个齐国一片末世景象。龙腾小说网提供

相比起来,这片被占领土上,那些农人全家都有整套的铁制农具,虽然生活苦了点,什么权力都被占领军所代表但以前,他们的国君也没给过他们任何权益。而他们现在的生活,连齐国许多下层武士都比不上。这三县之地,毕竟是原先的姬姓封地,重规华夏后过上这样的生活。想必更能激发当地百姓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期望。这也许就是蔡国贤人声子所说的:让每个人都有超越自己所出身的阶层,给每个人通过正常途径向上爬的机会,社会才能充满活力。

这一刻,口齿伶俐的晋国向导也心满意足的回答:“家主曾在“白马之誓。之后,告诫家臣:与其让人心怀怨恨的劳作,不如让人心中怀着一份对对未来的期望。而未来的期望,就是能改变自身所处阶层的可能性,这点儿,足够让奴隶用生命与鲜血去奋斗。

这里的奴隶,我们之前已经告诉他们了:他们为我晋国劳作三年,能够重新获得国人身份,优秀者可以选择回晋国成为有国民待遇的自由民。也可以选择留在当地,作为我晋国的自由民耕作一份属于自己的土地。今后这片土地将由我晋国长久占领了,留在当地的人将获得晋国“国人。的待遇,受我晋国的庇护因为这份承诺,当地百姓逃亡的很少。

养城的着由基三子养灼见了这种情况,曾感慨说:当初这些人属于楚国的时候,都不曾有这样积极的劳动自觉性

晏婴翻了个测白眼:“当初这些人在楚国的时候,何曾得到过免费的农具?晋国人如此慷慨,难免让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望,赵武子会收买人心啊,几副农具就让当地百姓对他死心塌地,今后,哪怕原来的妾族重新回来,恐怕当地的百姓也不会跟他们走了。”

高昭子插嘴:“不过。一家一副农具,这本钱可不轻啊。”

向导嘿嘿笑着,晏婴翻着白眼反驳:“你没听说吗,这些都是蔡国的农具,赵武子最擅长的是:用别人的东西来收买别人。”

这话有点涉嫌人身攻击了,向导不满意的瞪了晏婴一眼,晏婴视若无睹。向导连咽了几口吐沫,再不愿与晏婴交谈。

于是,剩下的行程在沉闷中度过。

三天后,晏婴抵达赵武的军营。

这座军营是重新修建的,它位于养城、顿县、项城正南方。这是一座简易的军营,军营外,宋国、郑国士兵变身为辅助兵,正卖力的用巨大的石梁修建城墙看来赵武是打算在当地铸造新城了。

劳作的是宋国与郑国士兵,晋国士兵却很悠闲,武卫军三个师还好点,能在场地里坚持练,而赵氏本部亲兵则与其他领主武装开始享受。晏婴入营的时候。赵氏正在与中行氏领主武装举行比赛,在大型的场地里,一队人比赛足球,一队人比赛棒球,一圈对棒球感兴趣的人围着棒球场地观看呐喊,而对足球感兴趣的人,则围拢在足球场,为各自的足球队助威。

军司马祈午接过晏婴的指挥权,直接引领着齐国兵进入军营歇宿。军尉张趟张老的二儿子。张君臣的弟弟则引领着晏婴去寻找晋国两位正卿,”在棒球场,张耀冲着一名正在击打棒球的粗壮汉子连声嚷嚷,这名汉子被张耀的喊声吸引。一愣神,漏走了对面投球手扔过来的球一他出局了。

那汉子懊恼的扔掉球棍,在裁判的示意下沮丧的走出场外,到了场边,他脱下面盔,露出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