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君子报仇,十年靠脸 > 第68章 66.65.64

第68章 66.65.64

澹台烨一听,差点从椅子上滑下去。

东南沿海两条战线统一到一人手下,意味着燕重锦能调用驻扎在两江港口的水师,随时可以集结二十万大军......梁焓想干什么?

“池侯爷,劳烦你尽快入宫一趟,告知皇上我们回来的消息。”

池寒看了看外面的天色:“这马上入夜了,宫门很快要落锁,明日再觐见也可以吧?”

“还是越快越好。”

“为何?很急么?”

“也怪我乌鸦嘴。”澹台烨口吻肃然地道,“皇上可能迁怒于击沉浮生号的倭寇,要大规模对外用兵。但清剿海盗何须燕重锦挂帅?只怕......他是在准备远征东瀛。”

池寒和步川内伊对视了一眼,皆面露惊色。

澹台烨猜得不差。

在他们返回中原之前,淳国的使团已经带着国书,登上了前往东瀛的船。

对于交涉结果,梁焓做了两手准备。

如果天皇就追捕池寒的行为致歉,并保证不会再发生此类不愉快的事情,自己也不会不依不饶。至于向对方索要的两个国公府公子,他并没抱太大希望。毕竟梁笙和澹台烨是落在四处流窜的倭寇手里,天皇就算帮着找人,也未必寻得着。

但如果对方死不认错,拒不道歉,仍坚持铲除浮生馆,追杀淳国的侯爷,就别怪他用拳头说话了。

然而,池寒连夜入宫,带来的消息让梁焓很是错愕。

梁笙和澹台烨居然不是被倭寇掳走,而是被浮生馆的武士救了?这事也太尴尬了,他那封强烈抗议、严正谴责的国书都送出去了!

“皇上,微臣和家母都平安无事,梁笙和澹台烨也回东都了,天皇不可能找得到人......”池寒不敢说下去了。

兴许这位主儿就是存心要打东瀛,根本无所谓寻不寻得到人,那二人可能只是淳国开战的借口罢了。

梁焓饶有兴趣地望着他:“家被抄了,浮生号毁了,你和你母亲也险些丧命,还这么维护故国?”

池寒咬了咬唇,答道:“两国交战,受苦的是平民百姓,臣只是不希望由无辜者承担天皇和大将军的过错。”

“没错,打仗会死人,老百姓会受苦。”梁焓敲着书案道,“可你以为,和平年代就不会死人,百姓就不会受苦吗?东瀛平民生活困苦,每年数以万计的农人和渔民因病饿冻而死,这都是谁造成的?打仗造成的吗?”

“你们本就生存在资源匮乏的岛上,还要世代忍受天皇和军阀的压榨。重税盘剥之下,许多人活不下去了才被逼上海盗船,去做劫掠别国的倭寇。可天皇又做了什么?非但没反思为何良民锐减、田园荒芜、国库空虚,反而姑息养贼恶性循环!”

“池寒,朕可以明确地告诉你,如果你们不懂自救,继续拥戴这样的无道昏君,东瀛灭亡是迟早的事。”

池寒被他一席言辞厉色的话震骇到了。

千百年来,东瀛一直在走下坡路,却从没人想过反抗天皇。天照大神后裔的地位无可动摇,哪怕是大将军,也不敢挑战皇室的权威。

只有淳国人敢评价自己的皇帝是明君还是昏君,而东瀛人对天皇有着近乎盲目地崇拜,即便对方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国君。

“可是......就算推翻了这任天皇,下一任天皇也未必就是明君......”

这孩子怎么这么耿?!梁焓无奈地道:“还要天皇干嘛?留着过年啊?你自己当国王不就得了!”

池寒险些吓跪:“臣不敢......”

“有何不敢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天皇是神裔,凡人怎能取而代之?”

梁焓噗地一声笑了。

作为一个亲眼见过神仙的穿越者,他不敢随意抨击古人迷信。但当权者那些蛊惑人心的手腕,他一个搞历史的再清楚不过了。

“不就是神迹吗?鱼腹丹书、野狐夜嚎、天降奇石......你喜欢哪种?要不朕给你搞全套的?”

池寒擦了把汗:“陛下莫消遣我了。”

玩笑开到这里,梁焓反倒真动了心思。

日本被明太祖列为不征之国,是因地域偏僻,限山隔海。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即便兴兵占领该岛,中原人也难以维持统治。

换句话说,这仗就算打赢了也是亏本。

但朱元璋受时代的影响,眼界有限。他认为区区岛国,对中原的威胁甚小,不足为惧,却没意识到你不犯人人会犯你。日本在天皇的统治下,国民的扩张意识一代比一代强。

明人很快让丰臣秀吉甩了一耳光,清人又被甲午之战虐趴在地,随后便是长达八年的侵华战争......朱元璋看不起的弱小倭国,那些跣足斑衣的蛮人**,仅用五百年就骑在中国头上,在二战之中称霸亚太。

这样的民族,可不可怕?

