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么积极,其实还是想为食安牟利吧。只要在这件事上,食安占据大义,以后整个市场哪些食品安全,哪些品牌值得信赖,还不是你们食安说了算。
如果换一家企业做这件事,这些牛奶企业恐怕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全是你食安现在风头太盛,一心想要制定整个食品市场的规则,然后自己坐收规矩制定的好处吧。”
赵安气极反笑,说道:
“如果要为了钱,哪个行业不比食品行业来钱更快,风险更低。我承认我是想推动相关标准的建立,也想让食安成为业界的标杆。但食安一直坚持信息的公开,只要我们足够透明、让整个市场一起来监管我们,食安哪怕成为龙头企业也问心无愧。”
孙局长准备再训斥赵安狂妄自大的时候,一直在旁边默不作声,看着二人激烈辩论的郑部长总算是开口:
“好了,老孙。你那些观念早就过时了,还是小赵同志有活力,有激情,有大志向啊。”
仿佛因为郑局长的训斥而有些惶惶不安,孙局长辩解了一句:
“郑部长,我只是觉得赵老板太狂妄了。这写不是单靠一腔热血能够解决的问题,这次我们证据也不够多,还有地方政/府的经济压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哎,所以我说你太保守了嘛。守成有余,但是开疆辟土终究不太适合。”
“郑部长说的是。”
孙局长一脸虚心受教的表情,没有再辩解什么。
两人对话的时间里,赵安也稍微冷了一些。这个时候他突然意识到今天的孙局长有点反常,就好像在……
就在赵安隐隐约约摸清楚真相的时候,郑部长突然转过身来对赵安说道:
“没想到小赵同志年纪轻轻,就很有担当与魄力嘛。我像你年纪这么大时候,可不敢有这么大的计划与愿望。”
听到这些话,赵安立刻打起十二万分精神说道:
“郑部长过奖了,我只不过是尽到了一个商人的本分罢了。”
“小赵同志知道社会上怎么称呼你吗?都说你是英雄,说你是在帮老百姓做实事。你觉得这个市场需要英雄吗?”
听到这些话,赵安身后的寒毛都竖起来了,这一瞬间他总算是明白孙局长刚才为何处处和他唱反调了。
自古以来,上位者最怕的便是挟功自居者。这样的人往往天不服地不服,带来麻烦一言难尽。
哪怕赵安再无私,上位者也不可能真将一个市场所有的公平、正义寄托于个人之上。
还好赵安对此有此足够清楚的认识,他连忙说道:
“食安从来没有想过去当一个英雄,这个市场真正需要的公正、透明、严格、合理的监督机制。食安一直以来的目标都是推动这个机制的建立,一旦机制建立起来,食安也会受到机制的监督与管辖。”
说完这话后,赵安便一脸诚恳地看着郑部长,这是他内心最真挚的想法。
郑局长并没有忙着对赵安的回答进行点评,只是沉默地打量着赵安,好似在判断赵安说的是不是场面话。
然而这种沉默只维持了几秒钟,郑局长便露出一个爽朗的笑容,仿佛刚才所有的凝重都只是一场幻觉。
“果然自古英雄出少年啊,说吧,你想让政府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听到这句话,赵安心中的石头总算是落地,起码在“三聚氰胺”这件事情上,郑部长的立场和赵安相同。
而一旁的孙局长也露出一个如负释重的表情,在刚才几分钟的交锋中,他所承担的压力一点都不比赵安小。
“郑部长,我就是想赵安政/府把上次抽查的结果全面公开,然后官方证明三聚氰胺的危害性。”
“就只需要这一点点帮助吗?不需要帮食安洗刷一下最近的冤屈?”
