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正弯腰把满地落叶抓进麻袋里,这边才抓完,一阵风又落了一地。
她往自己院子走,两边小楼夹一条穿堂,兄弟几房都在这里,像串在一根绳上的蚂蚱。
旧式房子的屋檐都很宽,阳光照不进来,一切都显得阴暗潮湿,墙是起了霉斑的水泥壳子,挖出四方的窗户,褪了色的珊瑚红窗框嵌着白玻璃,雪青的窗帘要遮未遮,似有人躲在后面朝外偷看。
英珍想起自己刚嫁进来时,府里请了数十工匠在修缮重整,乒乒乓乓敲打响,空气里散发着油漆的味道,十分的热闹,如今光景是一年不如一年,房子也老了。
她听见大爷在拉胡琴,薛姨娘咿咿呀呀在唱,她是堂子出身,初嫁进来时喉咙似萧管般鲜亮,如今再听已不复当年,总有种劫后余生的意味。
她踩着这曲乐声回房,进门就见丫鬟鸣凤迎过来:“舅老爷他们在明间候了许久。”
英珍嗯了一声,朝明间走,见个小姑娘扒着扇门探头探脑,看见她连忙缩进去,迈进槛入眼便是地上堆的五六个红木箱子,看去很墩实,沉甸甸的,鸣凤打起帘子,便见男人坐在椅上喝茶,女人牵着小姑娘局促地面朝她站着,见到她忙笑着招呼:“姑奶奶好!”又哄着小姑娘叫她,小姑娘怯怯的,含糊的叫了声,闪身儿避到女人背后去。
纵是数年未见,终是血亲,还是能认出哥嫂相貌的。
英珍点点头,在他们对面的椅子坐了,鸣凤执壶给她倒茶,她嫂子陪笑道:“箱子里搁着咸鸡咸鸭咸蹄膀、年糕和糯米,对了,还有酱排骨,你哥说姑奶奶最爱吃三凤桥的,就多带了些来,一路压在箱子里,还请丫头赶紧开箱拿出晾一晾,恐要捂坏了。”
英珍道声感谢,命鸣凤去开箱取物,她嫂子推了小姑娘一把:“你去,你晓得装在哪只箱子。”
小姑娘躲在她椅子后面,手指抠着旧藤条突起的斑结,扭捏着不肯。
鸣凤哄道:“我带你去吃糖罢,有牛奶味、桔子味、薄荷味,还有巧克力。”馋嘴战胜了恐惧,她乖乖随着去。
虽黄昏已近,但还天未黑,为省电没有开灯,房里灰蒙蒙的,只有窗牖的雕花格隙透进光线来,英珍离得近,一条条在她脸上摇晃着,映亮了唇边浅淡的微笑。
她哥嫂一直偷窥她的脸色,这才暗松一口气,如释重负地哼哼笑起来,她嫂子奉承道:“姑奶奶还这样年轻着。”
英珍却觉得讽刺,嫂子说话的口吻没有数年后初相见的疏离,像极昨日才见今又恰巧遇见了,说着类似你吃了么这样的敷衍话,故意把中间大段的空白给遗忘了,或许是想一笔勾销。
那哪里会是空白呢,那般的浓墨重彩,几乎含进了她全部的人生。
她朝小姑娘的背影呶呶嘴:“这是桂珠么?”
她嫂子摇头:“姑奶奶认错了,桂珠前年已过门,这是最小的一个妹妹,名儿叫桂珊。”
“桂珠都嫁了。”英珍自言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