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晃而过,转眼便翻过了年,才刚刚开春,叶氏便已到了临盆之际。
苏佩昀一见叶氏发动便如临大敌,寸步不离的守在拢月阁,衣不解带的在产房外守了两天一夜,直到一声响亮的婴孩哭啼声划破寂静的深夜,又听得产房内有稳婆高喊“母女平安”,苏佩昀一直悬着的心方才放回原位。
上一世叶氏的孩子才出娘胎便“夭折”,这一世却是母女平安,苏佩昀自是十分欢喜,头一个进屋抱了还在襁褓里的妹妹,笑着恭喜叶氏:“恭喜娘您得偿所愿,又给我添了个小妹妹。”
叶氏虽一脸虚弱,但脸上同样有着发自内心的笑容:“是啊,我就想生个像你这般贴心的小姐儿。”
还有一句话叶氏没有说出口———她生的是女儿,便不会碍庞氏的眼,也就能顺顺利利的长大成人了。
与此同时,宁寿堂的苏太夫人接到禀报后却倍感失望:“不是说这一胎定会是个哥儿吗?怎地又是个姐儿?这都一连生了六七个姐儿了!”说着不由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语气越发惆怅:“莫非伯爷真的注定命中无子?”
苏太夫人虽十分失望,但到底还是照着前头几位姑娘出世时的旧例,让赵嬷嬷捧了事先准备好的东西,亲自过去拢月阁探望叶氏母女,好言好语的宽慰叶氏,又抱着新得的八姑娘逗弄了一番,并未将内心的失望和不喜表现出来。
倒是苏老爷一得知叶氏产下一女,非但未曾觉得可惜,还立刻提笔给庞氏写了一封信,迫不及待的把这个“喜讯”告知庞氏,若不是苏太夫人打发人过来请,他竟不曾打算前去拢月阁看一眼新添的女儿。
苏佩昀母女倒是不在意苏老爷的态度,二房打从叶氏顺利生产后便一派喜气洋洋,苏佩昀不但要忙着安排人给叶氏调养身子,还要忙着给妹妹添置各种东西,还得抽空逗弄一日日长大起来的小豆丁,日子过得既充实又欢乐。
且先不提二房这头如何,却说苏老爷很快就接到了庞氏的回信,和回信一起送到的还有一封大红洒金的请帖———庞氏的父亲庞老太爷最近走了好运,阴差阳错的办了几件让皇上龙颜大悦的大事,破格被高升为内阁大学士。
又正逢庞太夫人整岁大寿,庞家便决定借此机会大肆操办一回,把阁老家的脸面给撑起来。
庞家和苏家乃是姻亲,庞氏如今又不明不白的住在庞家,庞太夫人自然要借此机会,下帖子邀请苏太夫人前去参加寿宴,趁机同苏家和解,把庞氏送回苏家。
庞氏已把母亲的苦心在信里同苏老爷明说了,因此苏老爷把帖子送到苏太夫人跟前后,便照着庞氏信里的指点,委婉的替庞氏求情:“娘,先前岳父大人荣升内阁大学士,我因不能擅离职守而未能亲自前去恭贺,已有些不妥;如今岳母大人大寿,即便我不能前去贺寿,您也该赏脸前去捧场才是,不然我们两家可就要疏远了……”
苏老爷说着略微顿了顿,偷偷的瞄了苏太夫人一眼,见苏太夫人面色虽有些阴沉不虞,但到底没有反驳他的话,方才大着胆子往下说:“再说我的任期马上就要满了,届时若是想要回京城谋个好差事,怕是少不得得要求岳父大人鼎力相助。”
言下之意便是想趁此机会多和庞家走动,为任期满后铺路。
苏太夫人自然明白这其中的厉害关系,暗自思忖一番后,点头做出决定:“亲家夫人既下了帖子邀我,于情于理我是该前去捧场,我这就让人准备准备,尽快起程回京。”
苏老爷见苏太夫人肯去,心里大喜,趁热打铁的问道:“那柔儿她……”
苏太夫人虽不愿让庞氏那蠢货回到苏家惹她心烦,但到底不能不顾全大局,只能遂了苏老爷的意:“你放心,此番回京我自会打发人将她接回来。”
苏太夫人和苏老爷商量妥当后,第二日便吩咐赵嬷嬷安排回京的大小事宜。不过因苏太夫人身子一直不利索,需要渝州一带的水土调养,所以苏太夫人此番回去并未打算长住,不过几日便打算转回渝州。
如此一来要准备的东西便少了许多,不过七八日的功夫,一切便都准备妥当,苏太夫人很快就定好起程回京的日子。
苏太夫人心知像这样的寿宴,届时必定会有许多名门望族的夫人奶奶参加,算是个变相的相亲大会,因此特意将家里几位适婚的姑娘全都带上,既想让她们跟着去庞家长长见识,也想趁机让她们在诸位夫人奶奶面前露露脸儿。
苏佩昀原想留下来照顾叶氏和幼妹,无奈打从赵夫人那事后,苏太夫人便认定她是个有福气的,将来定能高嫁,自是不肯将她留在家里。苏佩昀无奈,只能乖乖的命青鸟红鸾收拾行李,跟着苏太夫人一起回京。
渝州距离京城不算远,不过小半个月,苏家一行人便顺利抵达京城,住进位于西大街的诚毅伯府。
府上早已有人提前打扫布置妥当,苏太夫人一安顿下来,头一件事便是让人请了京城有名的工匠师傅并裁缝师傅,给苏佩昀几位姑娘赶制时兴的衣裳首饰,似乎下定决心要让苏家姑娘在庞太夫人的寿宴上大放光彩。
姑娘们隐约知晓这次宴会关系着她们的终身大事,个个都兴奋不已暗自期待,就连苏佩晗也日日缠着苏佩昀,一会儿要苏佩昀帮她挑选衣裳首饰,一会儿要苏佩昀教她分茶绣花,就连献给庞太夫人的寿礼也要苏佩昀帮她拿主意……不但事事都要苏佩昀指点,自个儿更是下足了功夫提前做各种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