“不用了,这是食安自己的事情,交给消费者们自行去判断吧。”
郑部长眼神之中有一些意外,这小子也未免太懂进退了吧?不该提出的要求,一点都没有提。
总体而言他对于赵安十分挺满意,他也不介意泄露一些信息给食安。
“国家马上要调整质监局的机构设置,正准备抓一些典范,三聚氰胺就当个开门红吧。这件事你就不用太担心了。”
赵安只听出国家接下来有大的举动,但具体内容是什么,他并不清楚,不过估计和加入wto有关。
的确如赵安所想,华夏质监局在2001年与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合并成为质检检疫局,是国家正部级的职能部门。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华夏加入wto而铺路。
眼前这位郑部长便是即将任命、宣布的一把手,他正愁着新官上任三把火该怎么烧。
这个时候孙局长就主动联系上他,汇报了“三聚氰胺”事件的前因后果,请示他该如何是好。
郑部长眼光何其毒辣,他知道“三聚氰胺”的发生是之前纽西兰政府向华夏施压所导致。
他查了查赵安前段时间的出入境情况,便已经判定整件事都是赵安在背后推动。
虽然很好奇一个十八岁的孩子为什么有如此惊人之举,不过郑部长也没有去深究了。有的事不需要了解的那么详细。
于是郑部长便以长辈的身份提醒了赵安几句,让赵安再次惊出一身冷汗。原来自己认为□□无缝的计划,在国家机器面前完全一览无余。
但好在食安从头到尾都牢牢占据“理”与“义”,也没有借此牟利的迹象,所以政/府才默认的食安一切行为。
“记住,一切都要有底线。”
“谢谢郑部长的教导。”
赵安认真道谢,又与郑部长闲聊了几句,便离开了质监局,他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做。
现在已经得到了政/府的明确回答,他之后的计划就可以更大胆了。
等赵安离开后,办公室只剩下郑部长和孙局长两个人。
把办公室门关上后,孙局长回到刚才赵安的位置坐下,正好与郑局长面对面。
“部长,这么喜欢赵安这孩子啊?”
“哪里是我喜欢他,不是孙局长喜欢这孩子吗?我只是给孙局长一个面子。”
端起面前已经有些微凉的茶杯,郑部长毫不在意地喝了一大口,刚才说了那么多话,他也有点口干。
“我只是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而已,可没有任何感情上的偏袒啊。”
孙局长连忙否认。
“得了吧,就你刚才那拙劣的演技,也就只能刺激刺激赵安这种偏激的年轻人了,你真当我看不出来啊。”
刚才孙局长对赵安那些质问,其实都是国家最担心的事情。如果不把这些事情说清楚,政府和国家无论如何都不会为食安站台和撑腰。
虽然赵安在同龄人中已经算绝对的异类,但是在孙局长这个老江湖看来,赵安恐怕还是难以参透其中的关键,所以孙局长才选用如此拙劣的方法来引导赵安。
而一旁的郑部长并没有阻止孙局长的行为,而是在旁观了一场好戏。不过也正是因为这出好戏,郑部长对赵安有了足够的认识哦,最后给了赵安一个肯定的答复。
有些情绪是没有骗人的,比如赵安言语中那股责任感。
听到自己的计谋被领导一句话揭穿,孙局长没有任何的不好意思,只是干笑了两声。
如果不是对于自己的领导有足够的信任与了解,孙局长也不可能会邀请郑部长来办公室亲自见赵安。
只不过就像自己作为一名省级官员,有无数的利益平衡需要考虑,不可能随心所欲一样。郑部长需要考虑的事情更多,有的事情他只能摊开让郑部长亲自看一看,而不敢随意提出建议。
两个人默默思考之后可能出现的局面,以及该如何收尾。
良久之后,郑部长才感叹了一句:
“小赵同志,这人不错。”
“嗯。的确不错。”
孙局长低声赞同了一句。
而赵安离开质监局后,又风雨兼程直接前往t大和农大。
这两所大学的科研基金已经运转了几个月,赵安一开始定下几个有关于“三聚氰胺”的科研项目也有了初步成果,毕竟前期只是一些前期的描述性研究。
赵安最开始的计划是引用这些研究成果进行反击,虽然这也是在利用t大和农大的名声,但并不需要两所大学和教授亲自踏进这趟浑水。
当然赵安哪怕想要这两所大学主动下场也不容易,毕竟这些教授都是人精,知道那些企业有那么无良。
只不过现在赵安已经有了质监局的保证,自然有本钱做一笔大的生意。
于是赵安和几名承担了课题研究的教授单独私下交流,晓之以理,动之以利。
不要以为学者都是淡泊名利的存在,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追求。
同样是研究食品问题的学者们,有的人追求国泰民安,有的人追求学术声望,自然也有人追求金钱利益。但无论追求什么,此时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扬名机会。
从两所大学走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午后,本来怒吼的风雨突然也已经停了。赵安收起长柄伞,坐进车辆的驾驶位,然后点燃发动机。
是时候回食安,和一起奋战多日的战友们一起迎接胜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