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 top”>01
前略
久未问候。你似乎还是一样忙碌,请多多保重身体。泰彦应该已经是名高中生了吧,时间过得真快。想必他一定和你一样优秀。小犬最后总算肯继承家业,我也暂时得以放下心中这块大石。
前些日子举办了同乐会,听说了关于你的传闻。你从以前就一直很杰出,所以须藤老师也一再地说,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老师相当硬朗。有人说老师不会老,这句话一点也没错。在须藤老师面前,我们始终是乳臭未干的高一新生——我向老师这么说道,结果他一本正经地告诉我:“当老师的人都很长寿没错,不过,我知道一位更长寿的老师。”
对了,关于你所问的问题——常野的所在地或是常野一族有关的事,几乎没人听说过。三班的寺崎,你应该还记得吧?听说他祖母会经告诉过他,有个人名叫“远耳”,此人对于千里以外发生的事,都能够像亲眼目睹、亲耳所闻一般。还有七班的安斋,他听说位于柴田郡的达磨山(据说这是通称,还不知道地图上是如何称呼。我会再进行tiáo查。)是常野一族的遗迹。寺崎似乎对此颇感兴趣,他说会找时间替我查查看文献(他最后辞去公司的工作,接掌家中代代相传的寺庙。现在已是一名了不起的住持。你见过之后,一定会大吃一惊。)我将你的地址告诉了他。本来有更多的问题想问,但俗话说,有钱有闲,没钱没闲,我已尽了最大努力。很抱歉,没能帮得上忙,但下次寺崎应该会主动和你连络才是。他做事总是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所以应该会tiáo查得比我更详尽。日后你返乡时,记得顺道来家里坐坐。
草草搁笔
致仓田笃彦先生
<er h3”>02
敬启
奥原要我告诉你达磨山的所在位置。我摊开地图一看,这并不是一座独立的山,似乎只是其他山脉的一部分山脊,所以我在地图上将有可能的地方标上记号。我那位曾经听闻此事的叔叔已经过世,因此无法得知详情,很抱歉。只知道那里经常有人失踪,所以从以前起便相当有名。
谨启
<er h3”>03
敬启
从睽违许久的奥原口中得知关于“常野”的事,感到非常吃惊,后来听说发信的来源者是仓田你,我又再度吃了一惊。因为我认为你从以前起,便一直是个一板一眼的人,对这种次文化不感兴趣,所以才会感到惊讶。我现在是一名六根不净的和尚。习惯这种生活后,倒也怡然自得。由于六根不净,所以这几年胖了不少。我的祖母是一位奇谭轶闻的口述者,她对各地的传说知之甚详,在我yòu年时,她guàn输了不少故事。祖母的怪谈相当骇人听闻。“远耳”也是她所说的怪谈之一,令我印象深刻。听说只要远方有人过世,“远耳”便会开始准备丧服。“远耳”对于不幸的事件特别敏感,因此,周遭的人们对他敬畏有加。因为你的关系,我最近外出工作都不再嫌麻烦了,家父对此也甚感欣喜。其实我的目的,是要向那些上了年纪的施主们询问“常野”的事。虽然人多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传说,都快要听腻了,但倒也听到了几则有趣的事。我原本以为“常野”是地名,但这似乎是常野一族的通称。他们拥有各种奇特的能力,但却是一群个性温厚、崇尚礼节的人,关于这点,每个人的说法大都一致。话说“常野”一词,似乎也有“经常在野”的含意在里头。他们不掌握权力,不聚党营私,融入环境中,以此作为信条,所以应该是一群很聪明的人。在这种穷乡僻壤竟然拥有这样的思想,令我啧啧称奇。也许他们是来自中国大陆。你如今位居高位,而且都这把年纪了,却对这些人如此感兴趣,令人感到这当中必大有文章,不过,这只能说是我这种小人物的猜疑罢了。总之,谢谢你给我这种打发时间的机会。就算你日后对此事不感兴趣,我也打算继续深入了解他们。倘若有什么有趣的发现,我会再与你连络。
谨启
致仓田笃彦先生
<er h3”>04
前略
