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春秋小领主 > 第 195 部分阅读

第 195 部分阅读

东郭离说到这,脸上露出古怪的笑容。微笑着补充说:“不过这位庆封马上仿效齐庄公不是仿效齐庄公偷袭我晋国,是仿效齐庄公包二奶。”

是男人都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赵武这时也犯了同样的八卦心理,他详细打听了庆封的动态,情不自禁的感慨说:“你瞧瞧,齐国“第一绿帽。与“第二绿帽,遭遇相同,他们遭受的待遇却完全不同。崔抒不甘心做绿帽的命运,他反抗了,因此罪大恶极。

你想想,既然崔抒都是总理了。还要当“第一绿帽”给他戴上第一的帽子的人会是谁可想而知一只能是那位齐国第一人。他竟然不甘心自己齐国第一绿帽的待遇。于是成了大罪,齐国的太史公前后三代人被人杀了,也要记录下崔抒罪行:弑君一但他们唯独不记录崔掺为什么要弑君。

齐庄公包养了他的妻子,凌辱了本国执政的荣誉,这些,齐国的太史公漠视了,他只记录弑君的结果。并把这称之为“春秋笔法。

而“齐国第二绿帽,显然明白了这个道理,他老婆做“齐国第二二奶”此人并不因此感到羞愧,反而认为这件事非常光荣”如此记述历史,在那位“秉笔直书,的齐国太史公之后,大概,天下的绿帽都不敢反抗自己的绿帽待遇,哦,既然不敢反抗,他们唯有享受了,就好比人们常说的一句俗话:如果生活像一场强*奸,我们无法反抗,那就享受吧。”

如果说宋代是古代中国经济文明的顶峰的话,春秋时代可算是中华文明道德的顶峰,从那以后至今,中原大地上,领导阶层的道德水平逐步后退着,有时候是大踏步,有时候是小步前进,这其中,后人对春秋历史歪曲性的理解解释,起了推波助澜作用,而春秋人本身,也在其中留下了许多遗憾。

比如所谓“秉笔直书”的齐国太史令,细究起来不过是咋。春秋“五毛党”他特意节选了部分真相,省略了部分事实隐瞒了崔抒反抗的原因,敲定了崔狰的罪行”于是,在他之后,反抗绿帽待遇。就是罪大恶极!

赵武笑的很诡异,他说的话东郭离听不懂,但东郭离向来明白赵武喜欢离题万里的任意发挥,所以他也没有细究,只是竭力将话题扯回到本来:“这次我带领的商团非常庞大,主上,这些人仿佛饥饿的蚊子,我一路南下,直担心没有足够的血肉喂饱他们,刚才我来得急,没找见齐策,心里总觉得不安。”

赵武摆摆手:“商人的事情不要管了。楚国是超级大国,有足够的血肉喂饱那群饥饿的蚊子,再说。我们凡事都有规章制度,且按照规章制度操作吧,你先来说说家中情况怎样?。

赵武表现的很轻松,东郭离也就放下心来,他耐心的跟赵武介绍着家中情况。这一通谈话直谈到夕阳西下,傍晚的时候,齐策匆匆赶来。抱歉的说:“主上,我来晚了,楚国又派人来了,我忙于接待这些楚国人,因此赶不及相会

东郭离是与齐策同时入仕赵氏家族的人,两人关系非常亲密,如果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齐策也不会听说东郭离来的消息,依旧迟迟不出现。

他说的理由确实充分,只听齐策马上补充说:“楚国这次来的使臣是伯州犁与伍举,两人手中持的是美玉与毒帛。”

赵武眼睛一亮:“这么说,我可以安心回家了。”

上一次楚国派来的使者拿的是慰问品,这是服软的标志,但不是屈服的标志。而这次使者手持玉与帛。这是屈服求和的表现,所谓“化干戈为玉帛”说的就是这个礼节。

在战场上,两国使者宣读宣战词。手里拿的是武器戈。等到战败方求和的时候,派来的使者必须手持美玉与丝帛,求得对方的谅解。并贿略对方,让对方同意休战这就是所谓的“化干戈为玉小帛

