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品社会,利益分配的最终体现是什么?是金钱。不论是个人还是集体的利益,包括动产和不动产,最终的表现也是金钱,是钞票。当今社会,自古崇尚的情义无价的美好心愿,在金钱的咄咄bī人攻势下,已是心族摇动。金钱的铜臭味渗透到纯洁的情义之中后,就有了气味相投的狐朋狗友。
眼下的人们更难弄明白,这样一个浅显而深奥的道理——是金钱在诱惑人类,还是人类在追逐金钱。远古时,有人把贝壳、布匹等平时司空见惯的东西,作为等价交换的媒介,只是为了减少以物换物时的繁琐和便于携带。在当时生活水平极其低下的时候,决不会出现积累贝壳、布匹等中介物。因此也不会出现豪商巨富。赢得充裕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生存下来,才是当时人类考虑的首要目标。自从现代意义上的货币出现后,人们才赋予它全新的含义,继而丰富总结成五种职能。这五种职能的赋予,人类把自己创造的这种特殊商品,推向了至高无上的地位。社会越发达,物质越丰富,商品意识也就是金钱意识越强烈。继而出现了拜金教和拜物教的狂徒,对金钱的顶礼膜拜,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人类自觉自愿地把自己降格成货币的奴隶,为钱所驱使,为钱而追逐。
商品的价值规律就是金钱的法则,谁也无法抗拒,对此,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掌权人对金钱法则认识的反复,使我国经济出现盛衰更替的景象,这笔学费使我国人民负担得太沉重。对金钱的批判就是对现代文明的莫大讽刺,其结果导致社会文明的倒退。“一平二tiáo”、“割资本主义尾巴”,依靠政治的手腕抑制住了贫富悬殊的出现,实现了人人有衣穿,有饭吃的大同理想。但是它是以排除价值规律为代价,最终的结果是“大锅饭”人人吃,人人吃了没干劲。金钱的法则,遭到了人类的粗bào扼制,在此气候下,滋养出了一批吃饭靠救济,穿衣靠捐助的“现代寄生虫”,衍生出了个人吃集体,集体吃国家的怪魔。这就是金钱法则对社会的报复。
改革开放后,共产党人为中国的百姓描绘出了一幅小康蓝图,其中最最传神的一笔,就是在2000年到来之际,中国百姓的年收入达到800美元。终于,金钱的法则,被中国的政治家重新确认。改革之初,从田野中冒出的万元户被推上了光荣榜,象鲜花一样向贫穷的同胞展示着一条条脱贫致富之路。眼下,万元户已成为了历史的陈迹,勤劳的中国人民又唱出了一首新的民谣:“万元不算富,十万才起步,百万算进步,千万才算富。”这首民谣已明白无误地道出了中国老百姓的所想所盼。虽然目标有些遥远,但中国百姓决不会放弃追寻。
金钱本无所谓纯洁与肮脏,它仅只是一种符号,一种标记。自从有了人类意识的加入,金钱就变得扑朔迷离。圣人使它变得圣洁;魔鬼使它变成魔xué。于是有人歌颂它;有人诅咒它。“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也是万万不能的。”国门洞开,放眼四方,当中国百姓猛然发觉腰包里“没有钱万万不能”的时候,才感觉到过去对金钱鄙视行为的荒唐可笑。心中的乌托邦轰然倒坍后,转而开始了对金钱的崇拜。有了钱才能富裕;有了钱才能竞争;有了钱才可梦想成真。囊中羞涩的国人陡然对金钱虔诚起来。赵公元帅被敬上神龛,“孔方兄”被写入家谱。此时此刻,拥有金钱——已是明明白白我的心。
●苦不堪言者谁
国人对金钱作用明白无误地认识后,开始了对它的疯狂追逐。有人说初级阶段就是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教科书上也清楚地写道,当今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关系与并不丰富的人们物质生活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的政策就是对这一矛盾的tiáo解。物质生活的落后已严重地影响着“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关系”的发展,这不能不使中国政府感到警觉。政治上的造神运动被废止后,人们终于发觉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极不协tiáo的现状。