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设置: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科举之首辅 > 第31章 崭露头角

第31章 崭露头角

不止是因为所说话的内容,还因为他说话时的那份气质,坦坦荡荡,落落大方。

“按笔画的多寡来对文字和部首进行排序,宁砚,你可算是开了一个先河啊。”纪良和点着头说到。

说完,纪良和将宁砚交给他的那几张纸递给了离他最近的一个人。“你们都传着看一看。”

那人双手接过,而后放在手旁边的桌子上,和同坐一席的人一起看了起来。坐在其他座位的人也按捺不住,起身来到了这里,凑在一起看了起来。

一边看着还一边小声的议论起来。

没过多久,最先看完的一人指着那几张纸激动的说到:“大人,这种方法绝对可行!辞书如果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编撰,对后世的影响肯定要超过《说文解字》一书。”

他们这些参与编撰的人肯定也能在史书的一角留下自己的名字。

“大人,下官附议。宁翰林的这种方法绝对是开了一个先河,让下官有了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下官肯定,绝对可行。”

宁砚听着这些人的夸奖,心里也不禁喜滋滋起来。有他们这些话,也不枉他这一个月废寝忘食的去钻研了。

虽然有后世的字典启发在前,但留给他的记忆寥寥无几,更多的记忆是根据汉语拼音来进行划分的。

但汉语拼音在这个时候根本就不可能出现,即使有他在,汉语拼音的出现也不切实际,毕竟汉语拼音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西方语言。在这里他要是提出汉语拼音,肯定没有能懂。

在只能用部首的情况下,他的确是下了很大的一番功夫才重新将原来的五百四十部压缩成了现在的成果。

光是删减得版本他都弄了七八版才有现在的这一版。现在想起来,他自己都有一些自豪。

纪良和不紧不慢的端起了桌子上的茶杯抿了一口,然后等所有的人将宁砚划分的部首看完之后才缓缓开口。

“你们都认可这种新的方法?”

一群人齐声说到:“下官等都认可。”

“好。”纪良和放下了茶盏,缓慢而坚定的说到:“那就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辞书的编撰。”

说完,纪良和看向了宁砚,眼中有些欣慰之色。“宁砚,若这本辞书能成,你当居首功。”

这话宁砚当然不敢接下来,即使事实真的就是这样。

但是在场算是官位比他高的人,他如果得意忘形的接下纪良和的这话,绝对会给他们落下一个狂妄自大的感觉。

他这个小小的庶吉士居首功,那他们这些五品四品的人呢?让他们居于何地?

这在官场中绝对是大忌,这样的人绝对是笑不到最后的,宁砚清醒的很,自然不可能犯糊涂。

“大人过奖了。下官只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进罢了。辞书的编撰这只是占了很小的一部分,以后收录文字这个庞大繁杂的工作才是重中之重。而这都要仰仗在坐的诸位大人。”

“那时在坐的众位大人才是首要的功臣,清墨怎么敢当得上‘首功’二字呢,如果大人觉得创造文字排列分类之法才能列为首功,那首功就应该是前朝《说文解字》的编者许慎,无论如何都轮不到清墨领这二字。”

如果说刚才这些人对宁砚是印象深刻,那现在他们对他就是欣赏了,包括纪良和在内。

他觉得,宁砚真的是将他训诫的那话:不骄不躁,给真正的记到心里了。他想起了章严维还专门找过他,与他谈起了昔日的好友宁伯生。

他知道,章严维是用这样的方法在变相的告诉他,让他在翰林院多多照顾宁砚这个古人之后。

他当然还记得宁伯生,也愿意看在已逝好友的面子上对宁砚照顾一二。但他如今看来,即使没有他,宁砚也能凭借着自己走出一条青云之路。

这样的人,没有道理会被埋没。

就在这一天,宁砚于翰林院中崭露头角!

**

自从定下了按宁砚所说的方法进行辞书的编撰之后,之后除了纪良和这个翰林学士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忙之外,其余的人完完全全就全身心的都投入到了书籍的编撰之中。

一本辞书的编撰并不容易,要涉及的内容太多,光是前期的准备工作就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

宁砚对这样的日子也很喜欢。每天就将自己埋在成群的书籍之中。也不去管官场中那些勾心斗角的事情。

每天上朝的时候,他就认真的去听,然后自己也去琢磨一些其中的生存之道。等到了翰林院后,他就将心神全部投入到了编撰书籍之中,心无旁骛。

因为他提出来的那些方法,即使他官职低微,为辞书编撰的过程中他没有被其他人的轻视,而是让他真真正正参与到了中间来。

就这样,一年半这个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悄然流逝……

※※※※※※※※※※※※※※※※※※※※

注1:《说文解字》中好像没有“昍”这个部首,但是有两个目并在一起的部首,为剧情需要我就自己添了一个,勿当真。

注2:首创按笔画多少排列部首和单字的辞书是明代梅膺祚的《字汇》,是他对《说文解字》作了重大的改革。

ps:问一句,章节后面有个待高审的红字是怎么回事?我也没写啥违规的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