托你的福,我现在看起佛经来,毫不费力。因为最近一直在翻阅古文书。不过,视力倒是愈来愈差了。也许只是单纯的老花眼,但家父近来觉得我不太正常。因为我现在连酒也不喝,整天都在看书。不可思议的是,在我查阅和“常野”相关的古老书信和纪录后,发现有许多轶闻相当引人注意。前不久,我在丸林町一户望族家中见识了他们的仓库,发现许多sè彩鲜艳的书见台。听说这户人家的孩子,代代都是用这种书见台念书。明治时代,有一户拥有惊人记忆力的人家曾在此居住,这些书见台便是那名主人转让的谢礼。那户人家不仅将所有古典文学记于脑中,还能当场说出屋主的家世渊源和过去发生过的事件。我对此事很感兴趣。“常野”一族的能力似乎相当多样。我最近听说,他们当中还有人能长生不老。据说有名活了两百多年的长老,不过,此事真假仍有待商榷。我预定下次去见安斋。想向他拿那份地图,到达磨山一探究竟。
草草搁笔
<er h3”>05
前略
愈来愈投入了。感觉过去所见的景致,如今都别具另外一番风味。平时走过这些市町和村庄,不会有任何感动,但现在却觉得“常野”一族的后裔或许就隐居其中,每样事物都满是不解之谜,让人感到无限美好。有人说,老年人的恋情总是特别炽烈,我现在正身处类似的情况中。最近我踏足县外找寻他们的线索。令人诧异的是,上一封信中提到的那名长生不老的长老的传说,原本我对它只是一笑置之,但没想到在这里四处听到这项传说。我对“常野”一族兴趣浓厚的传闻,已在一些年老的施主之中传开,因此也开始陆续有资讯传来。老年人的资讯网委实不可小觑。等到有大致的雏形后,我再向你报告。
草草搁笔
<er h3”>06
前略
仓田,现在我已经分不清自己写这封信,是为了向你报告,还是为了我自己。在深夜时分,像这样独自一人待在寺内的某个角落,就着微弱的灯光写信,感觉自己就是某出连续剧里的男主角一样,还真有点不好意思。有人说,夜里写的信,白天就连自己也不好意思看,想必我写的这封信,也会令我羞惭满面吧。
也许你会觉得我怎么净是叨叨絮絮地写些莫名其妙的事,这是因为近来接连发现一些相互吻合的事情,让我感到有点陶醉。
事情的发端,是一件非常不起眼的小事。有一名和我熟识的古川富农,我在他家仓库里翻阅他小学时使用的教科书和笔记本时,发现一张铅写涂鸦。这名屋主个性豪爽,心思细腻,不但有深厚的涵养,也很幽默,是名容易亲近的人。由于他学过绘画,所以假日偶尔会一手握着当地的清酒,一手握笔做画。这幅看起像来是他年yòu时在课堂中偷画而成的老师肖像画,画得唯妙唯肖。一旁写着“鹤老师”三个字的这幅画,图中的人物身材娇小,长得仙风道骨。银丝白发缠绕耳畔,鼻梁上挂着一副圆框眼镜。带点外八的一双瘦腿,脚下穿着草鞋,膝盖处有点微弯。仿佛是为了保持平衡般,他的双手交握于背后。这幅画相当传神,虽未见过他本人,但也能从中想像他的模样,他的站姿确实和鹤非常神似。屋主笑吟吟地让我看这幅画,无限怀念地告诉我,这位是他小学时代的校长。当时我只当这是一件趣闻。
然而,过了约两个星期左右,我到市立图书馆翻找乡土资料时,赫然在某位商人的回忆录中发现“鹤老师”三个字,当时我心中的骇异,想必你应该也能理解才是。他对那名校长的描述,记载着“圆框眼镜”、“膝盖微弯,犹如鹤脚”、“秃头外加脚上的草鞋”。这名个性温厚的老师,应该已年逾七七大寿。我得先声明一点,这是大战前的记录。当时已年过七旬的校长,怎么会在一名战后出生的少年所就读的小学里担任校长?这未免也太悬疑了吧?也许是因这位名叫“鹤老师”的男子有许多亲戚,他的孙子也都当老师,容貌和他非常相似。然而,看过这两名观察力过人的小孩对此人的清楚描述后,让我益发怀疑他们指的是同一个人。事实上,这件事并非到此为止。老实说,截至目前为止,我也认为这纯属偶然,只是有两个不相干的人恰巧长得一模一样罢了。
地点跳到了青森县。我有一位大学时代的朋友,他的嗜好是采集植物,由于热衷此道,所以他定居于白神山附近。后来他终于建了一座可以居住的山庄,于是原本便不排斥登山的我,就这样拎着酒上山拜访。我这位朋友很能呼朋引伴,因此就连附近的耆老也来到他家中,解说白神山的历史。我听得津津有味,但有另外一件事更令我在意。听说在二次大战前,白神山上会有一座分校。主要是收容一些身子孱弱的孩童,过着几乎自给自足、怡然自得的生活。但是在那黑暗的时代,发生了一场神秘的爆炸事件,分校里的人全部丧命。似乎是一场相当严重的事故,山上整面地表被炸平;军方派人前来善后,民居被下令封口,那起事故就这样被埋藏在历史背后,不为人知。据说那所分校里有一位“鹤老师”。此人一样被称作“鹤老师”,而且是相同的模样。那名耆老以颤抖的手画出他的画像。这和我在古川的仓库里目睹的那名人物不谋而合:我并非感到兴奋,而是看得目瞪口呆。这名老师究竟以他那双草鞋走过日本的哪些地方、担任过校长呢?总之,我推算这名男子有将近四十年的时间,一直是以相同的模样担任校长。此人会是“常野”一族吗?