这时,已有人开始了对这一“最先进生产关系”的怀疑。中国政治家们顺应民意,发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科技”的口号。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不论姓“社”,姓“资”,唯生产力发展是论的观念进一步加快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全国各地改革的举措纷纷出台,承包制、股份制等使国人应接不暇。改革开放政策超前发展,而与之相配套的法制建设却表现出滞后的态势。两者的不衔接,使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模糊的空间,使一部分人有机可乘。造假狂cháo就是在这一气候下从经济领域冒出的一种时代现象。假烟、假酒、假电器使百姓叫苦不迭,假钱、假信用卡冷不了地冒出,使百姓更是苦不堪言。每年报刊都会揪出几起造假大案公诸天下,可毕竟这些只是九牛一毛,普天之下,假案何其之多。有的百姓还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可毕竟是极少数,绝大多数的人还是忍气吞声。这些现象,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柜台,绝大多数的中国消费者也依然只有选择低档次的柜台购物,对高档jīng品还是很少问津。这样的购买心理和消费能力,使假货存有较大的市场。在我国流通领域,法律的不健全,给造假分子留下了许多有利可乘的空隙。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假货市场还将继续存在。
1990年3月,一名中年男子趁营业员下班吃午饭的时候,来到了江苏省宿迁县某银行营业所,要求存入20o0元现款。
营业员接过现款,下意识地用手捏了捏票面,还抽出一二张大票对着亮光晃了晃,确信无疑后,马上给中年男子办妥了存款手续。正巧下午有一当地居民来这家营业所,提取500o元现款。当晚,这位居民兴高彩烈地来到县城最大的百货商店购买进口彩电。售货员接过那居民递过的现款塞入验钞机。突然,验钞机发出了报警声。售货员立马警觉起来,叫来保安员,把购物人请进了经理室。不久,派出所民警也闻讯赶到。
询问购物人。购物人把手中现款的来龙去脉仔仔细细地述说了一遍。民警将信将疑。最后,通过大量的查证,认定购物者手中的钞票,就是上午来银行的那名中年男子存入的那笔现款。在银行的配合下,从那家营业所的金库里也发现了同样的钞票。送到有关部门检验,确认这些钞票均系台湾版假钞,外观酷似真币,但在一些地方没有荧光,这就很难逃过验钞机的紫外线了。
案情同时上报县公安局和银行管理部门。两家联合组成tiáo查组展开tiáo查,首要的是要找到那名存款的中年男子。
半月后,那中年男子来到营业所取款时,自投罗网。当场在那人身上搜出假币1000元。
铁证如山,那中年男子不得不承认了自己的犯罪事实。这是一名胆大妄为的假币贩子。假币是从福建云霄县购入的。至此,真凶落入法网,无辜的购物者才被放回家中。这桩银行丑闻也由此公诸于众。
此则故事并非危言耸听。
●银行欠把关百姓太遭殃
无独有偶。在前不久,《中国青年报》上曾发表了一封读者来信。编者给来信贯以“收了没商量?”的标题。
这里不妨摘录一下这位读者的来信,以供参考。
前不久我到银行存钱,被查出一张百元假钞,被没收了。询问有关部门,被告知,这叫一旦查出就没收,“收了没商量”。而这些钱是我才从另一家银行取出的,我手头又无验钞机,取了钱总是欢欢喜喜地拿了去,想不到栽了一个不大不小的跟斗。我们是工薪阶层,靠微薄的月收入二三百元维持生计,对从银行取出的钱有假的,困惑不已。更令我惊奇的是,有关方面(上级银行)对此的说法是“银行也可能出现假钞”。我们不禁要问,银行不把关,百姓就遭殃,该谁来承担损失?现在我们连5o元以上的大钞都随收慎用,更不敢轻易去存钱了,偶尔拿到百元大钞都要用传统的方法对光反复细看,自认为感觉良好才略为放心,那么,谁对流通领域的假币把关?
我认为银行作为国家金融部门,一定要确保假币不外流,这是避免百姓受损失的重要环节。我的一位同事就曾经将他要去存行的百元大钞逐一记下号码,当银行收款员称有假币时,他当即对号,确认不是他拿去的,一场纠纷才算平息。但是很明显,有人用“狸猫换太子”的手法将手中假币转嫁出去,这叫我们怎么办?为此我大声疾呼:银行严把关,百姓不遭殃!
