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春秋小领主 > 第 240 部分阅读

第 240 部分阅读

这年头,狗都可以称王,真是末世啊。

恍然间,晏婴马上反应过来。这是吴国在向他炫耀国威。!

想到这一点,晏婴又好气又好笑。

齐国是什么国家,一流大国。连晋国人都不敢高呼二、随意指挥的等强国不讨眼屎大的地盘。才甘灭过不少类似的国家,现在,他们居然”

于是,晏婴闭上眼睛,站在吴国宫殿的台阶下陛下闭目养神。吴国人嚷嚷什么。对他来说像是苍蝇飞舞,不值得关注。

吴国侍卫再次高声重复:“天王召见。”

晏婴依旧无动于衷。

吴国侍卫没有办法,径直走到晏婴跟前,一字一顿地说:“天王请见”天王请见啊”啊!”

晏婴故意装作惊诧的样子,反问道:“臣受齐国国君之命,出使吴国。谁知晏婴愚笨昏聩。竟然搞错了方向,走到周天子的朝廷上来了,实在抱歉。请问,何处可以找到吴君?”

躲在吴宫丘顶的余昧听到侍从气喘吁吁的赶来报告,无可奈何传令:“吴君请见。”

吴国的宫殿处处仿效中原建筑,也是一座数重山丘的丘城,侍从站在丘顶扯着嗓子一宣布,台阶下的晏婴立刻听到。他整了整袖子,正了正帽冠,特地仔细疏理了一下深衣上的玉佩,这才一板一眼,双臂举至齐眉,深鞠躬,用标准贵族强调行礼:“萎姓吕氏,公爵杵向,问候吴候。”

晏婴这是欺负人。

齐国是姜太公后裔,吕氏,齐景公名叫杵向,公爵。而吴国。按照晋国替吴国伪造的历史渊源,他们姬姓,是周太王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流浪到江南,自创的国度。最早叫自吴、工吴或攻吾。等到周朝建立,周武王封吴国为侯爵,这才让勾吴改名为“吴”国。

比尊贵,齐国始祖是周武王的老师姜太公;比爵位。齐国是公爵。吴国是侯爵;比熟知贵族礼仪”余昧才从庆封那里获知了全套中原礼节,正感到学无止境呐,晏婴给他现场演示了一下标准版“炎黄礼仪”

晏婴行的是诸侯之礼,是时臣竭见诸侯时当行的礼仪,不是葬见“王”的礼仪。

春秋时代,两个人的便宜不能占,因为谁也不能从这两人身上占到便宜:一个是齐国晏婴;一个是郑国子产。小

自命不凡的吴君余昧,本想利用刚学到的礼仪知识,难为一下能言善辩的齐使,结果自讨没趣,好不尴尬。但他仍不死心,便故意装作非常诚恳的样子,对晏婴说:“一国之君要想长久保持国威,守住疆土,该怎么办?”

晏婴不加思索地答道:“先人民,后自己;先施惠,后责罚;强不欺弱,贵不凌贱,富不傲贫。不以武力威胁别国国君,不以势众兼并他国。这是保持国威的正当办法。否则,国家就很危险了。”

吴君余昧毕竟第一次接见中原大国的高官。心里有点怯场。晏婴说的冠冕堂皇,却处处与吴国现在实行的国策不相符,吴君不知道该如何挑刺一他其实没完全听懂晏婴的话,他从师庆封不久,中原语言,尤其是中原贵族语言那种隐晦。婉转,他还没学会,所以晏婴把他说愣了,他张嘴结舌,说不出答词来。

其实,他只要反问一句,就可以让晏婴哑口无言你们齐国只这么强国的吗?你们齐国不以武力威胁别国国君,不以势众兼并他国吗?

在这个春秋末世。谁都不清白,都别故集装凶

可是晏婴就是来装的,依仗自己文化底蕴深厚,晏婴继续说:“《诗》云:哥馍定命,远犹辰告。敬慎威仪,惟民之则把宏伟的规划审查制定,把远大的谋略宣告于众。尊敬的使用合适的礼节。让百姓效仿

晏婴最后哪句话,意指吴国国君使用了不符合自己身份的礼节,要求外国使臣觐见。吴国没有阶级区分清楚,以后必将陷入内乱…但可惜,吴国国君听不懂这样的弯弯绕。

被晏婴的滔治不绝斥的昏昏沉沉余昧。好不容易抓住一个空挡,赶紧问:“卿言甚佳,余昧受教了“你出使吴国,所为何来?”

晏婴昂然回答:“外臣为吴国的强大而来!”

“吴国怎么强大?,…哦,好像吴国现在已经很强大了,你们中原人无可奈何的楚国,现在被我们打得直喘气,我们吴国这样,算不算强大?”

“不算一一如齐袒公尊王攘夷,帅诸侯朝贡,这是一种强大;如晋国。自文公称霸一来屡次盟会天下,那时诸侯如果有纠纷,必然想到晋国会替我们伸冤。这是一种强大!如周武王举兵伐纣,建立大周,这是一种强大!”

晏婴连续举了两位霸主、一位开创周国的“王”来表述强大的概念,这三位人物都是吴君余昧只能仰望的人物。余昧咽了一口吐沫:“盟会,,啊,我明白了,等到有一天,我也弄一场盟会。”晏婴马上问:“诸侯伐楚,吴君也参加了,如今盟誓台已经建好,晋国正在召集天下诸侯盟誓,吴国会参加吗?”