正文 第二百六十一章明知道无效的努力

这次,楚国派来的使者也是特意精挑细选的:伯州犁原来是晋人,因为三徘之乱出逃楚国,在部陵之战中,赵武曾带领骑兵冲击到楚王车驾前,见到由养由基保护的楚王,他转而向伯州犁致意,而后鞠躬退却一当时他手持干戈而退。

而伍举是楚国的普通士族,因为国内动乱,不得不出逃国外,曾在宋国居留过一段时间。赵武上任后,四处拨罗各国人才,伍举也因而得以受聘。赵武曾想把这位伍子胥的爷爷诱拐到晋国,使得伍子胥也诞生在晋国”最好诞生在赵氏,但可惜因为蔡国贤臣声子的阻挠,使的楚国令尹子木中途重新招引伍举回国。

但不管怎么说,伍举与赵武有一段情份存在,他作为使者,再加上晋人伯州犁,等于双保险出现,赵武能不接见吗?

伯州犁与伍举显然对自己受到的接待很满意,上次派遣的楚国使臣沈向,赵武仅在最初见了一下面,其后,具体事务都由他与自己的军司马商谈,而这次两人的到访引来赵武亲自出面,亲口与他们谈论具体事务”,这种接见级别,显然比沈向高出了许多。

“我要走了”赵武开口就是这句话:“秦国已经派遣使者抵达了我们的国都,要求与我们单独媾和。这次秦国派来商谈媾和事宜的使臣。是秦君的弟弟公子缄,当然,我这么说不是嫌楚国的使者级别太低。在我看来,由你们两个出面,份量已经足够了。

敝国国内发生这样的大事,所以寡君召唤我立刻回国,主持与秦君媾和的事宜但你们两个听到这个消息且慢高兴,因为即使我回国去。秘)的军队也绝不撤退半步,直到我的要求全部愕到满足。

我所担心的是,由你们两个出面洽谈的盟约,楚国人能遵守吗?或者,楚国随后继位的国君翻脸不认人。直接把你们两个抛弃了,以方便自己撕毁这份盟约”你们两个都不是外人,我再说一句大实话:在我心中,实在是把楚国看成我晋国的提款机,我巴不得楚君撕毁条约。以便随时再来楚国提取现款。”

伯州犁看了一眼伍举,犹豫了一下,一咬牙,显然下定了决心,回复说:“我妻子已经把我的孩子送到了吴国,,说实话,我在楚国已经别无牵挂,这次能够达成条约。是希望回报楚国多年以来收容我的恩情。即使我因此被牺牲掉,我也无怨无悔。”

伯州犁这句话,其实是在隐晦的告诉赵武:别相信楚国人的话。这份条约即使签订了,楚国人也会随时撕毁;而我本人早已经有了这种觉悟,所以我不怕挑起这份沉重的担子。

赵武还不知道,其后,的州犁的儿子在吴国隐姓埋名,但他的孙子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他的孙子名叫伯蓟,是众所周知的一介。大奸臣,他贪图越国财产,陷害伍子胥。导致伍子骨悲愤自杀,而吴国自毁长城被灭之后,伯蓟本人也让勾践给杀掉。落了个可耻的下场!