一口气写到这里,猛然往外一看,东方已露出鱼肚白,拉门外头有一道银光正逐渐扩大。看着这道光芒,我感觉自己宛如活在一个巨大的梦里,身处别人的梦中,心情无比平静。说起来,人的一生还真是不可思议。就我而言,在接触“常野”之前和之后,如同是过着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似乎变得有些感伤。我决定就此封缄,不再重看。
草草搁笔
补充
安斋寄来了这张新闻报导。看来,我们所说的达磨山,果然不太寻常。它的正式名称好像叫做白川山。
十一日下午八点左右,位于宫城县柴田郡白川町白川山(高五九四公尺)山脚下的一家旅馆,向白川警察署报案提到“仙台市内有四名女学生攀登白川山,过了预定的时间仍未下山”。这四人是就读东北学园大学三年级的田代百合(二十一岁)、城美由纪(二十岁)、真中香织(二十一岁)、海老泽嘉寿子(二十二岁)。四人从十一号下午上山,到了晚上仍未下山,也没和人连络。十一日当天,天气晴朗,天候一直很稳定,遇难的可能性并不高,但预测可能是遭遇某种事故。宫城县县警在十二日清晨开始展开搜寻。
下落不明的女学生们依旧没有任何线索
四名女学生于十一日在宫城县柴田郡白川町白川山失踪,警方于十二日凌晨展开搜寻,然而,五十名搜查队员终日搜寻,直到太阳下山,却仍未发现四人的踪迹。根据白川警察署的说法,白川山地势不高,视野辽阔,而且山路平缓,只要往低处走,必能走到国道。警方打算先暂停搜寻,等十三日再扩大范围,从白川山到地势险峻的熊野岳一带展开搜索。
<er h3”>07
前略
我逐一翻找一些老旧的小学老师名簿,发现一件奇妙的事。我们这位“鹤老师”待过的地方,似乎都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老师的名册和照片总是在时机巧妙的情况下消失无踪。相对地,这反而意外bào露出他是“常野”一族的事实。就连“鹤老师”的本名是什么也不知道。
草草搁笔
补充
关于在达磨山上失踪的女学生一事,历经两星期的搜索仍一无所获,最后搜索行动就此结束。听说当地又开始谣言四起,说这起失踪事件是神明作祟所造成。待这起风波稍微平息后,我也打算上山一探究竟。
<er h3”>08
前略
感到有些疲惫。没想到完全没留下任何纪录。我像马一样四处奔波,到最后也面临即将放弃的窘境。这几个月来恍如置身梦中。猛然觉醒,发现两个已老大不小的男人不断地书信往返,谈得净是这种虚无飘渺的故事,说起来真是匪夷所思。
老实说,我们虽曾经同班,但我和你并无深交,像你种冷静又聪明的优等生,曾让我感到嫉妒,这也是事实。我承认,有一段时间,我为了让家父刮目相看,而全力在工作上打拼,想成为一名事业有成的人。虽然从老早以前我便已发现,那不是我真正的个性,但心里仍抱着一线希望,觉得自己搞不好也办得到,而不断地咬牙苦撑,想起那段岁月,宛如恶梦一场。但到头来,同样是望着相同的明月,这种感触与日俱增。同样的明月,一直高挂空中,不分昼夜,我们各自在不同的地方仰望那一lún明月。尽管你我分处于不同的场所,但仍是望着相同的明月,如此理所当然的事,却有这么深的感触,莫非是上了年纪的征兆?总之,先休息一会儿。不久,可能又要出去奔波了。
草草搁笔
<er h3”>09
前略
tiáo查得愈深入,愈感到胆颤心惊。
我们这位“鹤老师”也许是个怪物。或许他从更早以前便已经存在这世上。我光是写到这里,便觉得背后冷汗直流。
我有一位朋友,在郡山开业当医生。他同时也是一名旧书收藏家,他在这方面的名气远胜过他的本业,全国的旧书店都对他的藏书垂涎三尺,一直引领期盼他死后收藏能流入市面,由此可知他收藏的惊人程度。我对旧书没兴趣,之所以前去拜访,是想了解他有哪些有趣的报导,可以让我过目。我一看便明白,他的收藏品个个都非常出sè,而且保存状态良好,但我却感到有点沮丧。因为他收藏的年代范围,是从江户末期到明治时代。尽管如此,我还是抱持着姑且一试的心情,寻找有无和“常野”有关的资料,而开始快速地大致翻阅,就在那时,一段文字映入我的眼中——就是“鹤老人”这三个字。我重新仔细端详那本书的封面。此书着于明治十七年(西元一八八四年),是一名醉心于芭蕉的,他本身同时也爱云游四海。此书的内容融合了俳句,以及他与人交游的记闻:昔日他造访福岛时,曾邂逅一名“秃头白发”,而且“膝盖弯曲如鸟的老人”这名老人教孩子们念书,看起来已有相当的岁数。
写到了这里,觉得既可怕,又可笑。我到底想做什么?此人真的存在吗?他为何存在于世上?现在仍活在世上吗?我在写这封信的同时,他或许正在某个地方行走或是安睡吧。
逐渐感到有一股寒意在身上游走。我最近好像变瘦了。也许我们涉入了一件离奇的事件。现在只希望早点看到清晨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