正文 第三百二十四章 富裕

吴君余昧把牙齿咬得咯咯响,回答:“有楚无我,有我无楚,既,然楚国是盟会主角之一,那我们绝对不会出现在盟会上。”

晏婴满意地点点头:“我们齐国是要参加盟会的,我们是监督誓约”另一位监誓国是秦国。”

余昧听到这话,稍稍一怔。晏婴拱手:“寡君欲通好吴国,今晏婴已经完成了使命,请吴君容许我离开。”

余昧还在愣着,傻傻地随口应了一句:“上卿这就要走啊,寡人还有很多问题要问突然间,余昧眼睛恢复了清明,问:“上卿准备什么时候走?”

晏婴答:“明日一早!”

余昧稍稍想了想:“上卿来去匆匆”寡人知道上卿忙碌。明日便派我的儿子僚前去送别。”

晏婴拱手告退,走出吴国宫门,随从惊愕的提醒:“主上,我们千里迢迢来吴国,你还没提到庆封就告辞,这”

晏婴微笑,轻描淡写地回答:“我已经提到了,吴君已经听到了,我们的使命完成了!”

随从很纳闷:“主上何时说了?我们怎么都未曾察觉?”

“我说诸侯会盟,齐国是监誓国,这事告诉吴国国君,我们齐国的实力。同时警告吴君:天下诸侯都参加了这么盟会,盟会过后楚国人就能腾出手来,而吴国此后不免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即使他们再危险,晋人也不会来救援,在这个时候,招惹我们齐国这样的大国。对吴国来说不是好事!

吴君听懂了我的意思小即使他当时听不懂,但我的话他听进去了,事后他会回想一下,左右会提醒他注意。另外,楚人也会让他明白自己的处境。那时候,吴国就真的无暇顾及庆封了!”

随从依旧不懂:“主上难道不担忧。吴君听懂之后要求参加会盟,最终成了我们的盟国。那我们今后反而不方便动手了!”

晏婴答:“我突兀地告辞,吴君不加阻拦,说明他已经慌了神。明白楚人从北方腾出手来,压力将全部转移到吴国身上,所以他没有心思应付我了。但吴楚世仇,双方都不可能放下仇恨。把彼此当做盟友。再说,晋人也不会愿意吴人与楚人缓和下来。”

随从明白了,马上添了一句:“郑国人恐怕也不会让吴楚休兵。”

此时,新田城,晋楚盟誓进入了最后阶段:双方讨论参加盟誓的成员国。

这次结盟,可算春秋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尤其是晋、楚双方一起结盟,并有齐、秦两大国认可,更是空前绝后的。晋、楚之外,有资格参与结盟的还有宋、鲁、蔡、卫、陈、郑、许、曹等十余个国家。由于齐、秦两国地位特殊。对于晋楚两霸主并没有专门朝见和纳征义务。所以只是它们认可盟约小而不作为正式饰约国。

去除齐秦之后,宋国请求再度去除蔡国。因为蔡国现在已经是他们一个郡县了,对此。赵武爽快地答应下来。紧接着。宋国要求将滕国当做自己的属国,从名单上去除。赵武在此答应下来。

与此同时,齐国要求从名单上去除都国。因为都国也成为了齐国的属国”赵武同意了;郑国要求去除陈国,理由跟宋国一样,赵武依旧同意。

这份名单到了现在,已于真实的历史大不相同了名单上还增添了燕国。齐国接着要求从名单上去除燕国,燕人对此发出抗议,认为自己只是附庸。绝不是属国。赵武接受了燕国人的说法,拒绝了齐国的请求。

“幸好牵好。晏婴不在”赵武拒绝齐国后。欣慰地将燕国划入名单。

叔向也暗自欣慰:“不错啊,晏婴不在,齐国的鲍国呐呐不言。丧灶说话总说不到点子上。

明明燕人刚刚贿赔完齐人才获得承认。齐人却在此问题上退缩了。”

刚好戚林父总进来,插嘴说:“接受贿略承认燕国新君,毕竟不是什么荣耀的事情,相比晏婴在此也不会把这个当做理由提出来,”执政。楚国人的要求来了。”

赵武微笑着补充:“晏婴在此的话,他会诣治不绝,从三皇五帝开始说起,说燕国是齐国一手复国的,等等”好吧,楚人提了什么要求?”

戚林父回答:“楚人说:这次盟会,鲁国的地位应该向滕、部两国看齐。滕、都这两咋小国是别国的属国,不参与盟誓。而鲁国一向以来。相当于嗯,简直就是晋国的属国。所以鲁国不能参加盟会。

“无稽之谈”赵武冷笑:“鲁人在郓都城下表现的非常勇烈,楚人这是报复,是故意给鲁国,也给我们晋国难堪拒绝他!”

“还有,楚国说:秦国既然不参加饰约。那么就不用到场了一秦君拒绝到场监督誓约。”

“没问题”赵武脸上笑得跟一朵花似的:“告诉楚人:我正发愁怎么应付秦人,既然秦人不到场小正好!”

叔向反驳:“执政,如此一来,二方面就没有监督誓约的人了:相反,我们晋国却有,洲欠意味着我们将低楚人一头吗?”

“没关系,楚人就喜欢在细节上玩弄小花招,无关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