梁焓不希望自己那个世界的黑暗历史,也在这个时空重新上演。

所以,他真的开始考虑扶植一个亲汉的倭王,由对方改变教化东瀛百姓的方式。这不仅对大淳当今的边防安定有利,从长远看,或许还能造福四海后世。

只不过,池寒心性虽正,却年纪尚轻、经验不足。如果真要扶植池家,还得有个脑子好使的替这小子控盘。

“你的意思朕明白,朕会慎重考虑,备战也不代表一定会开战。”梁焓搁下朱笔,沉声道,“但你要明白,此局走向还要看天皇的态度,并不完全取决于朕。”

想想天皇的德行,池寒心里就是一沉,他拱手问道:“如果真的开战,陛下可否容微臣参与东征?”

梁焓莫名地抬起头:“你要参与?你不是说过要帮东瀛吗?”朕可不想军中混个汉奸啊......

池寒苦笑道:“实不相瞒,以东瀛的实力,和淳国开战必败无疑。既然怎么都是输,还不如尽量减小损失。微臣对东瀛比较了解,可以帮淳军尽快攻占幕府和宫城。”

哦,日奸可以有......梁焓听懂了他的意思。

池寒希望淳人能够精准打击东瀛的皇族贵戚,最大限度地保障平民安全。

其实这也是梁焓的想法,战争的意义不在于流血多寡,而在最终的效果。这一点,西川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验证。

燕字军的不屠城不扰民战术,使得西川各城守军招降迅速。打土豪广发粮运动,也在战后极大地安抚了民心,让朝廷下发的各项政令得以实行。梁焓相信,东瀛人对天皇的忠诚,不会超过三袋口粮。

“如果真到了那一步,朕准了。”梁焓颔首道,“不过你也不用妄自菲薄,东瀛的战力,也并非不堪一击。”起码元朝的远征军就吃了两回败仗。

池寒眼中冒出一线希望:“真的么?”

“嗯,起码可堪两击吧。”

“......”

看着少年沮丧的样子,梁焓开心地笑了起来。

真不赖,瞅着这张吃瘪的脸,竟然有种碾压燕重锦的错觉。

“行了,今日就到这儿吧。你回去后和二哥打个招呼,让他捡个人少的空档,带澹台烨入宫觐见。”

“是,微臣告退。”

东都的春天随风而逝,很快入了夏。

天皇的回信漂洋过海而来,一同回来的,还有大淳使节的脑袋。

天皇在国书中历诉大淳皇帝的罪行,狠骂梁焓腰斩使节毫无大国风度,怒斥淳朝收买鹿良少主居心不良,抨击浮生号栽赃屯部号为倭寇,最后还要求取缔通商条例,禁止淳货倾销到东瀛。

梁焓阅完一笑。

这位天皇肯定不是穿越的,所以不清楚大清拒绝洋货后是个什么下场。西方列强通过坚船利炮轰开了天朝上国的国门,淳国自然也能通过战争强行打开东瀛市场。

用梁父的话说,谁断我财路,我断谁活路。

梁焓没回天皇的国书,而是直接给燕重锦下了御旨。

能动手就别逼逼,同样是他梁家混黑道的原则之一。

太和五年夏,水师提督燕重锦挂帅,率东海水师远征东瀛。

此战遣兵十万,战舰千艘,由新式海防营与东江水师联合出动,靠蒸汽船拖拽风力船,仅用五日就抵达了鹿良城。

天皇的脑子也不是很轻,他在发还国书时便有了备战意识,开始召集全国民兵,在沿海修筑防御工事。

只是谁也没想到,淳军竟然来得这么快。辛辛苦苦修筑半个月的石坝,泥巴还没晒干,眨眼就被对方一炮轰塌。

守城的士兵只能看清海上一片模糊的黑影,根本无法瞄准。即便开炮还击,打出去炮弹也只能落在滩头和近海,压根触不到敌舰。

他们绝望地意识到,自家火炮的射程和对方不是一个概念。

池寒眼睁睁看着鹿良城楼被炮轰烂,心塞地放下千里眼,对燕重锦道:“哥,差不多得了,又没多大仇。”

燕重锦瞪他一眼:“首战不立个下马威,后面还怎么打!”

“那你为啥非选鹿良首战?那是我家啊!”

作者有话要说:

“呵呵,就因为是你家才打着过瘾。”

“......”

------

即日起改为晚上10点更新,请大家温柔催更=3=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