作者本无意对银行提出批评,只是想给社会提个醒:
改革开放以来,银行业务快速发展,新增人员较多。这些新进员工大多缺乏必要的岗位前培训,就被充实到货币发行、出纳等基础部门。加上反伪力量不够稳定,不少银行的货币发行、出纳人员鉴别假币的能力较低,误鉴或误收、或疑而不决的事情时有发生。特别严重的是:发生在金融系统内部,少数职工利用职务的便利条件,直接参与制贩假币犯罪的案件也是时有所闻。不法分子有的购买假币后利用职务便利换取真币;有的向犯罪分子提供新币做拓印伪造假币的“母本”。如已经公诸于众的湖北蒲圻市建行沈金华贩伪团伙案;海南澄迈县农行蔡干雄造伪团伙案等大案全系银行干部所为。这些不法分子的卑鄙伎俩不仅严重损坏了银行的声誉,也严重破坏了人民币的信誉。
有人说:咱老百姓一不小心,就被假币骗了一道。此话并非危言耸听。
◎掩耳盗了铃
●经理吓出一身冷汗
1993年10月9日下午刚过,三名西装革履的男青年,走进了位于北京市地安门西大街的中兴珠宝行。
跨过店门,三人不约而同地用眼光朝店内扫视了一圈。尔后,径直走到专营宝石戒指的柜台。
营业员小吴连忙笑脸相迎。
一位戴墨镜的瘦个子,柔声细语地问道:“用港币买东西行吗?”
小吴一听口音,再看其装扮,断定,眼前这三位八成是从广东来的大款。连忙应答:“可以,可以。”
近几年来,港币一直坚挺,外汇牌价一路上升。相反,人民币的前景不太乐观,连年的通货膨胀,使人民币连连贬值。虽然,眼下政府正下大力气抑制通货膨胀,力求稳定金融市场,可是难以挽住人民币一直下滑的信誉。市民感觉存人民币不合算,都在想方设法换成外币保值,更何况商业、金融部门。此时,顾客主动提出用外币购物,正合了老板的心意。
三个青年一人挑选了一枚宝石戒指,分别是红宝石戒指、翡翠戒指、绿母戒指,共计港币6700元。戴墨镜的瘦个子一手交钱,一手接货。这笔买卖就在3分钟的时间里完成。青年人怀揣宝石戒指美美地离开了珠宝行。营业员小吴捧起绿花花的票子心花怒放,平日难销一枚戒指,刚刚一会儿就销走了3枚,而且还赚的是外币。确实,能不令营业员高兴吗?
听说店里来了大款,中兴珠宝行的南经理急忙赶往柜台。只可惜,这桩买卖成交太快,南经理只扫了那3名青年人一眼,甚至还没有来得及招呼,“大款”就转身离去了,只有营业员小吴独自仁立在柜台前。
南经理走过去,下意识地拿过一张港币,在眼前晃了晃。突然,他感觉到票子有些异常,连忙问小吴:这些都是刚才收下的吗?小吴点了点头。南经理又拿起几张瞧了瞧,不瞧不要紧,这一瞧可把南经理吓出了一身冷汗。
南经理下海已经闯荡了几年,还到国外去过,世界上的几种主要货币也见识过。可就是瞧着手上的港币就别扭。此时南经理的心中立刻掠过一丝痛楚。难道说真是“船漏偏逢顶风雨”。
前天,也是他们中兴珠宝行在大华商行租赁的一个柜台,被一群广东仔用假港币骗走了3个金银首饰,价值人民币15000元。当时营业员提出要报案,马上就被南经理制止住。如果此事张扬出去,不但影响本店的声誉,还要危及经理本人的宝座。后者才是南经理不同意报案的主要原因。他心中在盘算:如果能找到那些广东仔,追回被骗的金银首饰,就可万事大吉;万一追不回来,区区万把元钱损失,不足为惜,想办法从帐本上消掉这笔帐就行,只要做得巧妙,也就神不知鬼不觉,那样对经理的宝座也丝毫无损。
上一档事还会敷衍过去,偏巧又撞上这样的倒霉事,真是祸不单行。此次,南经理再想隐而不报肯定是不行的了。骗局就发生在自己的店里,众目睽睽之下,漫天也休想过海了。报案,兴许还可追回前夭被骗的首饰,至于个人的责任也想不了
那么多了。
南经理马上命令手下人,向西城公安分局厂桥派出所报案,自己则拔腿就朝外冲去,他要寻找那3名男子,这次,决不能眼睁睁地让骗子逃掉。
厂桥派出所接到报案后,立即派出民警对地安门一带搜索,寻找那三名男子。不久,在一家食品店发现了那其中的二名,他们正在购买食品。带回派出所搜查,3枚戒指都不在他们的身上。
●粗糙的假港币竟然骗了钱
据交代,他们都是广东佛港县的农民。一个叫郑育林,一个叫朱玉提。戒指和港币都在那个戴墨镜的瘦个子朱光检身上。这次他们一起来了男女共11人,都住在航益招待所。