一旁的伍举显然第一次听到这样的秘辛,他瞪大眼睛望向伯州犁,只见后者坦然的冲他点点头,于是,这位伍子胥的爷爷紧紧地抿了抿嘴。用这个动作告诉伯州犁:他绝不会向楚国泄露这个秘密,,

伯州犁后来果然被杀即使是真实的历史上,楚国人也因跟赵武的饵兵总会而深感失望,觉得没能爬到晋国的头上占一会上风,全是因为伯州犁这位原先的晋人,在书写盟约的时候偏袒了自己的祖国,所以要找茬子杀了他,以平息楚国贵族的愤怒,挽回楚国的面子,

真实的历史上,伍举协同伯州犁参与饵兵之会,事后当然也成了楚国贵族的排挤对象,他的后人不得不追随伯州犁的脚步,前往吴国投奔伯州犁的孙子伯蓟”

眼见这两个人的孙子,曾是亲密的战友,也是生死仇敌,但这一复。两人的命运因为与晋国媾和的事宜。而紧密的连在一起。他们两介。家族不得不唇齿相依,所以伍举不能向外透露伯州犁的秘密,更何况他从伯州犁的话中,已经听出了楚国国君心中的秘密楚康王确实只想让晋军退兵,以挽回自己的面子。他只想如此。

为达到这个目的,楚康王愿意答应晋人的一切条件,因为他事后压根没打算遵守这些条约,所以条约内容是什么,他无所谓了。

赵武仰天一笑,细声细气、但霸气十足的说:“其实,我们并不在意你们的国君说了什么,我们在意的是他做了什么做为他的敌人。我们其实挺喜欢他的言的无信的。”

伯州犁与伍举很愕然,赵武继续微笑着说:“上一次楚国使臣沈向来的时候,告别的时候他很愤恨的说:曾经问鼎天下的楚国,沦落到如今这个地步,不知道楚国的先王知道后世子孙如此不争气,该怎么在坟墓中哭泣?

他说得对!确实是楚国后世子孙不争气。”你们知道强者恒强的道理吗?这个道理说的是:强者录了山;强者占有一切;强者不停的靠吸取弱者的血肉发展肛犬去;所以强者根本不可能被打倒。它只会被削弱,被各种自身的原因而削弱一所有的强者都是这样衰落下去的”。

让“马太效应”见鬼去吧,赵武在春秋时代说出了“强者恒强。的真理,今后“马太效应”应该被称为“赵武效应”。

“细观楚国的发展史,很是令人深思。当它崛起的时候,每个人为崛起付出的努力,都可以得到承认;每个人的付出,都能得到报酬,这就是楚国崛起的原因。但后来,楚国失去了“公正。与“公平。的社会环境,所以,蔡国的贤人声子才说:楚国开始“阶层板结”

如今的楚国没有公正与公平小庶民的努力必须得到贵族的认可,当贵族认为这努力一钱不值时,那些努力的人就得不到丝毫报酬为了维护自己阶层所享受的特殊利益,楚国贵人们当然要否定“别人的努力成果。

于是,没有了公正与公平环境的楚国,贵族们只想着保证自己的既的利益,而庶民百姓则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努力,都得不到承认,于是他们放弃了努力,“尊重现实,的生活下去;于是,楚国开始衰落;于是。其它的强国,其它处于楚国视线之外的小强国(比如吴越),开始悄悄发展,当它们强大的足以和楚国抗衡的时候,楚国的利益集团们为了保证自己在国内获得的利益,他们宁愿对外步步退让。

于是,一个更强大的存在崛起了细遵循强者录夺一切的基础法则。楚国庶民的一切利益,就要被那些后起的强国吸纳,而为了维持贵人们在国中的利益,他们会更加深重的录夺庶民的努力,努力去讨好后起强国,以便维持自己的特殊利益,直到楚国灭国那一刻。这是人世间基本的规律。失去公平公正环境的楚国,即使所有的楚国人都知道这一点,他们也无可奈何,只能看着自己的国家一天天的被新起强国录夺一切、占有一切。然后衰落下去。”

赵武深吸一口气,轻声说:“楚国的衰落不能怪别人,全是它自己折腾的。所以这次媾和,我并不担心一个衰落的楚国不肯承认条约。因为,在那种情况下,明知道自己逐渐走向衰落,却依旧连基本的信誉都要抛弃,那么楚国必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