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耕读人家(科举) > 第64章

第64章

殿试的结束真正为十年寒窗苦读画上了一个句号。可是对林蓁来说,一切或许才刚刚开始……

就在这天晚上,皇宫的藏书楼文渊阁前,那座不算很起眼的殿堂文华殿里灯火通明,收卷官将今日收上来的三百多封考卷一齐交给了专门掌管弥封的官员。而弥封官盖上印章,这厚厚一叠卷子就送入了东阁之中。一直到了第二天的卯时,十几位读卷官鱼贯而入,开始读卷,给他们的时间只有一日。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要仔仔细细把这些文章品评一遍。受卷官早已将会试中名列前十的卷子挑了出来,送到肃然端坐在一旁的杨一清面前,让他从这十分试卷中选出三份作为一甲,再交由皇上钦定名次。

杨一清忙了一天,也已经有些疲惫了。他刚拿起一份想看,却见文华殿门口来了一个内侍,对他恭恭敬敬行了个礼。杨一清一瞧,这来人乃是皇上身边的一个内官,赶紧站起身来,问道:“可是皇上那里有什么旨意吗?”

那内官微微笑了笑,道:“杨阁老,皇上有一句话嘱咐。”

杨一清忙道:“皇上有什么吩咐?老臣一定照办。”

内官凑上前去,低声道:“皇上知道杨阁老正在读卷,便说了这么几句:‘思焉而得,故其言深;感焉而得,故其言切;触焉而得,故其言易。’皇上还说,如今大局初定,这一届选士尤为重要,望阁老细细看卷,好好斟酌。”

杨一清深感这位嘉靖皇帝比他的堂兄难伺候多了。他历经四朝,计除朱厚照手下最大的权奸刘瑾,仍全身而退,安安稳稳致仕归乡。朱厚照南浔的时候还曾去他府上与他畅饮两昼夜,他还能劝得朱厚照取消了一部分行程,让百姓免受宦官侍从们的骚扰,杨一清明白,朱厚照虽然想起一出是一出,但却是个性情率真的人。可朱厚熜阴晴不定,还动不动就打个哑谜,他这次复出可真是又回到了更险恶的风口浪尖上啊!

杨一清心中叹息着送走了内官。坐在椅子上翻阅着那十篇文章,都是经历了乡试、会试一步步选拔上来的才俊之士,个个议论精辟,篇篇锦绣,字字珠玑。杨一清自言自语道:“‘思焉而得,故其言深;感焉而得,故其言切;触焉而得,故其言易……’苏老泉这话说的没错,莫非是皇上不喜文章言过其实,要我选些平实近人的出来?”

他正在琢磨,只听坐在一旁判卷的张璁、汪鋐二人看着一份卷子,连声赞赏道:“这篇文章真有苏文风骨啊!哪怕是三苏在世,下笔也不过如此了!”

杨一清心中一亮,关键不是这话里的意思,而是说话的人!他隐约听说皇上曾经派人去判会试卷子的考官那里打听,有没有文风类似苏文的士子,如今人人学的都是程文,谁敢落笔如此奔放潇洒呢?他不知道皇上有没有打听到他想打听的答案,但是现在,他知道该怎么做了!

杨一清开口对二人道:“二位大人,可否把那份卷子给老夫看看?”

张璁并不曾读过林蓁的文章,可屯门海战之后,汪鋐曾眼看着林蓁向当时的广东提学副使魏校请教学问。当时林蓁的文章虽然还很生涩,但他的文风很有特色,既博辩,又明快,汪鋐印象很深。如今手中这一篇文章,还有字迹,都让他有一种熟悉之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