赶到招待所,询问服务员得知,这伙广东人都在早晨就结帐离去。到哪里去了,他们对谁也没有说起过。偌大的京城,到哪里找寻呢?民警只得先返回所里报告,商量下一步对策。
就在厂桥所审问郑育林和朱光提的同时,从中兴珠宝行提取的可疑港币也派人送到了中国银行进行技术鉴定。
一个小时后,鉴定结果传回了派出所:那三名广东青年在中兴珠宝行购买戒指的港币,全是用秘鲁和乌拉圭等国宣布作废的纸币伪造而成的港币。
这时,从航益招待所返回的民警也报告:广东人已不知去向。线索汇集到一起,厂桥派出所领导感觉到案情的重大,立即向分局汇报。自古说:雁过留声,虎过留毛。难道说那9个广东人会突然在北京消逝得无影无踪。民警不信这邪。查找工作立即展开。
当天晚上,在市公安局特行科的大力协助下,对全市所有宾馆、饭店、招待所、火车站、机场实施查控,架构起了一张无形的法网。
凌晨3时,厂桥派出所接到特行科电话,在西直门附近的机械电业招待所住有9名广东人,与罪犯交代的相似。民警们闻讯立即出动,包围了电力招待所。夜深人静,正是鸟归巢人回窝的时候。那9名广东人其中就有白天去中兴珠宝行买戒指的朱光检。
9名广东人全都请到了厂桥派出所。搜查行李,发现了四枚戒指,其中就有白天从中兴珠宝行骗来的那3枚宝石戒指。那么这第四枚戒指又是从何而来呢?假币又藏于何处?审问就从这第四枚戒指开始。
在铁的事实面前,朱光检等人再也不敢狡辩,只得老实交代。
这11个广东人都是来自广东佛港县迳头乡,而且都还沾亲带故。在几年前,他们就曾合计要来北京旅游,但一直苦于盘缠而作罢。这几年,广东人趁改革开放的春风,生活水平有大幅度提高,但并不是广东的每一片土地都富了起来。佛港县迳头乡就是那块还没有富起来的地方。一些广东人可以自费周游世界的时候,而迳头乡的农民却连去北京游览的路费也凑不足。在1993年的秋天,一个遇然的机会使这群广东农民终于如愿以偿。这次旅游的牵头人就是朱光检。这次旅游的路费大部分也是由朱光检、郑育林、朱玉提筹措的。
还是在1993年5月的时候,朱光检来到广州做生意时,结识了一个假币贩子。从此,朱光检干上了倒卖假币的勾当。先是倒卖台湾版的假人民币,因为本小,赚的也就不大。后来听说往内地倒假币,来钱快又容易。于是朱光检就改做这种买卖。一个月时间,朱光检往长沙、南昌等地跑了一趟,果然轻而易举地赚进了万把元钱。手中有了钱,朱光检胆子就更大了,终于琢磨起到北京去倒假外币的念头来。他把这一想法告诉给表弟郑育林等人。听说这种买卖好做,大家就当场一致叫好。这样,合计了几年的旅游计划终于实现了。
到北京的当天晚上,朱光检等人就在一集贸市场用三张5o0元面值的假港币,从一个体户的摊上购买到一件皮夹克。那个体户不仅丝毫没有怀疑手中收进的港币,还笑容满面地赠送给朱光检一瓶高级夹克油。
第二天,朱光检等人来到大华商行,又是用假港币顺顺当当地购买了3件金银首饰,那就是中兴珠宝行租赁的那个柜台。不料,“多行不义必自毙”。正当朱光检等人沾沾自喜的时候,却跌进了自掘的泥坑中。
据罪犯朱光检交代:骗来的金银首饰和带来的假港币,都寄存在西直门火车站附近的一个寄存处。
不一会儿,民警取来了罪犯寄存的包裹,打开检查,里面除有3枚金银首饰外,还有假港币6o多万元。那第四枚戒指还是罪犯朱光检在来京的48次列车上,用500元假港币从一东北汉子手中骗来的。至于假港币的来源,朱光检交代,都是从广洲一农贸市场,找一个外号叫“老七”的人买来的。目前,西城分局正组织力量深挖此案。
这里暂且不论案情的性质,单表罪犯是如何携带假币穿州过府而屡屡得手的。首先是群众防伪意识的薄弱,给伪钞造成了广阔市场。朱光检等罪犯所持用的假港币作工极其拙劣。利用作废的秘鲁和乌拉圭等国的货币,在其上面盖上了“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等汉字字样以及“500”、“100”、等阿拉伯数字。对秘鲁、乌拉圭等国的货币未作任何的改动,就是这样粗糙的东西居然也能骗钱,真是匪夷所思。
案后,问中兴珠宝行的营业员小吴:“你见过真港币吗?”
“没有。只听说过这种票子值钱。”
“你听说过有人用假币吗?”