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殿,早朝。
太后苦恼的坐在上首,看着下面争议不休的朝臣,怒吼道:“肃静,肃静……”
持续争吵了半柱香的朝臣听见吼声才渐渐安静下来,回到了各自的位置,直勾勾的看着太后。
太后没好气的质问道:“这儿是宣德殿,不是刚开的集市,看看你们,一个个的像什么样子,这要传出去真要把大晋的脸面给丢光。”
朝臣面面相觑,一片沉默,太后可很少发这么大的火,这次是真的动怒了。
半晌,见无人出声,太后才继续问道:“吵了半早上,可有哪位卿家想出法子了?”
原本晚书一大早就在宫门口等候陶知礼,除了和他说了下陶青衣的事,还要商量好早朝对待程实的法子。
两人一路进宫,法子是想出了,可还没等他们说,便有大臣首先递了折子:河东一带连续降雨半个月,现在已经死伤无数,而且还发了疫病。
一时间朝臣争议不休,有说直接放弃难民的,疫病无药石可救,直接让他们自生自灭,更有朝臣建议直接将难民圈起火烧,以控制疫病蔓延。
一部分朝臣是主张救援的,无论最后能救几个人,否则会失了民心。
包括晚书在内的一部分朝臣认为一定要救,这与朝廷的名誉、君主的民心无关,每一条生命都是无辜的,朝廷不该放弃他们。
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争论不休的一幕,惹怒太后。
面对太后盛怒,刚刚言辞激烈的朝臣全都噤声,无人回话。
太后再次怒道:“都哑了?刚刚不是挺能说的吗?章天禄,你说。”
章天禄是谏义大夫,平日里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刚刚也就是他先提出放弃难民。
如今听到太后点名,战战兢兢的站了出来,把刚刚的观点又说了一遍:“回太后,微臣认为灾民人数众多,如果放任自流,随意逃窜,将疫病带到各地,百姓死伤更甚。”
“微臣建议下旨灾民不可四处奔逃,就地焚烧,以防疫病蔓延。”
说完,心虚的看了太后一眼,毕竟这是草菅人命、滥杀无辜。
太后给了他一记白眼,“还有哪位卿家也是这么想的?”
有几人互相看看,又站了出来。
太后盛怒,看着站在下方的几人,当场下令:“枉朝廷对你们委以重任,如今不思百姓苦难,还说出活活焚烧百姓的话来,朝廷养你们何用?来人,全部带下去,统统降罪。”
还有两人因为踌躇不定,站慢了,这会站在人堆里,吓得浑身直哆嗦。
这么一看太后还算是个明君,否则一个女人能执掌天下这么多年,还真是少见。
晚书不禁暗自给太后竖了个大拇指。
把这波不靠谱的大臣拖下去后,太后继续问救灾之事。
经历了刚刚那事,谁都害怕再说错话,触了太后逆麟,堂下一片鸦雀无声。
太后这时把目光转向了姜云,微微点了一下头。
若不是知道他们俩之间有猫腻,谁也不知道太后向丞相点头示意。
果真,太后刚把目光收回,姜云就站了出来:“回太后,赈灾一事刻不容缓,多耽误一刻就少了无数条生命,还请太后速速下旨救灾。”
太后眼神一挑,“那依姜卿家所言,哀家派谁去比较合适?”
姜云徐徐道:“依老臣所见,此次灾害所涉地广,需指派一位颇有威望的大臣前往。”
太后点头表示赞同,继而看着下面人问道:“有哪位卿家自愿赈灾?”
太后话音刚落,姜云就继续道:“老臣建议户部尚书程实,程大人是正三品官员,又任户部尚书,前往赈灾,足以彰显朝廷对百姓的看重。”
程实?
晚书不禁把目光朝他投去,只见他一脸惊慌的站了出来。
看他表情,似乎事先不知此事,原来是被太后和姜云算计在内了。
程实面露苦涩,奈何这次是他老丈人点的名,不答应不行。
太后假意看着程实问道:“姜相举荐了你,程爱卿可有异议?”
程实冲着姜云看了一眼,见姜云使劲朝他点头,程实才回道:“微臣没有异议,微臣遵旨。”
就在此事即将要拍定的时候,苏泺突然站起来,转身向太后道:“母后,儿臣作为一国之君,应为天下人做表率,儿臣愿前往河东赈灾。”
晚书不安的朝苏泺看去,只见他双目坚定,似是下了定了决心。
看太后迟疑,以及一双吃惊算计的眼神,晚书忙站了出来:“皇上是万民的表率,皇上此举定能彰显我大晋的威武。微臣愿协同皇上前往赈灾,一解难民安危。”
晚书话音刚落,方宴见势也出来说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河东是我大晋的土地,受灾的难民是我大晋的子民。皇上堪为其亲身涉险,实乃我大晋的福气。微臣也愿一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